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有个故事:张仪经常在秦惠王面前诽谤大臣陈轸。有一次,他对秦王说:“陈轸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现在楚国对秦国已经没那么好了,却非常看重陈轸,所以,陈轸不想再为秦国出力了,准备背离秦国到楚国去。不信,大王可以调查一下。”
秦王于是把陈轸叫过来问:“我听说你准备离开秦国去楚国,真的假的?”陈轸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是真的。”秦王冷哼了一声:“张仪说得果然没错。”
但陈轸接下来的话让秦王不解了,他说:“这件事不只张仪知道,满大街的人都知道。”秦王好奇地追问是怎么回事。陈轸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臣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孝己敬爱自己的后母,所以天下的父母都想讓他做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心热爱他的国君,所以天下的国君都想让他做自己的臣子。我要是对大王您不忠心,楚国凭什么认为我会对他们忠心呢?我忠心地对待大王您,却要被遗弃,我不去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
陈轸这段话说得非常高明,总而言之就是:国家、乡里熟悉我、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好人,我能去“敌国”就职,也是因为我的好名声传到了“敌国”。果君子坦荡荡□文/常小仙文史微言然,秦王听了陈轸的话,稍一琢磨便点头称是,毫不犹豫地说:“那你还是不要走了,留下来吧!”
其实,陈轸能重新赢得秦王的信任,一则因为他运用了高超的语言策略。陈轸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让秦王明白,即便是“敌国”,看重的也是一个人的忠诚贤能,以此来说明自己品行优良。二则因为他用了异常坦诚的姿态来应对政敌的攻击。他不撒谎,不诡辩,老老实实,有一说一,反而侧面佐证了自己人品可靠,那些诽谤之言不过是政敌的抹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到底,做人做事,我们还是首先要做到立身持正。如果我们自己光明磊落、心胸坦荡,遇到攻击时,哪怕不做太多辩白和解释,应该也能轻松证明自己的清白、美好。
(本刊原创稿,小栗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