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

2022-12-04 01:48平川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沈周山林文人

文|平川

卧游,顾名思义,不出家门,便可游山玩水。这里的“山水”,自然是指中国画中的山水画。

山水画最早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卧游”一词,也是出现在魏晋时期的一些文人和玄学家之中。

从《论语》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始,中国的古人一直对山水寄予了深沉的情感。但因交通工具简陋,他们又难以到远处游玩。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大批的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他们把目光投向山水,慢慢地,就出现了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玄远意境的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卧游”。

中国最早的断代画史《唐朝名画录》说:“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

这里的“宋”,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宋。

南北朝时期,刘宋画家文人宗炳,写有《画山水序》。“卧游”一词,便出自宗炳的《画山水序》。

从宗炳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卧游”最初的意思,指的就是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览。

宗炳还在《画山水序》中给我们描述了“卧游”的美好体验:“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

意思是,我在闲暇之时,摒除一切杂念,饮酒弹琴,铺展画卷,独自欣赏,坐在那儿仔细观察四方的山水。画面上所描绘的幽远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林之中。

自此之后,“卧游”“澄怀卧游”不仅被后人接受,而且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命题。

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倪瓒,在他的《顾仲贽来闻徐生病差》诗中说:“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中也写道:“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卧游,不仅可以带来游历江山的体验,还能治病。

北宋元祐二年(1087),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因仕途屡遭贬谪,心境忧郁。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年夏天,他周身不舒,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乃至卧床不起。

他的友人高符仲带来王维的画作《辋川图》,并神神叨叨地告诉他:“阅此可以愈疾。”

在《辋川图》中,王维摹写自家田园的山林景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皆得自然之趣。秦少游让儿子将画展开,卧于床上细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

秦少游陶醉于画景之中,精神不觉为之振作,脏腑随之调和,“数日疾良愈”。

南宋有位云谷禅师,喜游历。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从未踏足潇湘山水,觉得遗憾,慢慢地变成一桩心病。

于是,他请来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画一幅《潇湘卧游图》。画毕,他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欣赏美景,心情大悦。

宗炳提出的“卧游”,历代文人都为之服膺。

宋代的苏东坡和黄山谷常常提到,“澄怀卧游宗少文”。北宋的贵族画家王诜,也“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

连金朝的诗人、画家笔下,也常出现“时向铃斋作卧游”的诗句。元代文人画家对宗炳的理论尤感兴趣,倪瓒写诗说:“澄怀卧游宗少文……五百年来无此君。”

这里重点说说沈周。沈周是明朝著名画家,其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入神品,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

在沈周的艺术思想当中,“卧游”的意义尤其重大。他晚年的代表作《卧游图册》,正是其“卧游”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卧游图册》的跋文中,沈周说:“宗少文四壁揭山水图,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可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

沈周的“卧游”思想,对后世文人画的观看之道,尤其是对其所开创的中国最大画派——吴门画派,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人“卧游”的思想,还体现在园林的造园上。

《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会心,是注重心灵的体验和契会,在寻常的景物中,谢却尘俗的搅扰。

到了明清时代,文人、画家为园林设计意境,开始直接参与园林的设计与施工。如文徵明直接参与拙政园的造园,清初著名画僧石涛亲自设计扬州何园片石山房的假山叠置,并且成为康熙年间的造园高手。

拙政园的营造,体现了文徵明卧游思想会心意远的美学精神。他在《拙政园图咏》中的《若墅堂》题道:“虽在城市而有山林深寂之趣。昔皮袭美尝称鲁望所居‘不出郛郭,旷若郊墅’,故以为名。”

画册中又有诗曰:“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在这些文人、画家的眼里,园林之趣,就像一幅山水画,在乎的,是在假山假水间,见真性真情。一方碧池,两三漏窗,皆可见胸中丘壑。

春有芍药铺径,夏可曲桥弄莲,秋则执蟹品菊,冬且围炉清谈。大隐于市,较之独钓寒江,或结庐幽谷,显然实际而安逸得多了。

不出城郭就能获得山林之怡,身居闹市,也能有林泉之趣。

片山斗室,小筑卧游。居城市有儒者之风,入山林有隐逸气象,咫尺之间,再造乾坤。园中曲径长廊相通,百转千回间,移步换景,山水、田园、野林、庭院逐一赏来。

漏窗和洞门,漫不经意地泄露了光线的行踪。园林的主人,把造化之手,也邀来作画了。

风景和光线,被规规矩矩地框定在形制各异的窗里。似一双双狡黠的眼,考量着观者的审美趣致,以及与园主的共鸣。

朱门一关,便是自家山水,且把半生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恣意于这样的山石水泊,布衣粗食,可乐终生。这些文人、画家追求的,是简雅萧疏的审美向度和大隐于市的恬淡心态。

卧游,本是古代交通条件限制下的一种无奈,却被中国文人演绎为纵情山水的人生理想,玩成了陶然自得的诗意生活。

猜你喜欢
沈周山林文人
枫 叶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沈周&唐寅:佛系老师与跳脱徒弟
沈周油画作品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富春山居图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文人吃蛙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沈周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