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丹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
文化自信,为民族自信之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坚定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根基,这种根基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富有深厚内涵,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珍贵的红色文化在经久不息的革命传统里铸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时代的锻造下愈发蓬勃。红色基因激励着我们,红色血脉滋养着我们,红色文化沁润着我们,红色历史带领着我们。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必须自动自发、自主自觉地坚定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红色基因,是充满活力、不断成长、代代传承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对本国文化的不自信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刻不容缓。红色基因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而红色基因的传承,责任和重担扛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肩上。
世界文化多元多样,接纳认同本国的文化,保持本土文化的纯洁性,这至关重要。不论是处在古代还是现代,或者不断发展的当代,又或是国内或者国外,某一地方性区域性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语言文字等等,可称之为当地“本土”的文化。而这种本土文化不论何时,都面临着历史的现实的认同问题,自我的认同和他者的认可,这种必然性的文化信仰方式,决定了文化的存活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深耕出耀眼夺目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宛若游龙、生动活泼的灿烂成果。对待外来文化,在承认其存在、赞赏其精华的事实基础上,防止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和侵蚀,抵制它们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抨击和歪曲,克服它们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我们应该运筹国际文化战略,明辨国际文化趋势,积蓄本土文化势能。并且要有效防范文化的“泛文化化”“泛娱乐化”,甚至是“形式化”“庸俗化”,合理运用文化载体手段。如此必将坚定中国本土文化的纯洁性,鼓舞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
基因的分化和细胞的分裂是在健康的机体里发生的,同样,红色基因的成长,需要在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里进行。在这个有机体中,文化是基础部分,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组成了统一整体。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要重点加强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其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三个层面划分建设维度,三个维度紧密相连。建设的主体维度即国家层面,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状态;建设的介体维度即社会层面,是要创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环境;建设的个体维度即个人层面,是要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国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的新目标中,“美丽”和“强国”体现了自信的内涵,现在我们朝着这个新目标接续奋斗、努力拼搏,围绕“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实施,完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新时代下,在优渥的中华大地上,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不断吸收养分、合理汲取资源、有效发展自身。
文化和文明,有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一字之差,意义有所不同。文化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人与自然的感性关系表现出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2]人向本质的人复归于自然状态,摆脱原始的非自然状态,作为精神生产的文化和作为物质生产的文明,马克思把它们区分开来,二者分别从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来实现上述过程,这也是人拥有文化和创造文明的过程。文化不可度量,但文明是分不同层次程度的。中华文明,悠悠数千载,在文化方面,中国人民应该有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底气。毛泽东曾讲:“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中华民族能动传承古国的文明,始终秉持优良的传统,处处彰显大国文明的包容、进步和自由。我们必须坚持扩大我们的精神文明度,在保证物质文明进步的基础上,重点挖掘精神文明的升华,就着“精神之源”,补给“精神之钙”,夯实人文基础,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冲向自由而强大的云巅。
中华大地的滋养,与生俱来的东西,给了我们强大的民族生命力,我们的文化得以生机勃勃,我们的文明得以绵延不绝。“文化自信,说到底是民族生命力的自信。”[4]就像中国人的和善和礼貌是发自内心、刻在骨子里的。低调谦逊是我们的传统,我们一以贯之,收起锋芒。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年代、觉醒年代的续章,在“新觉醒年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坚定方向。受尽磨难,中华民族顽强站起来;历经坎坷,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创造奇迹,中华民族逐步强起来。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儿,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困难当前,我们开拓进取、不畏艰险、敢为人先;迎面挫折,我们拼搏奋斗、坚韧不屈、勇往直前。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始终不惧怕、不懈怠、不屈服、不动摇。这就是中华大地民族生命力所在,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这就是红色基因的深深烙印。我们深刻理解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这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的目标和旨在。
因为红色血脉,中国人民认同自身文化;因为红色血脉,中华文化有着独特内涵;因为红色血脉,共产党人初心始终不变。民族文化血脉,一代代守护,一代代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我们加强认同、丰富内涵、坚守初心,红色的血脉绵长无疆、奋勇自强。
推动文化“走出去”,深刻体现了民族文化自信。越是认同本国文化,越是能够积极地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进而吸收异文化的适用内涵,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政党就越会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先辈们用胆量和勇气、用坚定与执着、用勤劳和智慧,将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带领向了光明与和平,先驱者扬起共产主义信仰之帆,把即将倾覆的民族之船合力推回了正轨,谱写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我们必须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使“中国霸权论”等恶意揣测无地自容、不攻自破,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价值和思维理念。主动向世界、向外国、向他族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文化之美,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讲中国故事,不仅要对外讲,也要对内讲;不仅要讲出,更重要的是讲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对内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用文化实力砥砺文化自强。
随着实践的变化,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国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实践。习近平指出:“文化的力量,即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5]因此,必须深刻挖掘和阐释文化的时代内涵,彰显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自信的根本是要自立自强,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意义价值,助力我们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要增进文化自强心,就要丰富文化的内涵,使之深厚且富有底蕴。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就要科学定位文化属性,着力整合文化价值,有效把握文化形式,合理建构文化内容,在实践中彰显文化特质。新时代,充分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任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都离不开丰富文化内涵这一重要的力量助推。理想之光永耀,信念之力永续。一章章文化之书、一幕幕文化影略,浸透充满光辉的文化信条,文化内涵不断丰盈起来,灌溉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强大。
初心如磐,一如既往,赤诚不变。“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6],这是红色血脉生成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鲜明主线。党的文化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文化的初心和使命,是要把中国文化灿烂瑰宝推向现代和未来。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与他们的代理人掌控着一切政治的、物质的、经济的与军事的资源。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其展开有力斗争,并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建设走向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大众紧密结合的新的文化发展面貌。同时,我们面临着新的文化挑战,西方文化渗透悄无声息,外来文化冲击此起彼伏。在这一场大考验中,必须坚守住文化的初心与使命,沿着中华民族复兴大道的光明指引,走好文化的发展之路,迈稳文化的建设步子,筑强文化的传承信仰,牢牢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红色文化以具体的行为行动为纽带和载体,表现为物质、精神、制度三种基本形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7]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红色文化开始了酝酿,是同红色力量同频共振、通力共向发展蓄积的。弘扬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说服力、动员力、领导力、向心力的源泉。
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物档案、红色英雄故事等,具有可视化、可听闻、可感知、可触碰的感性特征,蕴含强大的表现力、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红色物质文化是先辈挥洒热血造就的,是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血脉的显性呈现,它们是我们党艰辛历程和辉煌历史的鉴定者和见证人。红色文化遗址是开展自我革命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红色文化故事是党光辉历程的最美代言和形象名片,红色文物档案是历史留下的隽永篇章和不灭印记,是需要我们付出青春去守护的宝藏。珍惜红色物质文化、树立守护发扬信念是坚定红色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让红色文物说话”“让红色文物动起来”,以“接地气”的方式宣传阐释红色文化“前世今生”的故事,探寻红色文物背后的文化根脉,注重深层次开发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使红色物质文化更加大众化,并且走向国际化。时光里的“红色故事”,用现代话剧歌舞将之重现的“红色英雄”,经典永传唱的“红色赞歌”,荟萃革命血脉的红色文化,深刻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美好,激励我们要创新发展面貌,牵引着我们走向精彩未来。要坚持以红色文化涵养人、以红色文物启迪人、以红色历史警醒人、以红色故事润泽人,使文化自信倍具说服力。
鲜活的滚烫的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红色精神文化。红色精神是红色血脉之“魂”。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的这些红色精神需要我们勠力同心去发扬传承,它们时刻警醒着党和人民,需要我们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几代爱国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复兴中华之路,努力学习、深入思考、认真摸索、敢于尝试,在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让世界听到了中华民族独立的响亮声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富强起来。百年来的接续奋斗,跨世纪的拼搏成长,红色精神已入脑入心、如影随形,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不足百人到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的巨大发展推动力。红色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内忧外患重压下实现了伟大的自我觉醒,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为救国救民而奋起反抗。以红色精神为动力,感悟红色经典、振奋红色血脉、培植红色基因、筑牢红色使命,新时代争做红色传人;以红色资源为依托,重走红色道路、重温红色英雄、重讲红色故事、重现红色记忆,新起点不忘红色初心。要铭记我们党不怕牺牲、不懈奋斗、不断奋进的伟大历程,传承和弘扬好红色精神,动员广大群众稳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坚定力和自信力。
制度文化是制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是在遵循文化制度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形成了以文化自信为动力来源,以‘三大制度’为价值坐标,以‘两项体制机制’为实践重点的发展思路和内在逻辑。”[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文化制度内涵包含法纪规章、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教育管理、文学艺术等丰富内涵。制度演进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制度文化也必定符合,在国家制度的整体变革中,其内涵范围不断发生着变革、改良与创新。制度代表着政党的领导力、决策力,而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制度自信。红色制度文化融会了中华民族最深厚思想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红色制度文化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超群的执政智慧与强大的治理能力,顺应必然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贯彻党的红色制度文化,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往更加利好的方向演变,在历史进程中,在共产党的坚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不断完善。
百年的历史也是文化的沉淀,积累了无数经验教训,紧抓社会主义这条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开凿出源远流长的清澈沟渠,好不容易才走向胜利与辉煌、和平与美好。新时代不仅要守护好百年来红色物质、精神、制度文化等珍贵资源,更要沿着时代的轨迹发展创新,在继承和发扬前者的基础上,锻造出新时代先进文化。随着不断深入进行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击斗争,遏止文化自卑感、笃定文化自信力极其紧要必要。我们必须坚守初心使命、砥砺决心意志、磨练品行操守,保持民族独立性,以自觉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和异文化的侵蚀。现代性境遇下,党的意识形态、国家的政治生态、社会的价值形态以及人民的思想状态都面临着艰巨挑战,因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引人注目。作为新时代文化继承人的我们,要准确把握传承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围绕教育保护、传播普及、发展交流、传承创新,抓住关键环节,以时代精神激荡文化的生命力,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强大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史诗级“纪录片”,是一本绝无仅有的珍藏版“回忆录”。红色是活力自信,红色历史催人奋进。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极为深刻的重要性,各族人民用心,创造文化之“新”,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铭记百年红色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内涵、新辉煌、新发展被点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内容体系、价值内涵重大,而且这一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充实的这个过程反映了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也体现了思想孕育的顶层设计、外部架构、基础依据和发展动力。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其理论体系的进步发展就是文化的进步发展。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成长壮大,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再到改革开放等等,历经曲折磨难,党领导人民群众打怪升级,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步前进。近代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打击、被损害的主权和利益,后世无法现身感受,只能铭记于心,化作前进动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不可逆挡。各种历史性的大事件,各个有伟大纪念意义的日子,让我们扬眉吐气、昂首挺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愈发坚定、闪耀光辉。这是世界东方的大国崛起,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新的时代境遇下,红色历史仍旧富有指导内涵,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有着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红色历史铸就书写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的根源是对社会价值、民族价值的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培育、群众践行和深植扎根都离不开红色历史的涵养,这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刻表明了新时代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渠道。回望峥嵘岁月,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用行动诠释信念,用热血浇灌理想,蓄力深厚红色文化,挥毫泼墨、笔下生辉、风雷激荡,书写了壮丽的红色篇章。在接续奋斗与勇于实践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丰富扩展。深刻认识红色历史的精神内涵,清晰感受红色历史的独特魅力,充分了解红色历史的教育价值,准确理解红色历史的时代意义,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蓄力。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将提升到应有高度。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谋发展、求进步而砥砺奋斗,回顾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全面了解过往的困苦不易,方能更好地理解现在的形势和任务。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9],这是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和伟大飞跃的重要原因。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狂流席卷而来,中华民族处在非进不可的时候,文化的进步传承步履不息、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容逆转。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中国的文化靠中国人继承、靠中国人传播、靠中国人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10]。中华民族前行的力量,既是革命的力量,也是发展的力量,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革命的力量从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中汲取,发展的力量从战略布局和民族团结中凝聚,领导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领导下坚持。在党的号召带领下,青年力量、人民力量势不可挡,前进的步伐愈加坚定,前进的力量愈加壮大,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化创新,蓄力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