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在勤
营造林技术要点解析
邱在勤
(福建省泰宁县林业局杉城林业站福建三明354400)
营造林是林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的主要措施,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营造林技术也将逐步得到改善。文章通过泰宁县近年来营造林的实际工作情况对营造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解析,提出了营造林主要技术对策。
营造林;主要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开发问题愈发突出,导致整体林业资源不断减少。为确保林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提高人工林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营林生产经营方式,发挥人才优势,建立新的营林管理体制,确保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杉岭山脉之间,县处东经116°53′—117°24′,北纬26°34′—27°08′。东邻将乐县,南接明溪县,西连建宁县,北界邵武市。白石顶、峨嵋峰等高峰环绕境外,金溪及其支流蜿蜒境内,山奇溪秀。县境东西宽64.2 km,南北长66.7 km,总面积1 539.38 km2。泰宁县辖3镇6乡,111个行政村和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2万人。2021年泰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16亿元,较2020年下降3.8%;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9亿元,比2020年增长5.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642元,比2020年增长8.7%,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485元,比2020年增长10.9%。
泰宁是我国南方林业重点县、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拥有峨嵋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5个省级生态村。全县林地面积189.45万亩,森林覆盖率78.38%。泰宁县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适合林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木材市场前景不明,价格行情低迷,人工成本逐年增长,造成森林资源培育的积极性和意愿不高,资金投入逐年减少。人们不重视营造林活动,阻碍营造林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营造林工作中仅限于完成迹地更新任务,而没有严格按照营造林技术规程做,造成造林林分质量差。
由于资金和经济效益问题,新造林的未成林造林地和幼龄林得不到及时抚育或管理不到位,影响了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因采伐和造林相关手续烦琐,泰宁县多数林农在林木可利用前都会转让他人采伐,并由采伐人负责完成造林更新,因而造林更新和林木所有者不是同一人,造成经营主体不明确,无法确保造林质量。
随着政府部门对林业的投资逐年增加,森林的面积有较大增加。然而,由于对营造林不够重视,长期以来,森林的质量水平呈下降态势,降低了树木的成活率,使森林树木和资源的储存难以得到保证。有的地区即使成功种植了树苗,也出现不监管的情况,导致营造林成本的增加。此外,营造林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故需要标准化的生产,如果管理不善,营林种植就不会有较大进展。因此,实现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产业化开发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目标[1]。
树种选择需遵循定向、稳定、丰产、优质和高效等原则。根据水热条件和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选择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树种,同时根据森林主导性功能选择适合经营目标的树种。由于泰宁县松材线虫病严重,属于疫区县,造林更新时禁止新造松类树木。因此造林树种选择范围较窄,以杉木为主,同时选择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如拟赤杨、枫香、檫树、闽楠、木荷、红豆树、香樟等树种。
在营造林过程中,应选用优质种子或优质种子培育的优质苗木,来实现人工林的遗传控制,保证人工林的生产力,提高苗木抗逆性。在实际造林过程中,杉木选用三代1年生裸根苗;檫树、香樟等选用优良种源区的1年生裸根苗;木荷选用优良种源区的1年生裸根苗;枫香、拟赤杨选用优良种源区的1年生裸根苗;闽楠、红豆树等用优良种源区的2年生容器苗。根据营造林技术设计,苗木规格与质量以有关规定的合格苗为准,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苗木来源、规格及质量一览表
序号树种规格地径高度 1杉木三代1年生裸根苗≥0.35 cm≥0.45 m 2木荷优良种源区1年生裸根苗≥0.5 cm≥0.5 m 3檫树优良种源区1年生裸根苗≥0.5 cm≥0.5 m 4枫香优良种源区1年生裸根苗≥0.5 cm≥0.5 m 5拟赤杨优良种源区1年生裸根苗≥0.5 cm≥0.5 m 6闽楠优良种源区2年生容器苗≥0.5 cm≥0.5 m 7红豆树优良种源区2年生容器苗≥0.5 cm≥0.5 m 8香樟优良种源区1年生裸根苗≥0.5 cm≥0.5 m
在进行造林工作前,需考虑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在选择树种时,要在科学性和适宜性间找到平衡点,如果选择的造林区域不适宜该树种生长,栽种后树苗的生长将会受到限制,出现疾病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适宜的造林季节是春秋两季,但种植时间要根据物种的培育和林地的自然环境来决定[2]。
根据造林区和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立地因子,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或根据造林目标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林地。杉木、红豆树、闽楠、香樟等树种应选择3类地以上,土层厚、中下坡或谷地的林地,而拟赤杨、檫树、木荷等树种可以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林地。
清除林地内的藤石、杂草、小灌木等,防止杂草与植物争夺养分。清理林地主要是清理林地中的杂草杂物等,而不是不分物种全然清理。
封山育林是一种批量植树的方法,可以选择适合批量植树的区域,并大规模地种植一种树种。封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是选地和选种,一是选山地,山地面积大,土地肥沃,土壤钾氮含量不低于25%;二是选种,由于封山造林地点通常在山上,种树后无法及时进行灌溉,所以选择适合山地的树种至关重要,避免在封山后,出现林木分布不均、树种结构不合理、成林慢等问题,影响育林效果。因此,在封山育林中,种植者可按计划进行某些地区和树种的试验,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运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种植。
单一树种的抵抗力较弱,对害虫和寄生物的抗性不强,使得控制害虫尤为困难。建设科学合理的混交林,不仅可以改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还可以优化生态系统,减少害虫的发生。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的鸟类和昆虫,昆虫种类丰富,能较好地控制害虫的繁殖率,防止大的虫害发生。此外,在混交林中,林分生长木叶容易形成,更容易分解,养分高,土壤肥力提高,能为苗木生长提供养分,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混交林建设模式采用树桩混交、线条混交、带状混交和多树种混交,相比于单纯林,其树种多,生境条件好,使一些害虫或病菌失去大量繁殖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新造林分,在1 d~3 d内进行定期除草和水管理。幼林的生长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而杂草也为昆虫害虫提供了庇护。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机械除草来提高工作效率,洒水与除草相结合,洒水深度一般为10 cm~15 cm,而在干旱地区可以达到15 cm~20 cm,这样可以提高土壤渗透率,将幼林的生长与水和肥料相结合,为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和养分,促进林木快速健康生长。如果林区内的木本植物过多,会影响营林区的通风和采光,从而降低木材的质量,因此需要及时砍伐,增加营造林内的光照强度,减少虫害的发生。同时,要及时砍伐不健康和有害的树木,优化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改善林分卫生,提高林分抗风能力,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应根据林地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在造林过程中,首先要调查造林地的土壤和环境条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造林方案,并在试点园区进行几次模拟种植。在方案可行的情况下,根据方案数据选择最符合方案要求的优质苗圃。同时,在种植后的一段时间内,认真记录和分析苗木植物的生长状况。在一些地区,造林的实际价值低于生态系统的价值,需考虑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造林。此外,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林业部门需不断监测市场的发展,并根据市场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调整造林的规划。例如,当种植区气候干燥、土地荒漠化严重时,应多种植抗旱树种。如果种植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很严重,应该选择种植根系发达的树木。
为提高营造林管理水平,首先,林业部门需要制定科学、精简的苗木管理措施,以确保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有效进行,并充分执行工作指令。其次,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先进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培育苗木,以实现造林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3]。此外,在造林区域也可以种植一些植物,使造林的经济效用最大化。
在营造林工程的建设中,整个施工过程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营地造林方案的监督和管理[4]。同时,林业部门应招聘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定期在职工作人员提供定期培训和更好的学习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业务能力。在林业营造林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一套问责制度,以确保不同类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林业部门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科学地记录相关数据,以确保所有数据都可以核实。
营造林是国家种植森林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林业营造林工程建设中,以完善的科学数据为基础的造林方案可有效保证造林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造林质量的高效稳定。由于造林作业设计是造林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要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进行工程设计,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设计适合培育林种的造林方案。在设计造林活动时,应明确设计思路和重点,并附有设计说明,以有效指导方案的设计[5]。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营造林项目的地质特征决定了造林地点和树种的选择。对造林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科学检测和合理分析,选择符合造林需要的造林地和适合当地地质和生态条件的林种,是成功实施林业营造林工程的重要前提。在选择造林地和林种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营地建设的要求进行选择,注重保护林地,保证造林树种的成活率、成林率、稳定性和快速生长,同时保证造林树种能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林地和树种的选择是双向的、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选择适合在造林地生长的林地树种或适合种植所选树种的土地条件。
在确定造林地点和树种苗木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培育和种植,高质量的树苗是确保营地造林项目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和播种质量的树种,确保满足造林需要、成活率、毁林率、生长稳定性和林带保护能力,有效减少国家对造林工程的经济投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造林工程的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林种的数量、结构组成和分类在纵向和横向结构中逐步体现。森林物种的分布直接影响到造林地区的木材质量和产量。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安排,考虑物种选择和分布对造林整体结构的影响。在种植林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造林要求,确保木材品种、树种和林木品种的选择与地质条件和林地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在不影响当地经济和运输业务的情况下开展造林项目。不同木材品种的合理配置对林木的生长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对不同树种品种的种植地进行合理管理,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同时,不同树种的均匀分布可以促进木材的光合作用,防止不利环境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加强其抵抗力。
营造林后,要加强对未成林地造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对林业管理者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林业,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利用各种信息媒体宣传,加强火源管理,提高人们对森林保护和社会价值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参与林业保护工作。在造林过程和后续管理中要突出“细节决定成败”,即在保护和管理中吸取经验,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树木保护措施。
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林业项目使木材市场能够自给自足,营造林技术的现代化能够为国家各部门提供优质木材。同时,林业营造林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林木覆盖率,恢复环境。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利用可以直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为优化森林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改善自然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
[1]邹艳梅.优质高效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解读[J].农家参谋,2019(19):101.
[2]郭永青.营造林工程技术现状及改进对策初探[J].山西农经,2019(16):83-84.
[3]费文旭.林业营造林技术要点方法解析[J].花卉,2019(16):190-191.
[4]万大中.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4):57.
[5]黄锦程,罗小鹤.营造林技术提高措施探究[J].绿色科技,2019(15):200-20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17
S725
A
2095-1205(2022)09-55-03
邱在勤(1965- ),男,汉族,福建泰宁人,大专,技师(营造林),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培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