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宁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广东湛江 524088)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广东南路人民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以1938年8月南路遂溪、廉江、北海等地成立青年抗敌同志会为标志,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实行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城市青年与农村青年相结合的道路,开展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南路地区乃至广东的武装斗争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通过回顾南路青年抗敌同志会的光辉历程,总结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经验教训,对于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续创新辉煌新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南路的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之中,其不仅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更是在中共南路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进步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的南路,地处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交界的地方,历史上是高雷、钦廉、两阳地区的统称。具体包括高州六属、雷州三属、钦廉四属、两阳15县,以及梅菉市、北海市和法属广州湾(今湛江市区)。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国家民族危机之际,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这时,在抗战号角的召唤下,南路地区与全国各地一样,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进步教师引导下,许多青年学生秘密组织“读书会”“同学会”等活动,学习革命理论,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进行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活动。合浦、遂溪、廉江等地中小学纷纷组织起来,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支援抗战。
广东南路地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1898至1899年间,就掀起了震撼中外的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斗争。1922年,由中共早期的党员黄学增点燃了南路革命的星星之火,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至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路人民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并建立了各地党组织。为了响应广东省委提出的夏收大暴动,中共南路党组织率领农军起义。起义受挫后,转移主力400多人到斜阳岛,开始探索历时五年多的武装割据斗争。后来,虽然革命斗争遭到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但是革命的种子仍在南路大地上继续萌芽,不少革命志士和进步青年,相继奔赴外地求学,寻找革命真理,自筹经费到江西苏区、香港等地寻找共产党和红军。“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南路的广大农民、社会青年抗日热情很高,非常痛恨法帝国主义对广州湾的殖民统治,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强烈的民族感,积极主张抗日。
随着国共合作政治环境的形成,加上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加重了无产阶级及政党的政治领导的责任”[1]。这源于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全国范围内的力量尚弱,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和抗日斗争的需要。为此,党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加快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4月,中共广东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为南路的各地党组织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年六月,省委把从延安抗大分配回广东的学员洪劲夫、陈哲平等6人组成工作组。工作组成立中共廉江党支部后,到廉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党建工作。
同年七月,省委派遣在广州江村师范学校入党的黄其江、陈其辉两人回遂溪开展青年抗日救亡运动和建党工作。他们俩返乡后,即邀请遂中、雷师等地的爱国师生和进步知识青年50多人,研究如何开展遂溪、广州湾的抗日救亡工作。会上决定利用国民党遂溪县后援会和统率委员会的名义,扩大下乡巡回工作队。随后,他俩吸收支仁山、招离等8名青年入党,并根据国共合作的形势和遂溪县的实际,提出发起成立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的建议,得到工作队一致赞成。
在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于1938年8月25日举行成立大会。参会的有遂溪、东海岛的各界青年代表180多人和国民党遂溪县党、政、军官员及学校团体代表10多人。大会推选出了陈其辉、黄其江等11人组成的干事会,陈其辉为总干事,负责青抗会的全面工作,下设五个小组,会址在遂溪黄略试馆。事实上,共产党员掌握了青抗会的领导权,这为中共南路党组织领导青年救亡运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在廉江,同年8月,延安抗大学生陈哲平、洪劲夫等人,联系进步师生、社会青年20多人,发起成立廉江青年抗敌同志会。会上,推选林敬文、黄存立、刘华章分别为总干事、组织干事、财务干事,并通过了《廉江青年抗日同志会的章程》和发表成立的宣言。
在北海,同年3月,共产党员罗刚、王文昆等领导青年在北海文明路大菜市商店楼内成立了青年抗敌同志会,会员有北海一中毕业的学生、教师和社会青年400多人。
广东南路各地的青抗会成立之后,中共南路党组织把宣传发动群众作为一项带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团结和组织各阶层人民,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伟大斗争。与此同时,在抗日宣传活动中物色积极分子,培养并吸收入党,加快恢复重建南路各地党支部。
首先,出版会刊,进行公开宣传。遂溪青抗会成立不久,在《南路日报》第三版,开辟副刊《青年阵地》作为青抗会的机关刊物,重点介绍了《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著作,报道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的情况,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扩大青抗会的影响。
其次,组织队伍,巡回城乡宣传。1938年9月,遂溪、廉江两地的干事会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宣传队,自筹钱粮深入到各圩镇乡村进行宣传活动。青抗会的骨干用演讲、演唱、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向群众宣传。
再次,发动会员,开展慰问活动。在日军侵占涠洲岛后,号召广大青年参加抗日自卫团和加紧沿海一带抗日准备工作,并派出代表团慰问涠洲岛的难民。响应第九战区“征募四百万件棉背心”倡议,组织会员进行义演,向社会各界筹款等,激励前线抗日将士奋勇杀敌。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在广州等地求学的遂溪籍共产党员相继回乡,进一步加强了党在青抗会的干部力量。于11月初,黄其江、陈其辉等党员骨干,在赤坎高州会馆开会。会上传达了中共广东青委扩大会议关于青年工作应尽快从城市转向农村。同年11月下旬,党员骨干再次开会,决定改变流动宣传为定点办夜校的方式,帮助农民群众学习文化,为提高广大农民思想政治觉悟;并在运动中培养骨干,物色入党对象,吸收青年农民入党,建立农村党组织。11月底,青抗会派出第一批知识青年工作队深入农村办夜校,后逐步铺开。至1939年末,仅在遂溪就先后派出300多名知识青年。这些知识青年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敬老爱幼,生活艰苦朴素,与农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与农民同食、同住、同劳动。有时,带领农民集体开荒种地,生产自救,发动群众合股办合作社,为群众出点子对付国民党的各种苛捐杂税;有时,登门串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各种顾虑,打破了“女不入校”的旧观念,发动广大妇女上夜校。
青抗会扎根在农村后,积极进行民间枪支的普查登记工作,尽量把乡村的枪支集中到青抗会员手中,组建民众抗日自卫队、巡逻队等不脱产的群众武装。同时,青抗会还派出一批进步青年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中接受训练和掌握武器。这些由农村进步青年组成的武装,不但在当时维持地方治安、保卫群众生产和人民财产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为后来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抗日游击战做了必要的准备。
青抗会在中共南路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大力发展进步爱国力量的同时,注意做好当时高雷地方势力的统战工作,团结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力量,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在策略上,青抗会始终坚持争取上层、掩护下层、化阻力为助力的指导思想,对地方势力坚持团结又斗争,既争取两派上层势力,又抵制两派的控制企图的政策。同时,极力地孤立顽固派势力的斗争。当时遂溪、廉江、北海等地青抗会的蓬勃发展,曾引起国民党当局一些顽固派的惶恐不安,视为眼中钉。青抗会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谬论进行公开的批判,极力排除顽固派的种种阻挠。
1938年的12月,国民党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公开投敌,成为大汉奸之后,全国掀起的讨汪怒潮。在遂溪、廉江等地,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反汪反分裂大会。这两次大会,人数多,声势大。一方面,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也暴露中共对青抗会的影响力,引起南路国民党当局的高度紧张。
1940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加紧制造反共摩擦后,遂溪、廉江反动当局急起呼应,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撤销了青抗会领导人在县动员委员会的职务,接着又勒令解散青抗会。这时,中共南路党组织根据斗争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采取了应变措施。
就当时的广东而言,广东南路的青抗会,其规模和影响是仅次于广东抗先队的群众团体。它从1938年8月发起成立到1940年夏被国民党当局取缔这两年奋斗历程中,以创办夜校为阵地,扎根农村,深入开展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培养青年干部,重建地方党组织,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势力,震动粤桂两省,为敌后抗战胜利和其后到来南路的解放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抗会组织下乡工作队,引导知识青年与农民相结合,创办农民夜校80多间,以夜校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阐述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方针,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只有实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解军事知识,开展军事训练;不失时机地总结经验教训,把抗日救国运动从城镇引向农村,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成立了数十个青抗分会,发展了一大批农民青抗会员,在遂溪、广州湾、廉江等地已发展到万余人,其中青年农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适应南路地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重建南路党组织成为迫在眉睫。在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帮助下,青抗会动员青年武装保家卫国过程中,坚持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广泛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我党的抗日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思想觉悟,为南路地区党组织重建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38年-1939年间,高雷各县及广州湾等地的地方组织得以重建,先后成立了多个地方党委,逐步形成了合浦、茂名和遂溪三个救亡运动中心。尤其是在遂溪,至1939年冬,遂溪农村党支部发展到30多个,党员400多人;并在各个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组建了妇女抗敌同志会,普遍成立了兄弟会、大刀会、儿童团等组织,开设了几十个乡村青抗通讯站,在政治上、军事上为我党培养了大批骨干,为1943年雷州半岛沦陷后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1941年初,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到南路检查工作时,对遂溪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广东如果有10个县像遂溪党组织有这样好的农村基础,整个广东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2]
在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的环境下,国民党南路当局的政治表现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顺应各阶层人民要求,适度开放民众运动和言论自由,客观上推动了高雷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在雷州半岛沦陷后坚持局部抵抗;另一方面,由于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和反共立场,害怕共产党员和人民武装的发展危及其统治地位,因而排斥、打击共产党,限制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行动,在后期最终走向反动。在与国民党南路当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中共南路党组织肩负起团结和领导人民群众的责任,把上层统战工作和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了民众抗日觉悟,推动抗日形势的发展。当时,在青抗会的领导机构干事会人选上,中共安排了各方面的人参加。这些人有抗日救国的共同要求,但是政治立场不同,必须坚持中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尤其是中共南路党组织与爱国将领张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助组建南路特别守备区学生队800多人。
全面抗战初期,随着上海、广州等相继沦陷,南路的广州湾是全国唯一可以自由进出的国际港口,曾经繁荣一时,大量物质在这里集散,成为中国抗战物资的输血线和中国的航运中心。数据显示,1940 年广州湾海关进出口数额为15194万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9.78%,位居国统区海关的第一位,仅次于沦陷区的上海、天津和胶州。[3]当时由数千名农村青年、装卸工人组成的挑夫主力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人力肩挑的简易驿运方式,硬是把一批批急需的军用品和民用物资挑往广西玉林,再用车运到大后方,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广州湾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名副其实的“红色交通站”。青抗会的干事还在广州湾协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护送电台、密码等到中共琼崖特委,先后接待和转送中央交通员李沛群等20多人到琼崖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密的保障。[4]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纵观全面抗战时期南路青抗会成立与蓬勃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南路各地在中国共产党有力领导下,广大知识青年把以农民群众疾苦为己任,以严明的纪律与农民群众“三同”,在广大农村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新征程上青年工作留下了重要的借鉴。
历史照亮现实。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是青年的选择。在全民抗战时期,南路的共产党员以普通爱国青年的面目出现,在创办青抗会组织中争取掌握了领导权。并利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大批爱国、进步的青年被吸引在共产党的周围,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和骨干。
如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青年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青年统战工作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牢牢沿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得到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为青年群体创造了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了公平公正的发展机遇,新时代青年一代的成长离不开党的精心培育。为此,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找准与青年思想共振的频率,引导青年坚定永远跟党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为己任,是新时代青年统战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圆梦要靠奋斗,而奋斗需要价值观指引。[5]回顾全民抗战时期,中共南路党组织通过青抗会的平台,创办农村夜校,用抗日救亡的口号团结青年、吸引青年,用爱国主义的精神凝聚青年、激励青年,用科学的理论启迪青年、武装青年。今天,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尤其是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关心青年、教育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要充分发挥好新时代讲习所、学习强国、新媒体等平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把勤奋好学作为生活习惯,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夯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根基。要着力引导青年抓住火热的青春年华,把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让书籍成为他们成长进步的伴侣,用各方面知识精华充实头脑、丰富心灵、强化精神脊梁,以及增长才干,提升专业能力。尤其要广泛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青年人要胸装家国情怀,永葆家国情结,始终把个人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总结南路青抗会蓬勃发展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广大知识青年同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洪流当中,形成强大的力量。当时,青抗会组织众多的知识青年以严明的纪律,扎根于广大农村,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向群众讲抗日救亡道理,把农村各宗祠的公枪集中到青抗会会员手中,就有着坚强的群众基础,影响大,力量强。这启示我们,注意引导广大青年站在人民的立场想事情、办事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在广大农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拿出更多接地气、有吸引力的务实举措,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努力破解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制约,着力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引进急需人才,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全面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回顾抗日战争初期青抗会运动的短暂历程,正是由于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利用广州湾的特殊环境,中共南路党组织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最大限度地包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政治主张。特别注意利用矛盾,对不同的统战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变阻力为助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争取了各种反日力量,隐蔽地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党员和进步青年,为后来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打下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年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特点也在改变青年工作。为此,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探索新阶段青年工作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针对不同青年,要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尊重包容差异,努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让青春在新时代广阔天地上勇担重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