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维度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资源开发*

2022-12-04 23:02
智库时代 2022年3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学资源传统

陈 艺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5000多年沧桑,中华民族至今仍然生机勃勃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对一代代中国人的理想塑造与信念传递,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根”与“魂”。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最活跃的新鲜力量,如何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当下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引导作用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将其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上来,足以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拥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大学生往往能够更快更准地找到自己前进和成长的道路,而相反对未来茫然而没有目标的大学生,往往也摸索不清自己的理想,更无法坚定追逐理想的信念。必须通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来塑造人们健全的人格,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进程。

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铸魂功效,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以理想信念培育为目标,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是非美丑,树立起更广泛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报国的理想,同时,对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保证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乃至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教育维度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现状

伴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教育。近年来,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开始重视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来丰富教学素材,总体来说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停留在课本中、文件中,缺少实践操作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美丽和时代风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我们追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理上,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道德信念有极大影响。然而,部分高职学院学生本身对传统文化的基础储备不够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和活动又多是以书本阅读和理论讲授为主。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单向知识输出,不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学习的兴趣,教学成果无法及时反馈,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质量较差。学生对何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领悟不够深刻,对如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生立志体会不够清晰,对何为“知书达礼”的礼义价值观理解不够明了,缺乏实践的生硬式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达到真正的育人铸魂的教学目的。

(二)对大量素材的整理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使用方式受限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结合身边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展了各色实践活动,但活动整个流程既没有系统性的知识逻辑安排,也没有条理性地深入学习研讨,导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反馈不及时,教育效果有限。学生常常有我“去过参观过了,但我没有任何思想上的收获”的感受。有的学校满足于现有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手段,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甚至有同一个实践教学点,同一批学生去过不止一次打卡留念的情况出现,大量优质传统文化素材未被充分挖掘利用,使用现有教学素材的方式过于单一。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十九大后,我国深化改革与对外开发的号角更加嘹亮,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疫情后,在全球经济局势总体下行的趋势下,我国经济仍稳步发展,令西方不少发达国家羡慕不已。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而来的是,利益最大化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贫富差距让社会道德水平开始滑坡,许多西方文化思潮冲击着青年们尚不成熟的价值观。因此,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传统文化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首先,传统文化中对人应“立志”的推崇,它将个人的志向、理想与家国天下、民族荣辱联系在一起,如霍去病的“匈奴不除,何以家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无一不体现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志向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本人价值的实现,更崇尚个人价值应与国家与民族利益紧密联系。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生动史实可以帮助我们更直接的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相结合。其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的传统志向。“修身”就是要立德修身,重视德行。这是对古代学子的礼乐教化,然礼乐的教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孔子所传达的礼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第四,君子重诺,“一诺千金”的故事从古讲述至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常在人心,诚信是人行于世的根本。在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告诉我们讲诚信、重承诺的故事,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我们也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多向先人学习,共同构建和谐中国。

三、理想信念教育维度下,拓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资源挖掘的途径

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资源,将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中领悟“立志”“修身”“礼义”的成才之道,有效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培育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一)从时代需求出发,紧跟党指挥的方向

2021年是我党百年华诞,挖掘教学资源可以从红色文化入手,红色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编织出的独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的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应该被铭记和传承。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契机,以全国掀起的新一轮“四史”学习热潮为契机,

我们可以以红色文化为抓手,认真挖掘身边“红色”人、景、物。以“红色名人”为主可以拓展出凝听红色故事、演绎红色传奇等活动,如请经历过革命和建设困难时期的老人,以亲身经历讲授红色故事,或将经典红色故事以话剧等形式让学生来演绎;以“红色景点”为主,可以开展实地学习调研活动、保护红色遗迹等活动,打破打卡式调研参观,做好学生参观调研前的自学,调研时的思想沉浸以及调研后的内化学习,最终达到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以“红色物件”为主,可以开展讲诉红色故事、以物传情拟物为纪等活动,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各色红色故事讲述比赛,同时可以模拟红色勋章、奖状,奖励给在红色文化学习和弘扬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班级、集体。

(二)从教材出发,合理增补,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人文底蕴较欠缺,这是传统文化学习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的现状。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不断加深,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导致“00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认同不深,对西方传入的思潮盲目推崇。十八大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各大高校,市面上已有大量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存在,但是我国五千多年文化传承至今,书籍分类多且种类杂,它们大多用于研究某一领域的学习和研读,有些甚至晦涩难懂,而针对青年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而专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的课程甚至还只能停留在选修课上。因此,需要我们从书本出发,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校本课程,挖掘出适合大学生阅读特点和学习兴趣的书籍,对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进行合理的增补,以弥补传统文化在书本阅读领域对大学生影响力的不足,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可将《诗经》以短篇故事小说的形式来讲述,书中可以穿插有声阅读,甚至可以请在校学生来为故事进行配音朗读,帮助学生更带趣味性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将孔子经典语录以图文并茂加古风插画的形式出版成册,帮助学生更接地气地读懂孔子的思想;将当地革命先辈们的真人事迹整理成册,以热血奋斗漫画的方式出版,让学生感受来自身边的爱国奉献者们的榜样力量。

(三)从校园氛围营造出发,多方结合,挖掘传统文化渠道延伸

从校园氛围的打造出发,利用好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的引导作用。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宣传平台作用,打造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加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宣传平台不仅包括了我们日常使用到的宣传栏、教室悬挂的标语、校园广播,还包括校园内建筑物、摆设的雕塑等。例如:对校园道路和建筑物的命名,可以以名人名事来命名。《觉醒年代》中安徽合肥“延乔路”的命名,让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故事走进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心中,每当学生经过或踏上延乔路就是一次对理想信念的洗礼,就能让人不禁想起两位烈士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又如,不同专业班级可以配上行业先辈们故事并以此为班级命名,比如航海轮机相关专业可以以邓世昌、萨镇冰、刘冠雄等名字来命名,路桥专业可以叫茅以升班、詹天佑班等,每一个名字既代表了这个名字之下名人的精神又是这个班级全体学生学习上进的榜样,每当喊出自己的班级名,就是对名人的缅怀和对信念的坚固。除此之外,校园文化建设还需与大数据时代相结合,找准现代大学们最喜爱最常接触的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通过短视频、公众号、推送消息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

(四)从学生群体出发,以兴趣为导向,开发文化资源

不论是从时代热点出发,教材书本出发,还是对校园氛围的渲染,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青年大学生喜不喜欢、买不买账的问题上来。所以,以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学资源挖掘,最终还是要回到以学生群体兴趣为导向上来。

分析当下高职学生群体的兴趣,寻找适合它们的教育手段,课题组做了一个网络调查问卷,在被询问近5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时,60%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正在不断加深,15%持无所谓态度,25%学生表示对我国传统文化自豪。可以看出,十八大以后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在学生选择最喜爱与最反感的传统文化宣传方式中,55%的同学选择了实践教学但反感同一地方反复去,25%选择线上有声读物但反感简单地说教式微课,5%选择课本书籍但不会挑选全文言文版本,15%选择各类比赛且偏爱角色扮演,片段配音类不喜欢背诵、写作类,这个结果也正验证了我们上述分析的实践资源开发不充分,书本阅读影响力缺乏的问题。此外,95%的学生认为过好传统节日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宣传,55%的学生对传统服饰、礼仪感兴趣,77%的学生喜欢看古装片和武侠故事。

针对这一结果,首先我们要挖掘好传统节日这一有效实践教育资源,改变过去纪念节日仅仅放假的做法,以节日为教育契机,在节假日前后开展节味浓郁的特色传统活动。如清明节,告诉学生扫墓习俗的由来,为何要寒食,清明与春耕又有什么关联,勤劳的先祖们在告诉我们不忘先贤的同时还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习俗中还有打秋千、射柳、牵钩、蚕花会等能够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勇敢拼搏精神的活动,可以在清明时分让学生实践体验。第二,开发利用好当下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如汉服、传统礼仪。不要让喜欢汉服和传统礼仪的学生野蛮生长,我们可以增开相关选修课,增加社团活动来扩大这一部分学生对整个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影响力,进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例如,可以利用形式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好中华华服日、花朝节、汉服出行日等活动。第三,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国内古装影视剧也成为了大学生口中经久不衰、津津乐道的谈资,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学生感兴趣且我们可以挖掘的教学素材。例如剧中品质精良的服、化、道;宫斗宅斗剧中主角展现出识人善变的传统礼义观;武侠情节中江湖大侠们的大情小爱等可以成为我们挖掘的教育教学素材。让素材挖掘更贴近学生,让理想信念教育发生在潜移默化中。

四、巧用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资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升华。巧用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关键在于如何拓展,我们要利用好不同平台来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力量,完成对学生理想信念从外放在内化的教育引导过程。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三全育人”工作相结合,利用好“三全育人”平台的量化考核机制,可以有机地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来,兼顾在第二课题、第三课堂中的运用,把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不同路径,以青年学生的感兴趣、有想法、愿参与的方式,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校园环境,融入大学生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最后,作为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育者,高校同时应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者的使命,挖掘利用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利用好传统文化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用,推动大学生更好地承担起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学资源传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