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彪,潘明荣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以汉文化为中心建构起来的以《百家姓》为代表的姓氏符号体系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形成的宗族文化理念,忽略了民族语言以内在的文化载体,很多汉文典籍认为许多少数民族“有名无姓”,类似的记录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史籍载述中屡见不鲜。据二十四史之一《魏书》卷一百一中的《獠》所载:“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1]这里的“氏族”,就是指代表宗族关系的姓氏。在史书撰写者看来,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是“有名无姓”,都是以“长幼次第”称之。同样的表述,在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僚俗》中亦有“无年甲姓名”的记载。到了元明清时期,很多汉文典籍的记载中依然认为包括苗族在内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属于“有名无姓”的文化群体。如明末知名学者郭子章在《黔记》记载当时的苗人(苗族)“其人有名无姓,有族属无君长”。清道光时期,罗绕典修的《黔南职方纪略》提到,生活在贵阳、定番(今惠水县)、大塘(今平塘县)、广顺(今长顺县)、贵定、修文、安顺等地的花苗“无姓氏”。该书还称,生活在平越(今福泉市)、麻哈(今麻江县)的东苗也是“有族无姓”。
上述这些汉文典籍记载,认为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有族无姓”,这是史料文献撰写者不懂得民族语言及其传统文化所造成的谬误。
通过大量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我们看到,在每个民族内部的婚姻圈建构中,姓氏作为血缘婚内部禁止通婚的一个基本界限,作为人类命名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用以标定个人在社会中的血缘归属的符号体系。”[2]这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宗族文化符号,苗族亦是如此。
20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关于“苗姓”的介绍和研究,如礼酒在《苗族姓氏的来由及其他》(1981)中介绍清朝以来苗族中部方言区父子联名制的构成及变化特点;燕宝在《苗族姓氏人名考》(1986)中对苗语三大方言区的苗姓做了简要的介绍;杨光全在《奇特的苗族姓氏》(2001)中对贵州凯里一带苗姓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各成员的关系进行介绍;乔朝新在《融水苗族姓名考略》(1991)中对广西融水苗族的姓氏与人名的命名特点做了介绍;苗笛在《滇东北苗族苗汉彝姓名问题试探》(1995)中,就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苗汉彝姓名问题从不同姓氏的分布、婚姻关系与姓氏的关系、清代土司制度对苗族姓氏的影响等做了简要的探讨;吴晓东在《东部方言苗族自称与姓氏来源考》(1997)中就湘西方言苗族的族称和汉族官府赐姓后各个姓氏的发展做了梳理;侯健在《滇东南苗族姓名文化初探》(2004)中就滇东南地区苗语川黔滇次方言区苗姓的音义特点及变化情况做了初步的讨论。以往对苗姓称谓词的研究多浅尝辄止,很少置身于具体的语境进行深入的讨论。为此,我们结合苗族古经辞及其念诵到的苗姓称谓词再做一些翻译和探讨,以期将母语文化持有者对源于“本我”的文化原义得到准确的理解。
苗族语言分为中部方言、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三大方言,西部方言内部语言比较复杂,语音差异也比较大,还另外划分有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落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和平塘次方言八个次方言。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以三大方言的标准音代表点为例列举部分苗姓称谓词,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苗语中部方言苗姓的称谓词,在20 世纪80 年代末的苗学研究中就开始有人涉及,如燕宝先生在《“九股苗”研究的新论点》中认为,贵州省剑河县《民族志·苗族篇》中列出该县的五个苗族支系“一支叫‘虽家’(Zaid dlib),一支叫‘放家’(Zaid fangs),一支叫‘柳家’(Zaid liux),一支叫‘笪家’(Zaid dax),一支叫‘勾家’(Zaid gud)”。这里的“支系”,在中部方言苗语中称为jil,翻译成汉语有“族系”之义。如日常交际“mongx dios jil gud eb,wil dios jil fangb dlib.你是‘水边’支系,我是‘希’支系。”以别支系的说法。在苗族中部方言支系体系建构中,每一个支系(jil)由不同的姓氏宗族组成,分别用zaid、niel、dail等词来表示,其中,zaid 即“家、户、族”等义;niel汉译为“鼓”,指祭祀一个共同血缘宗族祖先的群体;dail指“个、户、族”等。在《苗族理辞》中就曾如此表述道:
Dail Deix bus Nangl Gheib(兑人到囊圭),
Dail Deix bus Nangl Nes(兑人到囊瑙),
Dad mongl dad ghenl denb(去后无消息),
Dad mongl dad ghenl denk(去后无音讯)。
……
Ghab Dux bus vud lul(嘎斗走进老林),
Kad Bil bus Vex Hsab(卡别人进舀沙),
Ghab Dux yis liod mol(嘎斗人养黄牛),
Kad Bil yis ninx tiab(卡别人养水牯),
Yis ninx tiab ghed genl(用水牯牛议市场),
Nongx ngix hlieb dad bil(吃的肉指头大),
Niaf seix jus had ngangl(米饭一口吞下)。
Chab Dux mongl Ghab Dux(嘎斗人们走了),
Kad Bil mongl Kad Bil(卡别人们走了),
Dail Dliangx bus Vangx Tiab(享人走进养它),
Dail Dliangx bus Bil Dlial(享人走进毕霞),
Dail Dliangx mongl dail Dliangx(享人也走了),
Mongl hsad ib dail Dliangx(去生享后人),
Dail Dliangx jef Mangx Dliangx(享的后人叫莽亨),
Dail Dix jef Dix Mangx(氐人才生氐莽),
Dail Liangl jef Liangl Dix(良人才生良氐)。[3]
上述理辞中所说的“兑人Dail Deix”“嘎斗人Ghab Dux”“卡别人Kad Bil”“享人Dail Dliangx”“氐人Dail Dix”“良人Dail Liangl”等等,实际上指的就是“苗姓”。这些支系或宗族的姓氏符号在苗族古歌中亦有唱述:
Fangs haib Ful mongl Jes Mif(方和福往交密去),
Dlib haib Niel mongl Fangs Jangf(希和涅往方祥行),
Daib Nox dot khangl lal(德诺得住老地方),
Hxangb ghet ghangb xongx lil(他随祖公执古礼)。[4]
这里的“方(Fangs)”“福(Ful)”“希(Dlib)”“涅(Niel)”“德诺(Daib Nox)”等,均属于苗族姓氏称谓词。《苗汉词典》中,对Fangs 的解释是这样的:“苗族古代氏族名称,今该氏族住地多以此为名,如Fangs Bil 反排、Fangs Lix 黄里、Fangs Jangf 方祥(地名,位于今贵州省雷山县境内)。”[5]117关于Dlib,《苗汉词典》这样解释:“Dlib,苗族古代氏族名称,今该氏族住地多以此为名,如Dlib Jangl西江(今贵州省雷山县境内)、Dlib Hxit 青蔓(今贵州省凯里市境内)、Dlib songd 山丙(今贵州省台江县境内)等等。”[5]93niel,翻译成汉语为“鼓”,由于汉文典籍书写者听音有误,在一些地方文献中记录为“股”,而将有不同姓氏居住的苗族聚居区,即以每个鼓社祭祀组织构成的“九鼓苗”地区误写成“九股苗”。这里的“鼓”就是由同一个父系血缘宗族姓氏构成的祭祀组织。在汉文典籍中,贵州南部地区的苗族就曾有“九名九姓苗”的记载,这种“九姓苗”与“九鼓苗”,同属于对苗族姓氏的认定。
中部方言苗族的分布较为广泛,有聚居区也有散居点,每个地方苗族姓氏的确定与汉姓在称谓上是完全不同的。在贵州省福泉市的中部方言区,汉姓中的同一个姓在苗语中由于苗姓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如汉姓为“吴”姓在苗族中就有两个不同的苗姓称谓,即khas gab dat 和khas bib dat;汉姓为“杨”姓的苗族也有两个不同的苗姓称谓,即khas bib gheib 和khas xangb khab,等等。
东部方言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一带的武陵山区,是三大方言区苗族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早也最深的苗族文化群体,因此该方言区的苗族苗姓与汉姓有着较整齐的对应关系。清朝学者严如熤所著的《苗防备览·风俗考》在谈到湘西“苗疆”苗民姓氏时称:“苗姓吴、龙、石、麻、廖五姓为真苗。其杨、施、彭、张、洪诸姓乃外民入赘,习其俗,久遂成族类。”事实上,当地苗族的苗姓并不止这些,苗族古经辞《DUT GHOT DUT YOS(古老话)》道:“Deit doul ad beat bleib gul yil senb(有了一百四十八姓),Yab mex ad beat bleib gul yil njaod(又有一百四十八氏)。”[6]苗族人经过长期迁徙定居下来稳定之后就慢慢发展出一百四十八姓氏,此处所言的一百四十八姓氏都有自己的苗语称谓,每一个苗姓内部还有“大姓”和“小姓”的区别,“大姓”里面通常会包含很多“小姓”,且每个小姓前都会被冠以大姓称谓词。如“Ghob xot(仡削)”指的是苗姓家族内还包括很多小姓宗族的某大姓概称,Ghob xot 的吴姓在苗语中称Ghob xot jid xot,“jid xot(吴姓)”前冠以Ghob xot(仡削),表示Ghob xot 这一大姓家族的吴姓家族,Ghob xot 内还包括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伍、武、巫、邬等姓氏家族,他们之间彼此不能结成姻亲关系,而且与吴姓的苗族也不可以结成姻亲关系,因为他们都是从吴姓分化出来构成各个不同姓氏小家族的。
在东部方言苗族中,苗姓里类似Ghob xot jid xot“吴姓”的现象还有如:Ghueas doub ghueas roub(瓜兜石姓),其中,Ghueas doub 是指包括有石、席、易、余、时等小宗族在内的宗族大姓的概称,石姓为大姓,席、易、余、时等由石姓分化出来;Ad lanl khad reix(锕蓝麻姓),其中,Ad lanl 是指包括麻、施、梁等姓氏在内的大姓宗族的概称,麻姓是大姓,Ad lanl 内部各姓氏不可以结成姻亲关系。Ghob kheat(仡杨姓),这里的Ghob 内部包括杨、阳、欧阳、林、孙、秧等多个姓氏,杨姓为Ghob 内的大姓,其他姓由杨姓分化出来,因均属于同一个宗族,不可以结成姻亲关系。对于这些苗姓,在苗族古经辞[7]中大多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如Ghob xot jid xot(吴姓)在古经中是这样叙道:
Pud dand wul giad ghob xot(讲到吴家仡削),
Wul shanb ghuib jongt ghob khud(吴问归在禾库)。
Bit giand nib wub liongb(比干卧龙坪),
dongs lut lix bid njit(洞鲁立丙池)。
Dab gid lix beat guix(吴金立黄岩),
dad ninl lix banx bleid(吴银立排碧)。
Jid mix sat nis mil nex jib bul(他们都是大人君子),
jid mix sat nis mil kheat jib deib(他们都是宗支大姓)。
Fad lol bed wub bed bul(发来满山满水),
bix lol bed bul bed dongs(坐来满坪满地)。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北京华晟经世集团派驻的企业高级工程师讲师团队一起与共同开展了“一课双师”嵌入式融合创新实践,在资源建设及学生培养中全面采用大学讲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发挥各自所长,在工作协同中开展嵌入式融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育并轨实际工作场景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工程师自主教学、MIMPS教学法的校企联合特色教学思想,将实际工程案例与理论相结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的聚集了校企优势资源,加速了通信专业群的发展;校企双方于2018年期间联合开发了《单片机应用技术》、《通信原理》等两门精品课课程资源。
Mongl jul oub leb nangd nangb(去了两个的兄),
huet jul oub ndut nangd goud(分了两支的弟)。
又如谈到Ghob liol(龙姓,“仡僚”就是龙姓的族称)是这样讲的:
Pud dand ghob liol(讲到仡僚),
Jid mix sal mex bub leb nangd nangb(他们共有三个哥兄),
nius manl doub nis bub ndut nangd goud(从前共有三个兄弟)。
Jid mix sat nis(他们便是),
poub sad、poub soud、poub jol(补莎、补首、补叫)。
Lix nib jb banb deb rang!lieux xongb(补莎立在坡头柳芎),
jongt zhos gheul gieb banx nus bid bul(补首立在老寨碧埠)。
Dab jod mongl lix bul gieb(打炯去住埠格),
nus rud mongl lix rangs lel(录孺立在让烈)。
Dab nongb mongl lix dongs qongb(打弄坐在洞冲),
dab guead mongl lix bul mangl(达瓜坐在补麻)。
Deb lel mongl lix bul mel(得奶立在排谷美),
njod bot mongl lix zhal jot(桥保立在卧大召)。
再如说到Lil liob(廖姓)时则是这样讲的:
Pud dand lil liob nangd seib(讲到勒料一姓),
Bleid nangb nax nbut liob minl(大哥叫作廖明),
bleid goud nax nis liob xinb(兄长叫作廖鑫)。
Liob minl mongl lix dex shoul yunl(廖明去住吉信场),
liob xinb mongl jongt gand zit nbinl(廖鑫去在杆子坪)。
……
从这些苗语文化的苗姓例证中看出,苗族在保持自己本民族姓氏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借用汉文化的姓氏建构体系,苗汉姓氏相互兼用,体现出苗族在与汉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早期的文化认同史实。
西部方言苗族分布面广,语音差异较大,在其内部的八个次方言中,苗姓的使用各有特点。现就我们所调查到的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等苗姓及其在苗语古经辞的使用为例,对这些苗姓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相应的文化解读。
川黔滇次方言苗族的“姓”,在苗语中称为khuat(夸),比如“熊姓”称为khuat hmaob;“杨、邓、余”三姓统称为khuat yeus;“邹、康、赵”三姓统称为khuat bluat;“侯、徐、蔡”三姓统称为khuat dluas;“吴、陶”二姓统称为khuat dlob;“李姓”称为khuat jait;“马姓”称为khuat rangs;“古姓”称为khuat nguk;“罗姓”称为khuat chib;“黄姓”称为khuat huangx;“宋姓”称为khuat gongt;“王姓”称为khuat wos;“张姓”称为khuat nyangb;“项姓”称为khuat dangs,等等。在苗族古歌或古经辞中,苗姓作为一个宗族的文化象征符号出现,这在相应的口碑古籍中亦随处可见:
Ndroux nbit duax jat ghab zhit qent(英名留在了哪里)?
Bos yeuf duax jat ghab zhit deb(祖家又居哪块地)?
Sheud drout Khuat Dlob Gud Mux deb(出在古木陶姓家),
Sheud drout Khuat Dlob Gud Mux qeut(起在古木陶姓门),
Nil yaos Khuat Dlob Gud Mux dob(他是古木陶家汉),
Khuat Dlob Bangx Dongx hlob lox raol(陶家汉子长成人),
Zhit said zhil vongf zhit njot hlout(精通武艺变能人)。[9]
对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苗姓研究,苗族学者杨汉先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他发表的《大花苗的氏族》一文中有过详细的介绍。他列表将苗姓与汉姓的称谓做了相应的比较[9]:
这里的Hmaob chib,即指chib(蚩)的Hmaob“苗族”姓氏。在苗族古史歌[10]中就曾如此唱道:
Ndux draos khad byul draos(天空刚形成的时候),
Dib draos draot dox qeut(大地有了轮廓),
Gid Chib Yeul Laol draos draot qeut dyul(格蚩爷老居住在何处)?
Gid Chib Yeul Laol draos draot Ghad Ndrangs Dib Yil Bangl ghad drangs fangd(格蚩爷老住在伊塝大平原)。
……
Gid Chib Yeul Laol dub yil dub gik xiangt bit ndod(格蚩爷老的子孙来繁衍),
Gid Chib Yeul Laol niob dlix Yil Bangl ghad nies ndrangl(格蚩爷老住在伊塝大平原),
Ghal dlix Yil Bangl ghat dangd nis nghas chaik(距伊塝河一早上的路程),
Gib Yieb Vaus Zyul Laol jil dub dros jil mas cod(格炎敖孜老的兵马回来吹),
……
Gid Chib Yeul Laol ndaot shit daol(格蚩爷老胜不了),
Gib Yieb Vaus Zyul Laol drod nbyux dax(格炎敖孜老兵马蜂拥到),
Gid Chib Yeul Laol drod nbyux bwd yas(格蚩爷老只有率兵逃),
Gid Chib Yeul Laol jik mas tied(格蚩爷老回来寻),
Tied gid daol daol ghak gid zaol zaol dlat qeut dyul(到处寻路何处迁)?
Zaol dlat ndliex dib dwd nwb lub laox ndlix(迁到世人居住的黎城)。
这里的Gid Chib Yeul Laol 一词,Yeul Laol 指人名,Gid Chib 则是苗姓,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称为Hmaob chib。
在苗语的各个方言区,苗族现在已经普遍使用汉姓。尽管如此,苗姓依然是不同宗族之间是否可以通婚的重要依据,而这种婚姻关系的建立,则是以“同姓不婚”为前提,这里的“同姓”指的就是“苗姓”。也就是说,“以苗姓为准,汉姓作用不大。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也可通婚,如湘西的‘仡瓜’、‘仡卡’两个苗姓家族都用汉姓的石氏为姓,仍可通婚。贵州炉山县的‘稿哪’、‘稿鸟’两个家族,都以汉姓的杨氏为姓,也可通婚。反之,汉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如松桃的欧、贺两姓,同属苗姓‘吉学’,不能通婚。”[11]认识到这些“苗姓”称谓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特点,有助于更准确地翻译苗族古经辞和了解苗族的婚姻家庭等传统社会生活,有助于了解苗族与其他民族在长期以来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