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华
“光的反射”是建立在“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的知识,既是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也为“光的折射”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光现象”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笔者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运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支激光笔。(教师拿着笔先对着墙照射,又对着镜子照射。)你们能看到几个亮点?
(细心的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
师:看,墙上有一个“爱心”。你能不能用激光笔对着镜子照,使光照中墙上的“爱心”呢?
(学生按要求用激光笔照“爱心”,但需要很长时间才照到,有的学生还照不到。)
师:(迅速将光照到爱心上)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与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多媒体显示课题。)
师: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相信同学们学习了本节知识,也能快速照中墙上的“爱心”。(板书略。)
(设计意图)通过“照爱心”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导入本节学习的内容。
2.演示实验,初步体会。
师:(打开激光笔。)我现在沿着竖直放置的白板照射光线,白板下方放了一块平面镜,请同学们观察光路。入射的这根光线叫作入射光线;光线射到平面镜后射出的光线叫作反射光线。(板书略。)
(教师演示,让入射光线左右移动,请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移动的方向。)
师:猜想两条线有什么关系?
生1:移动方向相反。
师:为便于进行下面的探究实验,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教材第70页的“信息快递”。
师:请说说教材第70页图3-45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板书略。)
师:(按照教材的图3-46进行演示实验。)请猜想这三条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两个角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
生2:三条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两个角大小相等。
师:真的是这样吗?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老师准备了一个“魔球”。这是一个中间插有细棒的立体透明空心球,球体内有一个平面镜,大家看一下。
(教师提前向球中吹入烟,目的是为了显示光路,然后将光照射到“魔球”中的平面镜上,慢慢旋转球体,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然后再改变入射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说说你看到的现象。
生3:我看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细棒两侧,有时会看到三线重合。
师:这两线位于细棒的两侧,也就是位于法线的两侧。三线重合说明三线在同一平面内。
师:请你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板书略。)
(设计意图)“魔球”实验直观显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在某一角度,学生能看到三线重合的现象,这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独立的猜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探究,得出规律。
学生按教材的图3-46所示,安装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了三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探究三线共面的?
生4:(上台展示。)光沿左侧纸板射向平面镜,可观察到右侧纸板出现反射光线。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三线在同一平面。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观察到反射光线始终在法线的另一侧,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
师:很好,我们探究了光线之间的关系,那么,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5:移动激光笔,让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可以看到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说明入射角变小时,反射角也变小。进行三组实验,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发现它们大小相等。因此,我得出了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规律。
(教师随机投影学生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实验数据。)
师:很棒。各小组分别分析一下你们的数据,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们实验得到的结论。
生6: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们观察数据表,发现入射角在这三组数据中角度越来越小,那么最小的入射角可以是多少度?此时光会不会反射?如何反射呢?试着做做看。
生7:不断减小入射角,当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师:(演示。)光垂直入射时,光线亮度变亮了,这是因为光沿原路返回了。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如果不是垂直入射,光线会不会沿原路返回呢?(教师演示。)大量实验表明,光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板书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并进行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表达能力。
4.学以致用,展示自己。
师:现在哪位同学来试试,运用刚学的知识准确快速地将光照到“爱心”上。
生8:(展示。)用光对准镜子中的“爱心”,就能照到墙上的“爱心”了。因为镜子中的“爱心”是墙上“爱心”的像,光反射时具有可逆性。
(设计意图)与课堂导入部分相呼应,学以致用。
5.拓展学习,加强运用。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都是用一根光线。如果我们用两根、三根光线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否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呢?老师准备了一组平行光源,让平行光源分别对着不同类型的镜子照射,会有什么令人惊奇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呢?
(教师用平行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也平行射出。教师再用这组平行光照射另一个镜面,该镜面的反射面较粗糙,结果反射的光线不平行。)
师:请说说这两次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镜面有什么不同?
生9:(仔细观察了实验用的镜子。)第一次反射光线平行,镜面是光滑的;第二次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反射面凸凹不平。
师:平行光照射在物体上有差异的原因是物体的反射面不同。反射面光滑的反射叫作镜面反射;反射面粗糙的反射叫作漫反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72页。
师:(多媒体呈现光路图。)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它们都是光的反射,其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板书略。)
师:我们的身边有好多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现象。你能说出几个?
生:穿衣镜、光滑的瓷砖、平静的水面发生反射是镜面反射。光照在黑板上、教材上是漫反射。
师:很好。在生活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等重要。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反射定律,像用久的黑板会反光、雨天迎着月亮要选暗的地方走等现象,都可以用光的反射知识去解释。最后,请你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还有哪些疑惑。
本节课,笔者首先通过“找亮点”“照爱心”活动引入,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的时间并设置疑问,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光路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接着,笔者借助特制的“魔球”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大型的“魔球”中插入硬棒,使“魔球”可视性增强,方便了全体学生进行观察,抽象的法线概念也随之具体地表现出来。
“三线共面”是本节课的难点。怎么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三线共面”呢?课堂上,笔者提示学生注意在球体转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并注意观察当有一根光线正对自己时的现象。这样,有了立体的视觉感受,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到“三线共面”的猜想。笔者演示实验结束后,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们都积极动手操作,期待在自己的实验中观察到“三线共面”,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的学生在利用“魔球”显示“三线共面”的自主实验中,由于使用不熟练,找不到观察的重点,没有取得观察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在拓展探究中,笔者逐步开展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等实验。笔者通过“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入射角最小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从而得到一系列结论;让学生猜想“如果不是垂直入射,光线会不会沿原路返回”,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斜射时光路的可逆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列举身边的例子,加深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理解。
总之,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善学、活用,敢于表达。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状态都很好,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笔者课前考虑不充分,上课时运用的器材放置的位置太偏,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观察;在探究角的大小关系时,有一组学生把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当成是入射角、反射角,也得出了两角相等的结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