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224000)
中学的体育训练开展比较频繁,而且训练动作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专业的体育生亦或是普通学生,都有可能在体育训练中面临身体损伤问题。运动损伤轻微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严重的则可能会对身体的长期健康造成威胁。很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体能强化的训练项目之所以没能广泛地在中学开展,就是面临着可能给学生带来身体损伤的压力,这就让中学体育课的价值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中学生也不能得到该年龄段应有的体育训练。而要解决这一情况,就要积极地研究分析中学最常见的造成体育训练损伤的原因,尽最大可能降低损伤率,缓解学校、家长都担心的损伤产生的压力。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因为运动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身体损伤,称为体育训练损伤。
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损伤类型,比如新伤、旧伤,是根据受损伤时间划分的;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是根据病程实质划分的;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是根据性质划分的;当然,在一般的划分中常常会使用轻、中、重这三个简易的程度标准来进行划分。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而言,进行体育训练时,最常见的损伤有以下几类:皮肤擦伤、身体局部挫伤、关节扭伤以及严重程度比较高的骨折。当然,由于损伤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无法用具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比如,运动碰撞导致流鼻血的、撞击力度大导致出现内伤的,虽然这些难以分类,但是在学校里也需要有相应的医疗措施来应对。学校对体育训练损伤进行分类是为了能够配备更好的医疗用具以及医疗手段,可以快速应对学生出现损伤时的状况。
想要改善身体素质就必须要有适当的体育训练,这是常识,但是在中学里,每个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状况以及综合素质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往往在一个中学生群体中会有少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时出现身体损伤。根据《中小学生体育发展事业》的报告得知,中学生在体育训练时出现身体损伤占比重最大的是四肢损伤,达到49%,而对人体支撑比较重要的部位如腰部、胸部的占比重则比较小。中学生因为其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征,最易出现的身体损伤则为关节扭伤、皮肤擦伤以及肌肉拉伤等,而这也是因为类似于篮球、足球这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中学的体育活动中存在度高。
无论什么类型的体育训练都离不开对脚的运用,所以踝关节扭伤是最容易在体育训练中发生的。有些中学的体育场地不规范,地面不平整,学生在跳跃落地时会导致站定错位,又或者在运动时身体突然失掉重心、被障碍物绊倒等都有可能引起踝关节扭伤甚至是韧带破损。踝关节扭伤带来的肿痛、发热等症状以及脚步功能受限会极大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规律。
在几年来的中学体育训练教学中,骨折的占比重也逐渐增加。骨折常发生于接触性训练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中学生在进行这些运动项目时欠缺一定的指导,从而无法正确规范自己的身体行为,也不能有效避开他人的失误行为,这也是为什么骨折风险普遍存在于这些运动项目中的原因。而在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中,碳酸饮料明显更受中学生的喜爱,而碳酸饮料的过度摄入会让身体里面的钙质不断流失,这就使得中学生的骨质越来越脆弱。而且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过度摄入糖含量和热量高的食物,使得中学肥胖率节节攀升,那么体重胖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其重心也难以平衡,使得出现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体育训练时学生发生损伤,有一部分原因可归责于学校和体育教师没有给予预防损伤工作足够的重视,或者长时间里因为没有遇到损伤事件的发生而麻痹大意了。他们对安全教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片面认识或者认识不足,在平常的体育课程和训练时段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甚至是在开展训练时都没有准备好各种必需的预防手段。中学的体育课一般比较散漫,集中展开体育训练的时间占总课程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在体育课都是相互追逐逗闹、进行体育训练时其动作也相对不规范,具有随意性,安全保护也相对懈怠。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体育安全的不重视引起了一系列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身体损伤的风险,让许多潜在的损伤风险都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
所有具备科学训练思想的体育教师或者训练员在具体开展训练项目之前,都一定会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开展预备活动是为了让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系统可以从安逸状态进入到紧张、活跃的状态中来,快速激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感,让整个身体都处于随时运动的状态。长期对体育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充分的预备活动或者预备活动不恰当的,那么出现身体损伤的风险是远远高于有充分且适当预备活动的。没有预备活动,神经系统无法精准快速地配合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系统,那么对身体进行控制的脑部结构就误以为是临时的短暂状况而没有作出适应的调整,从而导致身体器官、脑部神经系统都无法及时进入到运动训练应该有的紧张状态,身体的机能也就无法有效地调动起来。由于欠缺预备活动,肌肉无法在瞬时释放出应有的力量、延展性以及弹性,难以保持各个身体部位之间的平衡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协调而出现各种类型的损伤,比如在前滚翻时较容易出现的腰部扭伤,弹跳运动时出现踝关节扭伤、短程速跑时出现骨折等。预备活动的内容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正式训练内容的展开,或者在进行专项训练之前没有相应的预备活动,那么在实际运动中,某个专门需要用到的身体部位就无法承受起突然的负担,或者其相应功能区还没有被完全激活和改善,短暂休息过后已经消退的反射条件还没完全恢复时,也很有可能造成某一受到压力的身体部位出现损伤。
当预备活动过度时,强度的调整也不合适,这时身体就会出现疲劳状况,那么在进行正式训练时,身体水平已经处于一个下降状态,如果突然进入到剧烈的运动训练,身体耐力跟不上则会出现肌肉力量匮乏而不能快速将身体部位协调到准确位置,这时就非常容易出现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身体损伤。
(1)各项运动训练项目的技术特征没有很好把握,指导学生时出现技术动作错误。
不同的运动训练项目,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技术特征,无论是动作、身体协调以及身体各部位需要承担的压力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不能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那么则会让承受负担过重的身体部位出现损伤。比如,训练学生们体操时,需要进行靠墙倒立,这时用力最多的就是拇指与腕部了,这容易让这两个身体部位在长期的过度发力过程中出现腱消炎,甚至是腱消囊肿。如果对某些训练运动的技术特征认识不到位,就会导致在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动作时出现失误,而且这个失误是与人体基本结构、身体运动力学原则相违背的,那么就可能导致某一身体部位出现损伤,这种情况在训练的初期最常见,很多学生刚学习某一项目训练时,常常因为动作的不规范而致使身体损伤。比如,学生在训练鱼跃滚翻的时候,学生对于脚步的朝向、手臂的协调等动作没有科学的认识,就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脱臼等神态损伤。
(2)违反了身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一些身体组织处于比较特俗的生理位置,身体运动时会对其他身体组织造成积压,和边邻组织发生摩擦,比如,肩轴肌腱不仅会受到三角肌的摩擦,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肌肉组织的积压,如果训练时不能遵守生理原则,强行加大摩擦力和积压程度,就会导致肩轴肌腱出现肿痛、浮肿等损伤。
当安排的训练负荷过大时,那么就可能会对学生的生理特征欠缺充分的考量,训练负荷超出了学生可以承担得起的基本生理力量负担,特别是当身体某一部位负担太大时,长期下来就会不断积累细微的损伤,从而由整体的身体微损转换成了劳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中学虽然重视体育训练,不注意训练负荷的控制,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非但没有随着运动训练的量增加而提高,反而逐渐出现身体疲劳、神志浑浑噩噩的情况。
(3)心理状态不稳定,身体功能不良。
中学的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面临着的高考压力使得他们的休息时间少之又少,睡眠时间不足则让他们的身体功能无法有效在运动训练时发挥出最大力量,长期的学习疲劳也让身体的协调性无法满足运动训练的需求,注意力、意志力和反应力都相对低下,当他们参与剧烈的运动训练时就难以完成难度较高的连贯性动作,或者需要耗费较多体力的训练也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脏快速跳动、血液加速流动等不良反应。中学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考试,每次考试成绩都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带来影响,而且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青春期,这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有时候对于运动训练会显得没有积极性,有时又急于求成,这种心理状态就可能分散掉运动训练必须有的高度注意力,从而增加了出现身体损伤的风险。
(4)开展运动训练时缺少原则,组织方式不恰当,学校场所设备不完善。
运动训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而且要有系统性的原则和体育理论来进行指导。在进行训练组织时,体育教师不能采用统一训练法,因为每个学生的生理特征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而当学生数量教多时,体育教师没有对需要训练的运动项目事先给学生们做示范,并且也没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耐心的指导,那么学生就会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也不能及时得到体育教师这个最及时的保护力量的帮助,从而可能在运动训练中遭受到损伤。有些中学办校历史悠久,但是运动设备过于老化,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技术维修,又或者是某些设备器材安装不规范;带领学生们开展剧烈运动训练时没有让他们带上必要的身体防护工具,比如护腕、护腰等;还有些老中学的操场跑道变得坑坑洼洼,学生在跑道上的训练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安全保护。
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如果中学都不重视预防各种在体育训练中可能出现的身体损伤,也缺少有效的预防手段,就会导致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得不到基本的保障,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让体育训练的根本目标落空。这就给国家的人才储备造成了损失,也降低了我国国民身体平均素质的水平。所以,在中学里广泛开展体育训练损伤的预防措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强化易伤部位。
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有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因此体育教师就要深入研究中学生哪些部位是比较容易受到损伤的,然后采取科学的手段来强化这些部位的功能和承受能力。
(2)自我保护原则。
中学开展的体育训练都会同时有不少的学生参与,仅凭体育教师一两个人的现场指导和监督是无法有效预防损伤事故的发生的。因此,要让每个参与运动训练的学生都要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手段。
(3)合理安排原则。
体育教师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和运动能力来合理安排课程训练,既要科学安排训练项目以及动作设计,也要安排好当损伤事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的各种救济手段。
(1)开展体育安全教育。
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一定要牢记以安全为主,而体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思想教育来培养自身和学生们的安全思维,在每个学期开始第一节体育课之前都要开展一堂完整、严肃的安全思想教育课,让学生们能够充分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也让他们了解如何根据体育课的特殊性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体育课是活泼、有趣和生动的,所以一直是中学生们热爱的一门课程,但是危险也伴随在其中。比如运动姿势不符合标准、对抗性运动中有学生不遵守规则和各种安全意外等,都是在体育课上常见的安全事故,所以在安全思想教育上就得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安全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运动姿势、对抗性运动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如在进行单双杠运动时必须在配备了软垫的保护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又比如像足球和篮球这类极强的对抗性运动,一定得有教师在场进行监督才能开展,否则中学生们会为了追求更激烈的运动而全然不顾危险。
(2)要重视热身运动。
中学生的一个特别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动,尤其是在文化课时多、在教室内压抑过多的情况下,所以对于体育课特别积极和喜爱。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强烈的运动都不适宜进行,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引导。每次在进行某一个运动项目时体育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们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并且监督好每一个学生,有一些学生缺乏耐心,过于急切想马上投入到运动中所以不认真做热身运动或者只是随便做几个姿势来应付一下体育教师,这时候就要对他们进行批评,安全问题绝对不能儿戏。而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缺乏一定的了解,很难在做热身运动的时候手脚协调,所以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们的身体状况来协助他们。
对于热身运动也要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而有所不同,比如进行篮球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为了更好帮助手脚的伸展,而游泳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则是为了整个身体都能很好地协调起来,所以体育教师要懂得多项运动与之对应的热身运动,并且在学生进行某项运动时要带领他们一起做对应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也要有严格的标准,无论是时长亦或是姿势都要严格按照热身运动的标准进行,不能放松对安全的警惕。
(3)做好运动前的检查工作。
体育课涉及到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所以必须要在他们进行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各种检查工作。运动只有在手脚都能很好舒展开来的时候才可以充分进行,如果手脚被束缚住了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们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参加体育运动。为了避免对学生们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要检查每一位学生身上是否有携带比较尖锐或者硬度大的物品如笔、刀具、其他坚硬物品。对场地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比如跳远的沙池里面不能出现硬物,保证沙坑的平整,跳高的软垫要符合使用标准,足球场和篮球场内都要把石子或者其他杂物清理干净。有一些体育器材可能长期都没有使用,其质量会有所下降,体育教师也要对其检查,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就要更换。当然,如果学生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一旦有身体不适的,体育教师要马上让该学生停止运动并进行合适的医疗措施,必要时要马上安排人力和车将学生送到医院。
体育教师要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比如皮肤擦伤、肌肉扭伤以及踝关节扭伤等,体育教师要有基本的应对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学生出现损伤时,在送往医护室之前,采取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第一步的治疗,防止损伤扩大。因此,体育教师研究各种运动损伤的分类与发生原因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是很重要的,而且也只有在充对各种分类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充分研究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在体育训练中最大程度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对中学的体育训练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损伤进行探究,不仅仅是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更是为每一个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让体育训练能真正实现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这一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