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勤
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历年来,国家颁布“三农”政策以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对此,本文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以供借鉴。
新农村建设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乡镇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两者属于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因此,必须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方向的背景下,推进各类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及相关制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发展效益。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为了推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激发农业经济活力,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但是在具体的执行期间,仍旧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1.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限制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受到小农模式的限制,现代化农业生产难以开展,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土地承包制度导致土地流转受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甚至一些留守家庭只有老人和儿童,导致农田荒废。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限制,这些荒废的农田难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阻碍乡镇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3.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期间,许多地区的乡镇政府为了进一步激发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纷纷引入大型企业并使其与当地农民展开合作,但是在具体合作期间,由于农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欠缺,经常发生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导致农民合作意愿降低,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也限制了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链短
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普遍单一,主要为种植业或者畜牧业,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并未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并未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自然优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是农民收入受限,未能实现致富增收。与此同时,乡镇地区的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不足,一般停留在初级加工层面,甚至不进行加工便直接销售,这就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辛苦种植农业作物,但最终收益较低。
(三)金融体系与产销联合机制有待完善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促进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力量,通过金融工具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资本,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通过低息贷款或者无息贷款给予农民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但从乡镇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农民缺乏金融知识,没有意识到金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由于金融具备一定的风险,许多农民对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出台的金融助农政策持保守态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來看,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并成功销售出去,才能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这件产品才能转化为生产者的收入,但是在现阶段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期间,许多地区都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当地农作物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无法顺利销售出去,或者只能低价销售。虽然作物产量提升,但是并未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受到小农经济体制的限制,农民在销售期间的议价权较低,容易被压价,甚至部分农民为了自家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主动降低价格,这就导致农产品销售形成买方市场。
(四)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民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乡镇农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则能够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反之,则会导致较为明显的农业资源浪费情况,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甚至因为不合理的农药化肥用量而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东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发展质量较高,且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机械化水平都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动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乡镇地区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人员都为农民,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农业资讯,不了解最先进的农业科技,而且在农业生产期间存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情况。例如,某年份生姜价格猛增,在来年的生产中,许多农民缺乏经济学常识,盲目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结果第二年生姜价格暴跌,许多农户出现大规模亏损。生姜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供需变化幅度较大,其价格变动剧烈,而许多农民不具备这方面的经济学知识,只能凭借经验确定种植规模,导致农业生产出现较大亏损。
(五)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由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直接开展,这就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到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从目前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状况来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没有对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没有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不了解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也不明确本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未能尽职尽责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果。第二,专精单方面知识,未能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农业知识和经济知识,同时能够了解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金融、农机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只精通单方面知识,未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求。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本本主义,虽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并未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未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佳。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优化
(一)完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进各项农业政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积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既要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也要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参考标准。
乡镇政府在制定、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指导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各项农业政策文件的目的和含义,并将其落实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逐渐弱化小农模式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不利影响,促进闲置土地流转,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能为留守村民增加一定收入。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同时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两者的分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并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规定双方权责,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结合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建设并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做好对相关信息的记录。
通过完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引进大型农业企业,促进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借助企业资本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收益,强化农民抗风险能力,但应当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对农业生产合作保持较高的热情。
(二)推进产业结构耦合,延长农业产业链
1.调整乡镇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新农村建设应当推动农村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乡镇政府的协调规划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发展,实现一、二产业的融合,再如,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或者农村电商产业,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具备优越生态环境的乡镇,更应当积极推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例如,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便积极发挥其花卉种植的优势,在每年国庆节前后举办花卉博览会,既扩大了花卉产品的影响力,也实现了花卉旅游和花卉种植的结合。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乡镇地区的乡土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共同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使二、三产业能够为农业发展增势赋能,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
2.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期间,农户在收获农产品后直接进行销售,或者进行初级加工后销售,这导致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且农产品销售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因此,应当积极推进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还需要操作工人,能够为附近村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例如,甘肃省积石山县盛产花椒,在以往的花椒种植中,当地村民收获花椒便直接卖出,而在乡镇政府的规划下,当地发展花椒产品深加工,将花椒制作为花椒油、花椒粉等产品,并将花椒与其他药物、香料融合,制作中药贴、香囊等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
(三)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
推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挥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资本的力量,帮助农民使用金融工具适当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金融体系、金融政策,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打造专业的金融工作队伍,帮助农民制定合适的金融规划,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产销联合机制的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能够在获得丰产的前提下实现丰收。同时,借助农村电商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发挥网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在政府的主导下,农民需要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形式与买方进行议价,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提升农民在销售市场上的议价权。
(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知识水平
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尤其是注重对水利设施、乡镇电网、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当鼓励农民通过购买补贴、联合购买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政府要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的生產活动进行指导,例如,针对分蘖、施肥、喷洒农药等生产操作进行详细指导。此外,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互联网+农业”,使互联网为农业发展增势赋能。
地方政府需要针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使其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动趋势,了解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先进的农业科技,能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农业生产,在现代农业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提升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五)打造高水平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前文提及,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由管理人员开展,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期间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户需求,因需制宜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应当推进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并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形成互助对子,通过相互学习拓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此外应当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的一线,深入到实践中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农民想法与需求,将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向农民请教、向农民学习。通过上述三方面措施,相信可以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结 语
为了提升乡镇经济管理水平,必须积极推进乡镇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做好农业金融体系建设,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打造高水平、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