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梓倩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该内容的提出,激发了人民的创业精神,激活了民族的创新基因。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在2020年9月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职业院校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的育人模式方面提出了要求,并提到把创业能力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衡量标准。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已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是促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基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中需要切实推行“专创融合”的教学改革,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探讨“专创融合”的教学路径,培养学生基于专业技术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优化[1]。
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建构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将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素养进行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较深层次上的认知活动,学生的能力素质会迭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与实施。
“双创融合”的教学理念是:确立“专业为载体,双创做驱动”的基本课程观,“知识与认知”同时培养,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专创融合”教学方式的应用。该教学理念在不同的课程中均可应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环节,将知识融入其中,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课程的学习。比如,将课程几个知识点融入在各个游戏环节中,每完成一个游戏环节,相应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也将完成。学生充满好奇地做通关游戏,通关成功即知识获取成功,然后进入蕴含着其他相关知识的下一个游戏环节[2]。
仍以上述游戏为例,教师将游戏通关的密匙设置为课程知识点的正确应用,知识点应用错误则无法通关进入下一个环节。此时,学生会主动通过思考探究、分析验证等学习方法,学习专业课程的新知识点,实现专业知识更新,从而使其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革新。
游戏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在小组通关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相互协作。在协同游戏中,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理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学生的情商和领导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通关游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协同共进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并能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决策力、责任感、行动力等。
通关游戏是结合着知识点的学习展开的,游戏的自由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发散状态,这有利于学生的自由思考,有利于学生针对接触到的知识点迸发出有价值的创意,这就是创新的源泉,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培养。
游戏在执行过程中,学生需要点、面结合的方式处理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点、面结合地解决团队问题,点、面结合地分析与其他小组的竞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微观层面的问题,还要有在宏观层面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即需要学生具有全面、全局的思维能力。
游戏通关过程就是分析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对事实和问题运用理论、模型和数理分析逻辑推导、分析思考的能力。
在寻找通关游戏密匙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自身知识与技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与习惯;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的能力。
游戏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与波折,学生会一次次的推翻之前的结论、一次次又重新分析思考,这正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进行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过程。这是学生未来创新创业必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如概念、原理、程序、实验、实习等,进行虚拟或真实情景化,以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问题解决能力。以下将对“专创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分析。
教学中的任务导向可以以实际项目或仿真项目为载体。首先,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整个流程和各阶段的基本需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估的整个操作流程交给学生完成。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整个项目要紧密联系核心知识点,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项目任务要具有挑战性,同时配合激励性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并做好进程和方向的把控,当学生在解决问题面临困难时,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学习的过程。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培养。
从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实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目标。该教学方法常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分组完成。教师要想成功实施该教学方法,就要找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研究主题,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同时,要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设计进行指导,使课题的研究过程要明确,思路要清晰,逻辑要条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研究探索,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避免预先设定预期的结果。在成果交流评价时,教师应允许失败,使学生从失败中反省和提升,从成功中总结和收获。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个特定的主题和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相关主题,发掘深层次问题,然后由教师精点点拨,深度释疑。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发现发掘问题,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强化培养[3]。
通过思想的碰撞,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能够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启发,迸发出更多的创意,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该教学方法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有一个轻松自在、利于发挥想象力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相互改进,取长补短,完善构想,提出更加新颖、有创意的方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现场均不做评论,更禁止对提出的构思进行批判,否则会阻碍创造性思维迸发。
教师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案例展开分析、讨论。该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沟通协作的品质。
上述教学方法均适用于“专创融合”教学。“专创”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意识”或“素质”,而不是特定的“知识”或“方法”。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清晰、可行、可测量,并应在专业目标之外确定双创教学的具体目标。以专业教学的基本知识、核心能力为切入点,以选择与设计能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素质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为途径,以教学方法服务于“专创融合”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开展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教融合则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与用工企业直接实现精准对接,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结合“三个对接”规划创新发展。近年来,校企合作常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这种模式高度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中,不仅参与高职院校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还在培养内容中植入了企业文化。校企共同制定的“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定期到企业参加技能实训成了可能,这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基层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了“入学即入职,学生即学徒”。企业提供的真实的用工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专创融合”教育提供了极大便利。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高职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课程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且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学生从本专业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分析社会潜在的需求,能够敏锐地捕捉各类信息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讲坛,聘请相关的教授以及行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不再有陌生的距离感,而乐于创新创业。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竞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双创热情。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的比赛体验,将会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宝贵经验,使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够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多数高职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因此,想要优化教师双创团队,就需要从两个方向着手。
第一个方向是采用多种方式使现有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为双创型双师教师。首先,高职教师要积极参加创业课程学习,熟悉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培养教师的创业能力。其次,学校要请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与指导;并且,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实践,学习行业新技术新知识,并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在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双创能力。再次,学校需要优化高职院校实训设施,为教师双创教学的实施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最后,学校还需要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机制,通过共同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和合作制度的方式,定期分层分类开展双师教师校企互培工程[4]。
第二个方向是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积极聘请社会上创新创业专家及成功人士作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师、兼职教授。
通过在上述两个方向上的努力,高职院校将构建出双创型的双师队伍,师资队伍将得到极大优化,将为“专创融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教师在“专创融合”教学中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以专业知识为载体,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双创型双师队伍的优化建设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高职院校的教学政策环境,必将为“专创融合”教学方法改革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