伊立超,娄安钢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杆状病毒基因组为大型环状闭合双链DNA结构,杆状病毒科包含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 GV)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 NPV),形态表现为杆状,宽约30~60 nm,长约250~300 nm,主要以包涵体来源病毒(Occlusionderivedvirus, ODV)和出芽型来源病毒(Buddingvirus, BV)[1]。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Insect cell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IC-BVE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抗体研发、疫苗生产、生物防治[2]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和相关成果。在疫苗研发方面,对重组杆状病毒灭活后进行免疫的研究日趋增加,本文就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常用杆状病毒灭活方法及免疫效果作以综述。
pFastBac™载体,目的基因的表达由(AcMNPV)多角体(PH)或p10启动子控制,表达框中包含庆大霉素抗性基因和SV40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以形成mini-Tn7。DH10Bac™大肠杆菌作为载体的宿主菌,细胞中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杆粒)和辅助质粒。pFastBac™表达质粒转入DH10Bac™细胞后,mini-Tn7元件与杆粒上的mini-atTn7靶位点之间发生转座(辅助质粒提供了转座蛋白)。
作为真核表达系统,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与原核表达系统和其他真核表达系统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
(1)表达效率高。重组杆状病毒能在昆虫细胞系及昆虫体内高效表达目的蛋白[3],最高可达细胞总蛋白的50 %,表达量高是其重要特点。
(2)基因容量大。双表达载体可以表达两段不同的外源基因,也可用不同的重组杆状病毒同时感染昆虫细胞表达不同目的蛋白。另外杆状病毒基因组在核衣壳内折叠延伸,可以容纳较大外源基因插入[4]。
(3)翻译后加工修饰充分。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对翻译后的蛋白进行磷酸化、糖基化[5]、信号肽切除等修饰,使蛋白接近天然产物并提高其生物学活性。
(4)生物安全性高。杆状病毒感染具有很高的种属特异性,只感染昆虫等节肢动物,对哺乳动物及周围环境无害[6-8]。
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FastBac™供体质粒,生成pFastBac™重组体,将重组体转化入DH10Bac™细胞中,获得含有重组杆粒的大肠杆菌集落,可再次涂布集落以确认其中含有重组杆粒,将含重组杆粒的集落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过夜,提取重组杆粒DNA,采用Cellfectin®Ⅱ试剂转染昆虫细胞,获得P1重组杆状病毒库,感染昆虫细胞扩增病毒,获得至P3重组杆状病毒库,滴定测得重组杆状病毒滴度后感染悬浮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
甲醛灭活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不再有感染性,但不明显影响其免疫原性。
胡波[9]将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构建到pFastBac™1供体质粒上,获得P3重组杆状病毒库之后,按照体积比1 % 接种感染悬浮SF9昆虫细胞,培养5 d后收获细胞培养物,加入终浓度0.2 % 的甲醛溶液灭活24 h,灭活后将细胞培养物接种于SF9昆虫细胞中,培养5 d盲传一代后,检测细胞培养物血凝性,验证是否灭活完全。
β-丙内酯(BPL)直接与病毒核酸作用,而不作用于壳蛋白,不破坏病原体的免疫原性。
肖琦[10]将圆环病毒2型cap基因构建到pFastBac™Dual供体质粒上,获得P3重组杆状病毒库之后,按照最佳感染复数1 MOI接种感染悬浮High Five昆虫细胞,培养5 d后收集细胞培养物,-20 ℃ 反复冻融3次,加入终浓度0.50‰β-丙内酯,置于4 ℃ 振摇12 h,灭活后37 ℃ 水浴2 h去除β-丙内酯。按照体积比1 % 将灭活后的细胞培养物接种于SF9细胞中,培养5 d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细胞有病变则将细胞培养物-20 ℃ 反复冻融3次后进行蛋白表达鉴定;无病变则将细胞培养物 -20 ℃ 反复冻融3次后再次接种,到第3次之后进行蛋白表达鉴定,验证灭活完全。
文章对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及重组杆状病毒灭活方法进行了综述。制备动物灭活病毒疫苗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方法是用甲醛[11],但对免疫动物有一定的应激性[12-13]。最近β-丙内酯的灭活研究较多,其灭活效果比甲醛强25倍[14],一定剂量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在37 ℃ 环境中其极易水解为无毒性物质[15-16]。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合适的灭活方法和灭活条件需要更多尝试,其中最关键是是灭活完全及减少重组杆状病毒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