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康复体能训练研究

2022-12-05 02:20刘新政1魏夫超1孙培原冯敬坤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转体套路体能训练

刘新政1,魏夫超1,孙培原,冯敬坤

(1.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2.山东省武术院,山东 济南 250102)

损伤是阻碍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大障碍,通过对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腰背部、膝、踝关节损伤占损伤发生率的70%以上。本研究在对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运动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FMS、膝关节等速肌力、本体感觉、核心力量等测试查明了运动员的身体功能障碍,剖析了运动损伤风险,并设计了一套适合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为武术教练员从事康复体能训练提供了参考,对进一步完善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防治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武术套路长拳类项目的1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子运动员6名,女子运动员4名,年龄为19~31岁,专项训练年限6~25年,运动等级为一级或健将。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选取FMS、膝关节等速肌力、闭眼屈膝15°单腿站立和躯干抗阻转体为测试指标,进行12周康复体能训练干预,对测试指标进行纵向对比。

2020年10月24日和2021年1月16日,在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体能馆进行测试。具体训练阶段与测试时间安排见表1。

表1 训练阶段划分与时间安排

1.2.2 康复体能训练内容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与专家座谈对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设计为期12周康复体能训练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根据训练目的和需求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

第一阶段为功能恢复期,共3周。主要围绕既往伤病展开,发展核心稳定性、加强本体感觉、平衡下肢肌力、改善髋关节、胸椎灵活性、增强肩胛稳定性及力量,主要内容为稳定状态下的股四头肌和臀部力量训练及核心肌群深层肌肉的稳定性训练,训练难度和负荷量较小,以静力性为主。

第二阶段为基础力量训练期,共5周。主要训练目标为进一步发展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加强核心区稳定控制能力,强调上下肢与核心肌群相互协调的多关节训练。主要训练内容为下肢不稳定界面的本体感觉训练,注重单腿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

表2 第一阶段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主要内容

表3 第二阶段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为专项爆发力训练期,共4周。主要训练目标是加强功能性力量、发展专项爆发力,注重动力链传导的效率和肌肉间的协调用力。主要训练内容为下肢爆发力训练和躯干旋转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相对较大。

表4 第三阶段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主要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FMS前后对比分析

国外的早期研究结果显示14分为损伤风险的临界值[1]。本研究中,10名运动员的总分平均分在14分以上,超过国际定义的合格标准,但是国内学者采用风险曲线(ROC)来评估武术套路运动员FMS得分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计算出约登指数,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FMS分值截断点和截断点的分值比,发现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合格线应在15分以上[2, 3]。因此,1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功能动作上存在问题。

表5 FMS测试得分前后对比(N=10)

12周康复体能训练后,再次对10名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总分平均分由14.9±2.28提升到17.8±1.40(P<0.01)。所有测试中无人出现疼痛现象,且排除性筛查也没有问题,动作模式得到明显改善。主动直膝抬腿依旧满分,躯干稳定性俯卧撑由1.4±0.84提升到2.1±0.57(P<0.01),躯干旋转稳定性由1.1±0.99提升到2.2±0.42(P<0.01)。过顶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测试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相较于干预训练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2 等速肌力前后对比分析

通过干预前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发现1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中有8名运动员膝关节肌力右侧优于左侧,整体来看左右侧差值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两侧下肢肌力存在一定生理差别,Gibson[4]在其研究中指出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屈肌群与伸肌群的差值在20%以内;而Kannus等[5]在研究中发现两侧下肢肌力的差值较为固定,受测试角速度的影响不大,一般在10%-15%之间;Morris[6]在早期的研究中也说明了,对于某些项目运动员,两膝关节肌力差别高于10%是允许的。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肌力的偏差在正常范围内,并且统计学分析显示异侧屈肌和异侧伸肌并无显著性差异,合理生理偏差属于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主要与武术套路的特点有关,运动员在腾空起跳阶段多是右腿发力起跳,因此右侧肌力较左侧稍好。

表6 干预前后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对比(N=10)

程会娜[7]通过对40名无膝关节损伤的一、二级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发现,60°/s时一级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左右侧屈肌相对峰力矩为2.27±0.35 N*m/kg、2.26±0.30 N*m/kg,左右伸肌相对峰力矩为2.99±0.54 N*m/kg、2.87±0.58 N*m/kg。对比我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测试结果发现,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相对峰力矩均低于膝关节无损伤的男子一级武术套路运动员,其中屈肌相差较多,伸肌峰力矩水平相差不大。

膝关节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最易出现损伤的部位之一,康复体能训练中应注意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的训练。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力矩比值可以作为预测运动系统损伤的指标之一,在膝关节中屈伸力矩的比值(H/Q)不平衡会导致膝关节应力学的改变,降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加损伤风险。研究表明,随着膝关节等速测试角速度的不同,H/Q的合理比率变化范围为50%-70%[8],在选用膝关节等速60°/s测试时屈肌群与伸肌群的比值为60%-70%[4],因此认为60°/s时H/Q的比率在60%左右是合理的。在本研究中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H/Q比率高于50%,但明显低于60%。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武术套路演练中跳跃类难度动作多,由于跳跃的高度直接决定着动作质量完成的高低,日常训练中侧重股四头肌爆发力训练,对于后群肌的关注较少。而武术套路运动员后群肌弱又易在落地阶段出现问题,结合损伤调查发现,10名运动员均在落地阶段出现过损伤,是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情景。因此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康复体能训练应着重加强后群肌的练习。

从统计数据看,12周康复体能训练对屈肌峰力矩的提升相较于伸肌峰力矩的提升更为明显,但通过相对峰力矩统计数据发现,对于屈伸肌的提升一样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所以12周康复体能训练对于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力的提升较为明显。但通过H/Q比值发现,12周康复体能训练对于H/Q比值虽有提高,但提升有限,训练干预后H/Q比值仍低于0.6,因此下一步应该继续加强后群肌的训练,促进屈伸肌比值平衡。通过异侧同名肌群比偏值发现,相较于干预之前偏值明显减小,且两侧肌力差值没有超过10%的情况,所以训练对于促进膝关节肌力的平衡有效。

表7 闭眼屈膝15°单腿站立前后对比(N=10)

2.3 闭眼屈膝15°单腿站立前后对比分析

康复体能训练干预前1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右侧闭眼单腿站立平均时间为58.23±8.53 s,左侧闭眼单腿站立测试平均时间为53.44±8.74 s,P<0.01,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异常显著,提示双侧本体感觉明显存在不平衡现象。与优势侧偏差在5%以上的有6名运动员,与优势侧偏差在10%以上的有4名运动员,偏差最大的高达18.7%,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由表19可知,经过12周系统的康复体能训练之后,武术套路运动员闭眼单腿站立时间有了明显提高,右侧由原来的58.23±8.53 s提高到72.05±15.96 s,较原来增长23.7%(P<0.01);左侧由52.74±8.68 s提高到了71.08±15.13 s,较原来增长34.8%(P<0.01),且两侧闭眼单腿站的时间差距明显减小,所有人与优势侧差距均不足5%,说明康复体能训练对于本体感觉的提升有显著性作用,且对于弱侧腿效果更为明显,两侧时间差缩小,更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

2.4 躯干抗阻转体前后对比分析

表8 躯干抗阻转体测试前后对比(N=10)

在通过1RM阻力测试后,确定躯干抗阻转体测试气阻阻力值为80%1RM。训练干预前10名运动员躯干左侧抗阻转体峰值功率平均值为273.6±27.2,躯干右侧抗阻转体峰值功率平均值为294.1±25.5,左侧比右侧低7.0%,双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抗阻转体右侧峰值功率普遍优于左侧,这也与FMS中的躯干旋转稳定性测试结果表现一致,运动员普遍右侧稳定性更好。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难度动作,如旋子转体、旋风脚等运动员均是躯干向右做逆时针旋转,长时间的训练也就造成了右侧力量和稳定性要强于左侧。

有研究指出,大部分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都以右手和右腿为惯用手和惯用腿,教练员训练时进行的一些基本功也以单侧练习为主,忽视了左右对称性动作的练习,导致运动员出现局部肌肉力量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容易造成肌肉功能受限,加大损伤风险。因此,应注意双侧的均衡发展,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中不能只注重优势侧的训练,对于非优势侧也要协同发展。

反映腰腹能力的躯干抗阻转体经过12周康复体能训练后有了明显进步,与优势侧的差值由原来的7.0%下降到2.3%,躯干左侧抗阻转体由训练干预前的273.6±27.2提升到306.1±27.2(P<0.01);躯干右侧抗阻转体也由294.1±25.5提高到了313.3±25.8(P<0.01)。

通过运动员自我感觉及教练员观察,多数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动作较之前更轻盈,难度动作的腾空高度有所增加,空中身体姿态及控制能力增强,落地稳定性提高,这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空中动作完成质量和损伤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证实康复性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3 讨论

3.1 康复体能训练对提升运动员FMS得分效果的讨论

武术套路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通过测试发现运动员在整体性功能动作上存在的问题不大,影响FMS得分的主要因素是疼痛问题,特别是腰背部疼痛。康复体能训练第一阶段的目的是针对运动员腰部疼痛问题进行改善,因而设计了猫式伸展和鸟狗式伸展类的动作。猫式伸展能够很好地增强整个脊柱的弹性,能够消除背部的疲劳和疼痛问题。鸟狗式也是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领域的常用动作,鸟狗式动作主要运动对象是脊柱的伸肌,通过训练能够改善脊柱在伸展、弯曲或旋转时的疼痛问题。当然,它在锻炼核心肌群、背部肌肉和增强稳定性的同时,还能让运动员在脊柱稳定的情况下正确使用髋和肩。在第一阶段康复体能训练之后,运动员的疼痛问题基本得到改善,能够无痛完成各种专项动作和训练动作,可以进一步加大训练难度。

通过干预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康复体能训练对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和躯干旋转稳定性改善效果比较明显,解决了运动员的疼痛问题并减少了肌力不平衡现象。训练干预后,在这两个动作的测试中运动员基本上都能得到2分。而过顶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肩部灵活性的得分虽没有显著性变化,但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2 康复体能训练对提升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效果的讨论

通过对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发现10名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比膝关节无损伤的武术套路运动员要低,特别是屈肌峰力矩相差较大。同侧屈伸肌比值也反映出运动员屈肌较弱,容易在跳跃落地时造成膝关节损伤。异侧同名肌群比差值基本在合理范围内,运动员肌力相对比较平衡。康复体能训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再发生,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少关节韧带和软组织的损伤,促进膝关节屈伸肌平衡,所以在康复体能训练计划中着重安排了对膝关节周围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训练。第一阶段先安排静态的瑞士球靠墙静蹲发展股四头肌力量,静止状态能够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不会引起疼痛,同时瑞士球提供的不稳定平面可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同时激活核心肌群以稳定躯干。2-3次课后逐渐转为动态的靠墙蹲起,最后再过渡至单腿支撑。腘绳肌肌力训练主要采用挺髋勾腿动作,并采用泡沫轴和瑞士球等增加难度。第二阶段注重的是单腿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负荷和难度有所增加。采用后腿抬高分腿蹲动作训练股四头肌,完成动作时尽量把重心放在前脚,从而更好地发展股四头肌力量,待动作稳定之后,加入不稳定平面和负重增加难度。腘绳肌训练采用单腿挺髋屈膝动作,在第六周过渡到壶铃单腿硬拉以增加负重。在刚开始做该动作时不要求屈髋下腰太多,以免出现腰部代偿引起不适。第三阶段采用负重蹲跳和爆发力跳台发展下肢爆发力。12周系统训练之后,屈伸肌的峰力矩增长比较明显,但是同侧屈伸肌比值增长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每次训练课都涉及到前后肌群的训练,所以屈肌没有相对过高的增长,造成H/Q比值变化不大。下一步在保证伸肌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应加大屈肌的训练负荷量,促进屈伸肌肌力的进一步平衡。

3.3 康复体能训练对提升运动员本体感觉的效果讨论

有研究指出,在测定本体感觉参数时,不能用对侧作为对照,因为可能双侧均存在本体感觉缺陷。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本体感觉较其他项目运动员或普通人更好,但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双侧本体感觉差距大确实容易造成下肢损伤。通常情况下,右脚作为惯用脚在力量和本体感觉上都要强于左脚。武术套路运动员落地时多是两脚同时落地,稍弱的左侧下肢更容易出现足踝扭伤的情况,如果伤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40%-70%的概率会复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因此,促进运动员双侧本体感觉的平衡尤为重要。本体感觉的训练贯穿整个康复体能训练的始终,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有不同难度的本体感觉训练。王隽在研究中指出,绝对力量好并不意味着关节稳定性一定强,对于平衡稳定和本体感觉需要进行特定的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主要是在平衡垫、BOSU球等不稳定平面上进行单腿动作训练。有研究指出BOSU球、平衡垫等不稳定平面能够提高足趾关节小肌群协调配合的能力,对膝、踝关节稳定性和蹬伸能力有促进作用[9]。此外,不稳定平面还可以促进足踝部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和神经调节能力,从而加强人体的姿态控制能力。在本研究设计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中,第一阶段安排了平衡垫单脚站立和单脚提踵,第二、三阶段为进一步增加难度将不稳定平面加入到下肢训练中。足踝力量训练的主要动作有负重提踵、负重并脚跳、快速六角跳等,通过加强足踝关节的力量有效加强对外侧副韧带的保护,减少内翻扭伤。

3.4 康复体能训练对提升运动员核心能力的效果讨论

有研究表明,核心区力量的增强以及神经调控支配肌肉能力的提高是人体在无支撑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10],这也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像武术套路这种表现难美性项目,运动员需要强大的核心肌群作为身体姿势变化的原动机,控制四肢作出位置精准、衔接流畅的技术动作[11]。本研究所设计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中,解决好运动员的腰背部疼痛之后,借助瑞士球、悬吊带、弹力带等器材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借助这些器材进行不稳定平面的训练,不仅能够动员运动员的深层小肌肉群,还能够提高神经对肌肉的募集和控制能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主要使用瑞士球和弹力带等进行静力性支撑和小范围转动训练,以发展核心区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性力量。从第七周开始主要采用半圆球俯桥收腿、仰卧单腿屈膝转体等动态收缩练习发展核心力量。从第八周开始进行躯干转体练习。开始时进行稳定状态下的气阻跪姿转体,然后逐渐过渡到不稳定平面下的单手俯撑转体,强调动作过程中的控制能力。第十一周向专项爆发力转换,主要动作有抗阻转体和药球转体,这两个动作除了能够发展核心旋转爆发力外也可以加强整个下肢动力链传导的效率。整个核心区训练的难度也是逐渐递增,由静力性向动力性,再逐渐向专项动作靠拢。采用双侧训练,而不是孤立的训练运动员的优势侧,这样对促进两侧的肌力平衡有着良好的效果,且对整体的稳定性、平衡能力和下肢的本体感觉均有促进作用。

4 小结

针对山东省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损伤情况设计了为期12周的康复体能训练,训练方案共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既往伤病和功能障碍展开,发展关节稳定性;第二阶段以发展基础力量为主,强调上下肢与核心肌群相互协调的多关节训练;第三阶段为专项爆发力训练期,以加强功能性力量、发展专项爆发力为主,注重动力链传导的效率和肌肉间的协调用力。通过12周针对性康复体能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FMS得分地提高、本体感觉地增强、下肢肌力和核心力量及稳定性地提高均有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转体套路体能训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转体桥大直径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控制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眼下有套路
山东2.24万t转体桥转体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