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周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内科 阳西 5298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内科急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该病具有起病急、持续时间长且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也是位居致死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之一,虽可快速解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手术过程中的支架、导丝等操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再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塑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2~3]。中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与一般的胸痹症状不同,临床以心胸剧痛持续不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等为主要表现,气虚血瘀症状贯穿该病的始终[4]。芪参益气滴丸是治疗胸痹症的常用药物,可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从而缓解临床症状[5]。目前,临床已有研究证实,芪参益气滴丸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6]。本研究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就诊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的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51~74岁,平均(63.15±6.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8 h,平均(3.74±1.25)h;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62例,Ⅱ级18例。研究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51~76岁,平均(62.58±6.1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7 h,平均(3.41±1.18)h;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68例,Ⅱ级22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1010006)。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八版)》[7]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胸痹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证,主症胸闷、胸痛;次症心悸气短、呼吸不畅;舌红少苔,脉弱而细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伴有血液性疾病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近期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择期行PCI术治疗。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册证号H20171238)口服,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册证号H20160685)口服,100 mg/次,1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80241)口服,10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国药准字H19990113)口服,20 mg/次,1次/d。共治疗2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国药准字Z20030139)0.5 g,于餐后口服,3次/d。共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治疗2个月后评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减少超过95%;有效,症状有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减少30%~70%;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治疗前减少未达到30%。将所有症状按照轻、中、重分别计0~2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致炎因子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3 ml空腹外周静脉血(2份),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半径为6 cm),提取血清,存于-80℃冰箱内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血管内皮功能。将另一份离心处理过的空腹静脉血取血清后,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行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4)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量(CO)。(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心律失常、胃肠不适、脘腹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致炎因子水平,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致炎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TNF-α(μg/ml)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80 90 t P 18.45±3.62 18.04±3.17 0.787 0.432 11.82±1.87*8.63±1.46*12.465 0.000 15.08±2.75 15.42±2.57 0.833 0.406 4.29±0.37*3.64±0.45*10.210 0.000 193.17±25.64 196.39±29.48 0.755 0.451 121.50±12.36*92.84±10.35*16.448 0.000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ET-1、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80 90 t P 51.48±10.24 50.30±9.96 0.761 0.448 5.26±1.84*1.73±0.65*17.048 0.000 24.18±3.47 23.65±3.26 1.026 0.306 36.44±5.82*51.23±6.84*15.085 0.000
2.4 两组心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水平较治疗前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4 两组心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CO(L/mi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80 90 t P 36.39±4.65 36.62±4.73 0.319 0.750 51.74±7.32*57.21±9.12*14.278 0.000 2.73±0.42 2.64±0.47 1.310 0.192 3.59±1.12*5.26±1.35*8.715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与对照组的11.25%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目前,临床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于心脏自身供血渠道阻塞,供血不足的情况下心肌仍需工作,耗氧不断增加而导致供氧与需氧失衡,从而造成心肌坏死。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时,可导致心功能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PCI是公认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可在短时间内疏通梗死的冠状动脉,并及时恢复心肌血流灌注,从而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无法保证梗死区域心肌组织完全血液灌注,而出现心功能恶化[9]。临床有研究[10]发现,药物治疗可抑制阻塞血管的血栓形成,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避免急性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西药在该病的治疗中仍存在不良反应严重、用药时间短而无法复流心肌等缺点。因此,选择一种可持续保护心肌血供、临床疗效明显的药物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归属于中医学“心痛、脱证”等范畴,发生与情志、饮食、劳倦内伤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有关。心主血脉,心气虚弱无法营运心血,长此以往则致血涩不通而出现临床症状[11]。故治疗应以益气活血、行气化瘀为主要原则。已有学者研究发现,PCI术的操作过程易引发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致炎因子过度释放,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12]。炎症反应可抑制心肌的收缩,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导致心功能受损。TNF-α、CRP及IL-6均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致炎因子,在上述多种致炎因子的介导下,可诱导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造成影响,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NF-α、CRP、IL-6、ET-1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致炎因子水平。
另外,心肌梗死面积增大时则极易出现左心室功能受损,严重可致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威胁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NO、LVEF、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分析原因:芪参益气滴丸属于中成药物,由黄芪、丹参、三七、降香油组成,其中黄芪为君药,有补气升阳、行滞通痹、生津养血之效;丹参、三七为臣药,前者主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后者有散瘀止血之效;降香油为辅,主化瘀止血、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行滞通痹、行气化瘀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富含丰富的皂苷及黄酮类物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并可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且对心脏收缩具有一定帮助。丹参含丹参酮物质,可减轻局部瘀血、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同时还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保护缺血心肌。三七富含人参皂苷及黄酮类,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促进冠状动脉收缩。降香油主含挥发油成分,可防止血管堵塞及血栓的形成。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1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可明显降低大鼠IL-6、TNF-α、NF-κB等致炎因子的水平,促进血管新生。解娟等[16]研究也发现,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抗炎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安全有效,这与本研究结论近似。
综上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较佳,可降低患者致炎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升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