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过成语文,把语文过成生活
——读陈军《我的语文生活》有感

2022-12-05 05:29余勇超
江西教育 2022年42期
关键词:陈军育人人生

■ 余勇超

陈军是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他专注于探索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教学之路。他的中国教育精神六义说、学友论、点拨法等,以其鲜明的民族性、思想性、科学性、前瞻性,影响广泛。最近他的新作《我的语文生活》出版了,这本书剖析了他的语文人生之路,读来获益良多。

一、生活开源,思辨导流

我们时常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陈军说:“把日子过成语文,把语文过成生活。”我对此的粗浅理解是:语文学习呈现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天生离不开生活的浸润、熏陶;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承载着育人的根本职责,固然会对人的生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历怎样的语文学习,就会造就怎样的人生。陈军直面语文教学“育分不育人”的痼疾,强调语文教学“育人”的宗旨。提炼语文人生,建构人生语文,是陈军做了一辈子的事。他回顾父亲的言传身教对自己语文人生的影响:一是学,打好基础,一辈子踏实写字、读书、著文;二是教,耳濡目染,自成风格,抑扬顿挫的声调、优雅的体态与授课内容的完美契合;三是思维,教学“习惯从字词入手,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切入口,布局全篇;四是人格,坚守初心,特立独行,不媚俗,不阿附。陈军总结的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生命底色。陈军勤于发掘各种语文活动的育人价值,比如,他对写字就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练字重在练“笔性”,“手上的书写敏感,无疑是生命里悄然而生的小小触须”。陈军强调的是,学语文、教语文,处处在教人,事事在育人。他还探索出独特的“三读法”,以读《论语》为例:20到30岁读“字”,读通《论语》;30岁以后读“理”,研读教育教学道理;40 岁以后读“人”,用当代的眼光思考人的教育问题。这个“字”“理”“人”三读法,就是分阶段、有重点地读,这就指引了语文教师学语文、教语文的路径。

二、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先贤韩愈呼吁重师道,陈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回忆自己各位恩师的点点滴滴,陈军阐述的不仅是恩师对自己的学业栽培,谈的更多的是恩师对自己人格的培养与熏陶,展现的是这当中所蕴含的语文真义。教私塾的父亲不仅教给了陈军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写字、诵读,更让陈军耳濡目染了语文教育一言一行皆重启蒙的庄严感与仪式感。陈军的中学老师许昌太老先生重教书,尤重育人,他的孜孜教诲,助力陈军考上了“师专”;他言传身教,在陈军心中播下了“感恩”的种子:感恩亲人,感恩师友,感恩人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蔡澄清老先生是陈军语文路上的重要导师,陈军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谈及对蔡先生的深深敬意。陈军与蔡澄清先生合作研究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这让陈军的语文人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师徒二人共研共学,共建中国语文教学的理论大厦。

三、磨课习法,访学立论

我们如何“把日子过成语文,把语文过成生活”?陈军做了精彩的诠释,他总结自己近四十年语文教育教学生涯之“磨课”“习法”“访学”“立论”等四种语文生活状态。这四种语文生活状态,呈现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磨课”,立足课堂,抓住基础;“习法”,提炼经验,升华教学;“访学”,质疑思辨,贯通古今;“立论”,观点鲜明,自成一家。

我们的磨课局限于“术”,陈军的“磨课”重在“术”“道”结合。比如“磨”线索,陈军就以三次教朱自清的《春》为例,详细叙述了自己磨课不断深入的过程,阐释了线索点拨的含义,剖析了行文线索与教学线索的辩证关系,明确了读文章与教课文的不同着力点,强调了“磨”线索就是要找准教学的突破口,突出课文的教学价值,以自己的阅读智慧为思考的“酵母”,使学生的思考更具生命力。这种磨课案例突显了陈军的磨课观点: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课,是教师的人生,更是学生的人生。

有思想、有特色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陈军的“习法”主要聚焦于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的研究。陈军与蔡澄清先生合作研究点拨法,成就卓越,影响深远。

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闭门造车,充耳不闻天下事,囿于成规原地踏步。陈军的访学给了这种方式“一记重拳”。他的访学记录游历名胜书院之“访”,阐发人生语文之“学”。这样的“访学”是在为中国语文教学溯源。本书4个“访学”案例,就是4个研学样本,让我们知晓了因何访学、访学什么、如何访学,颇得古人游学之真谛。这些对我们理解语文项目式学习及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其中的一篇《婺源访“疑”散记》颇有代表性。这篇访学作品,以作者访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为背景,落地于语文式的“学”。文章从质疑“源”字开始,搜查《说文解字》《辞海》《汉字源流精解字典》等书,详解其义。接着扩展到质疑“婺源”之得名,对《江西省婺源县地名志》所列五种争议,条分缕析,阐明道理。而后,转入对历代论说婺源古贤朱熹的质疑,否定人们对朱子“灭人欲”的误读,指出《中国文学史》对朱子评判的武断。最后梳理自孔子至朱熹的“疑思问”思想发展史,发出当下“疑”的呼唤。这样的访学由点及面,层层深入,环环相接;以疑启思,以思生问,以问探疑,往复不止。

善于适时归纳教学思辨所得,将之理论化、系统化,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不少人把力气花在方法的花样翻新上,而忽略了对语文的“源”的追溯,丢掉了语文的根与魂,最终迷失了方向。语文教学,其宗旨是运用语文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的溯源导流绝不是为了守旧复古,而是为了固本返正、守正创新。陈军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比如,陈军开设的“疑思问国文点读”课程,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子与语文教学传统积极元素,吸纳现当代国内外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将文史哲有机整合在一起,将传统语文表达现代化、课程化,彰显多功能、立体化效益观,形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意义。“疑思问国文点读”课程立足母语教学视域,以“质疑”“批判”为指针,以各学科发展历程为经,以各学科典型阐述与典型样例为纬,梳理脉络,加以现代化的建构,多线合一,落地于语文教学,体认“中国式的质疑与批判”。“疑思问国文点读”课程注重学生的成长,教学中着力体现点拨法,采用“观点比较式点拨”“问题研究式点拨”“语文揣摩式点拨”等方法,以开放的课堂给每个学生充分的“疑思问”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疑思问国文点读”让语文的民族性、育人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这种基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民族化语文教学,对新课改进行了阐释与呈现,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好好学习与实践。

“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情境中把自己从愚昧中解救出来——并且是始终不停地解救,是我的生活主旨,也是我作为一个生活者逐步增强的警觉。”这是一个语文大家的语文式的生活箴言,也理应成为语文人的人生圭臬。

猜你喜欢
陈军育人人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水乡情
Pygmalion
陈军作品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