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兴 季电力 刘荣祎
军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是军校培养军事人才的第一步,也是新学员融入军校生活的第一步,旨在打牢新学员思想政治根基、强化军事素质基础、熟悉部队教育管理制度,实现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地方高中生向军校大学生转变,为顺利完成后续的军校学习生活和军事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组训模式改革,对于提升强化训练效果,提高军校强军育人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的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模式已实行多年,在军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部队建设的不断发展,军事训练内容逐步扩展、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我军实施了系统性的改革,部队的军事训练内容、标准、目标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军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学员的体能水平、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和以前相比有较为明显的不同。时代在变化,训练模式也应该跟着变化,否则很难适应新时代军事训练要求,所以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该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对于刚刚踏入军校的新学员来说,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就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走好第一步,下一步才能走得更好、更稳。因此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这一步非常重要,其组训模式和内容,必须将“四有”新要求融入到强化训练的各个方面[1],让新学员从入学训练开始就接受“四有”的熏陶,逐渐成长为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军校教育要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导,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坚持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打赢现代战争。这就要求从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开始,必须落实“为战育人”的教学要求,无论是组训模式还是组训内容都要和部队实现无缝对接。要将“为战育人”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改革旧的训练模式,构建符合部队实战化训练要求的训练模式,将实战训练背景、实战训练内容融入军政基础强化训练。
学员骨干是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工作的末端实施者,对新学员的思想认识、部队生活、军事训练、人生目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训的质量。学员骨干都是在高年级学员中选拔产生,而当前的选拔过程比较简单,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没有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再加上骨干培训模式不完善,存在时间不固定、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培训出来的学员骨干队列素质、组训能力、带兵方法参差不齐,与一名优秀带兵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时代的学员入伍入学动机多样、现实思想多元易变,因社会认知、理想信念、家庭环境、意志品质、生活习惯等引起的各类思想和心理问题逐年增多,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学员考入军校前,将心目中的校园生活过于理想化,但当他们步入军校,通过亲身体验后感到现实生活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那种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浪漫。有的学员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以后要当科研人员研究武器装备,还有很多学员想不通现代战争都是高科技武器的战争,为什么还要有那么严明的纪律和常态化的军事体技能训练等问题。
军事体技能训练是军人最基本的军事素质培养过程,也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来源。其教学时间占了军政基础强化训练较大部分的课时,是强化训练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新学员从地方青年向军人转变的重要过程。但在当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新学员对体技能训练的作用认识不足,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教学训练过程以模块化教学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分层分类施训细化程度不够,教学训练成绩还有提升空间。教学内容种类较多,重点不够突出,实战化教学训练内容占比较小,“为战育人”的教学思想还需要强化。
随着新的《军队院校教学大纲》和《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颁布,以及“为战育人”思想逐渐普及深入,军校学员的体技能训练密度相应加大、训练强度相应提高,还有部分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训练场和器材保障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院校的教学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员的生活物资保障效率需要提高,虽然有些院校后勤物资发放已经根据新学员的体型进行分类,但是精准度还不够高,无论是在尺码调换还是后期补发中都耗费了学员队较多的精力,因而加强训练后勤保障刻不容缓。
学员骨干是新学员的第一任教员,也是整个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工作的末端实施者,再好的顶层设计,末端的实施者不能很好地落实,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负面结果,所以必须重视学员骨干的选拔和培养。
一是完善奖惩措施,提高学员骨干参与的积极性。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是一项责任大、任务重的系统性工作,对参与工作的骨干要求比较高,骨干付出也比较多,能最终被选上的学员骨干,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可以加学分,评优、立功优先考虑等。当然还要有惩罚措施,对于在新训工作中表现较差,或因不上心造成工作失误的,该批评的要及时批评,为提高新训工作的整体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扩充培训内容,提高骨干综合能力素质。学员骨干既要组织新学员进行各种军事体技能训练和条例条令等学习,还要管理新学员的日常生活,还要给新学员进行一般性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这需要具备多种能力才能胜任。所以,在培训内容上,除了体技能教学法培训外,还应该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条令法规学习、谈心和心理辅导方法、基层文化活动方法、带兵技巧和日常性管理方法等内容,以此提高学员骨干的综合能力素质。
三是完善培训过程,提高学员骨干整体学习效果。学员骨干培训应该符合正常的教学规律,不能在正课期间插空进行,由于各专业的自习时间不一样,正课期间插空集中授课会影响到课率和培训效果;也不能全部放在周末,周末时间跨度太大,会影响培训质量。要将集中训和分散训相结合,先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进行集中训,如可以放在春季学期末进行。集中训完还要在整个强化训练过程中持续培训,利用新学员集体理论教育的时机,把学员骨干集中在一起组织再培训,重点解决工作中已经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员骨干的带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铸魂育人的工作,它对培养军校学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思维习惯,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强基固本作用[2]。
一是合理设置内容,让新训紧跟时代步伐。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学员难免会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阅历不深,辨别能力较弱,思想多元易变,习惯了地方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突然转入管理非常严格、训练非常辛苦的军营生活,难免会产生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因此新训一开始就必须打牢新学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坚定理想信念和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根基,这样他们才会在接下来的学习和训练中更加认真和刻苦。新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育人、立德树人,认真讲解阐释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程与优良传统、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军人心理品质及心理调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教育内容,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是灵活教学形式,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新时代的青年学员民主意识强,个性化突出,他们追求平等和民主,且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才干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不能强硬灌输,要灵活多样[3],将大教育和小教育相结合,符合他们的特点。在专题大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开设多维“小课堂”,让教育更加生动感人。如开展“我家乡的党史故事”讲述活动,让学员发掘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走上讲台分享自己身边的革命故事,用实际行动感动自己和同学;举办“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等纪念活动,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集中观看优秀红色电影和视频资料,引导学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参观革命旧址,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红色文物、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员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广泛开展座谈对话活动,邀请专家教授、优秀毕业生等和新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体会,帮助新学员尽快适应军校生活。
三是掌握特殊情况,及时解决难点问题。新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入伍动机等各有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对此一定要及时发现、重点关注、及时解决。有些学员身体素质较差,在体技能训练中跟不上节奏,得不到认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班长骨干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同时要培养新学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让学员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有些学员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再加上强化训练期间节奏紧张,更容易把心事藏起来,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适当开展一些文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员展示自我,加强学员之间的感情培养。
军事体技能训练是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军人军事素质的基础内容,新学员能否完成从地方青年向军人的转变,体技能训练是关键。
一是优化教学设置,让强化训练符合时代要求。军事体技能训练内容设置不仅要符合新学员身份转变的需要,还要根据大学四年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让强化训练既是一个阶段性的训练,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训练节奏上,根据新学员的身心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将新训划分为基础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强化训练、考核总结四个阶段,让学员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在训练时间安排上,考虑到新学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要适当增加自训或自理时间,安排文体活动、补差训练、谈心交流等内容,让学员身心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放松,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训练效率;在内容设置上,适当增加实战化和意志品质训练内容,提高实战化训练效果,如在战术训练中增加烟雾弹、泥潭、爆破声等实战背景;在课时分配上,根据大学四年教学一体化设计,如军体和队列可以短时间培养军人气质和作风,课时量要相应增加,对防护和战术等科目,比较简单或者大学四年还要长期训练,但成绩又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可以适当减少课时,以后再逐渐加强。
二是注重训练方法,让训练过程符合育人宗旨。有的新学员身体素质较弱、运动能力较差,而军校军事体技能训练强度大、内容复杂,如果方法不科学,不仅不能很好地提高成绩,可能还会给学员带来各种伤病,挫伤学员训练的积极性,所以训练方法很重要。在训练积极性方面,将各项体技能训练目的、形式、作用和部队作战需求以及学员兴趣爱好相结合,让学员深刻认识体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参加训练的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每个教学科目特点和学员自身条件设置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不同科目之间找共同点,将科目贯穿起来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和成绩;在教学手段上,运用能力评估系统、射击辅助器材等现代训练手段,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成绩;在分层分类施训上,根据学员的地域、身体素质、入伍身份差异制定详细的分类施训计划,采取对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更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让检验过程符合教学规律。考核是新训工作的检验环节,它不仅可以检验训练效果,还可以为后续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当前新训考核内容很多,而新训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学员的基础体能条件又相对较弱,短时间内训练太多的内容很难保证每个内容都训练得非常好。在新训期间可将有些内容作为新学员了解或初步掌握的,因为大学四年还会继续学习、训练,不用过早下大气力。总的考核内容不宜过多,选几项代表性科目反映强化训练效果,用好成绩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如军事体育训练科目比较多,选一项耐力和力量科目作为考核内容即可。
教学服务保障是院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新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的基础条件,对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保证和推动作用。
一是完善训练场地器材设施,确保新训顺利进行。在训练场地器材保障上,一方面科学规划,错峰训练,统筹安排训练场地器材使用,避免高年级学员和新学员之间,以及各新学员队之间出现冲突,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紧规划修建新的或完善旧训练场地,尤其是《大纲》新增加的训练科目,以及野外综合训练场,要按照实战训练要求予以完善。
二是精准发放被装生活物资,确保工作高效运转。在被装保障上,新学员报到之前各学员队就要和新学员取得联系,掌握他们的身高、体重、鞋码等个人信息,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信息提前请领被装物资,并将每个人的物资提前放置到宿舍,确保新学员一入校就能穿上合体的新军装。做好特型人员的被装发放工作,加强针对性的协调请领,并注意将身材较高的学员安排在下铺。
三是合理制定饮食菜单食谱,确保学员吃出斗志。在饮食保障上,无论是依托社会化保障还是自己办伙保障,都要设立饮食监督员,加强日常检查,严把食品安全关。科学合理制定菜单食谱,根据训练强度、天气状况、学员口味等情况及时搞好调剂,力争让新学员吃出营养、吃出战斗力。开展“吃饭也是训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题教育,养成新学员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