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基层理论宣讲实效性路径探析

2022-12-04 11:22王秀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受众领导理论

王秀杰,赵 杰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1],因而,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宣讲既是政治责任也是使命所在。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进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社会思潮纷繁激荡的形势,扛稳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如何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实效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凝聚磅礴力量,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改进和提升。

一、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头雁效应”

“走上讲台传主义、扎进基层讲政策,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领袖身体力行的光荣传统”。[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理论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基层群众带好头,引好路。

(一)坚定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基层理论宣讲能够为党的创新理论架起一座通往广大干部群众的桥梁,是联系群众、传播理论、解读政策的重要抓手,承担着武装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使命。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践行者,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把握政治方向、明晰职责定位、站稳人民立场是其首要责任。唯有旗帜鲜明讲政治,在“举旗”“定向”这个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上坚定自觉,才能把稳人民思想之“舵”。领导干部要把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当成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始终践行宗旨意识和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同样,就理论宣讲而言,领导干部也要始终围绕民众需求,即群众在哪里,宣讲台就要在哪里,要讲人民群众关切的,要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其中,宣讲效果好不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人民群众听完“理不理解”“认不认同”。为此,领导干部要提前实地调研,深入百姓实际,了解百姓“急难愁盼”的生活难题,站在群众角度,找准与人民群众的共鸣点和兴奋点,做好理论“转换器”“翻译官”这一角色。在宣讲过程中,领导干部尤其要摒弃模棱两可的官话、左右言他的空话、照本宣科的套话,宣讲内容始终和人民群众需求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之者众、闻之者然,才能廓清民众的思想迷雾,让科学理论被群众所信服,进而有效发挥基层宣讲统一思想、引导舆论、宣传政策、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当好示范表率,发挥带动作用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以此形成“头雁效应”。一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领导干部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仅要坚持内容为王,而且要把握形式之要,要时刻彰显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摆正位置,放下包袱,把课桌换成板凳,把教室换成田野,样子是实打实做出来的,实打实才能换来心贴心。二要俯下身子,掏心窝子。领导干部要摒弃“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错误行径,要深入群众、躬下身子、敞开心扉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为“宣讲大餐”备好“理论食材”,“理论食材”越多、越贴近群众需求,才越能和群众对上话、接上茬,才能让群众在内心深处不设防、不反感,只有这样,宣讲内容才能声声入耳,宣讲效果才能直抵人心。三要迈开步子,蹚出路子。领导干部进行基层理论宣讲要想讲得出彩,就要迈开“步子”常下基层,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交流,从中把握宣讲线索,斟酌宣讲主题,总结宣讲经验,捋出宣讲规律,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宣讲风格,进而“宣”出信心,“讲”出味道,不断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传播效果。

(三)强化思想武装,凝聚合众力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要有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危机感,始终坚持学懂是前提、弄通是根本、做实是目的的基本原则,经常为自身“充电”,要明白宣讲者不是“搬运工”也不是“二传手”,而要有真材实料的真本事,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理论武装。首先,领导干部要摒弃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学习态度,常怀空杯心态学思践悟,对于经典原著、创新理论、会议精神、方针政策要原汁原味地读、系统全面地解、反复深入地学,提前做足功课,吃透会议精神,掌握文件要点,重要问题理清楚,主要观点弄明白,联系生活实际准确把握相关内容,尽可能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程度,在下基层宣讲之前自己先成为行家里手,只有这样,在宣讲时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作保障,有过硬的能力素质作支撑。其次,学透才能讲清,理通才能说明。领导干部宣讲前要厘清宣讲内容的逻辑关系,对会议精神作出鞭辟入里的分析,阐释清楚重要讲话的背景和语句表述的目的,从整体上把握住行文的精髓实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唯有如此,领导干部在基层宣讲时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最后,领导干部要深入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基层一线,将理论上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宣讲实践,通过艺术化、多样化的宣讲形式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的辐射作用,动员群众、武装群众,筑牢群众思想之魂,促进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进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丰富宣讲内容,坚持“靶向发力”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理论宣讲同样也是如此。领导干部的基层理论宣讲,宣什么、讲什么是重中之重。因此,领导干部要正视基层群众现实关切,加强内容建设,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增强宣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紧跟时政热点,内容与时俱进

“不日新者必日退”。领导干部基层宣讲时要及时更新宣讲内容,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具体而言,宣讲内容要依“旧”更“新”。宣讲内容不是“旧瓶装新酒”,而是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理论动向,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政热点,掌握新思想、新论断,在前期宣讲基础上及时补充“新内容”,用生动鲜活的讲述提升受众兴趣,做到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基层理论宣讲就跟进一步。其次,宣讲内容要避虚就实。宣讲时的空话、套话折射、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理论基础不牢、能力作风不稳,结果只能是服不了百姓的人,赢不了百姓的心。作为宣讲者,领导干部应开门见山,直击要领,把宣讲内容的长、冗、杂变成短、精、准,对群众进行实打实的说理点拨,使百姓听了感觉“不空”“不假”,听了信心增、方向明。最后,宣讲内容要又专又全。领导干部基层理论宣讲既要有小的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宣讲主题把内容给群众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完好理解、好消化,又要聚焦宣讲内容,把相关材料讲清、讲全、讲透,为群众呈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让民众有切切实实的理论获得感。

(二)理论联系实际,契合群众关切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就基层理论宣讲而言,彻底的理论即是契合群众需求的理论。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既要坚持“理论高度”,又要把握“情感温度”,既要拉近与群众的地缘距离,又要贴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把具有极强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的政治理论讲到百姓的心坎儿里。理论高度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守党性,宣讲内容要具备学术性、专业性和理论性,内容要有料、有货。情感温度指领导干部基层宣讲不能照本宣科坐而论道,也不能泛泛而谈走马观花,而要把理论“揉碎嚼烂”,结合自身和群众实际,把下基层宣讲实打实地看作是和群众沟通交流的纽带、提升群众思想觉悟的重要方式,知己知彼,方能事半功倍。为此,领导干部要有深入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决心,要有正视群众需求的用户思维,结合地方特色,找准群众的利益关注点、思想共鸣点,实现理论高度和情感高度的统一,地缘距离和心理距离的统一,进而通过理论宣讲,让领导干部的“思想先富”实现与基层群众的思想共富。

(三)宣讲分层分众,引发受众共情

受众的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这就表明领导干部基层宣讲要想更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实现共鸣共情,既要“备好餐”,又要“配好餐”“分好餐”,继而实现宣讲内容的深入人心。一要坚持多样化需求“备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多元多样,加之基层群众的知识文化水平程度各异,就直接表现为基层群众接受党的理论政策的程度也就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宣讲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提前了解并征集目标受众的个性需求,按照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准备“大厨菜谱”。二要坚持精准化科学“配餐”。在备好“大厨菜谱”基础上,面对众口难调的问题,领导干部既不能“大锅炖”,更不能“一刀切”,而要提前排查摸底、分设多个专题,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中央精神,把宣讲要点分为若干小点,在“大厨菜谱”基础上精准化科学“配餐”,形成“小灶菜单”,领导干部在面对同样的宣讲主题和不同的宣讲受众时,要把握好“度”,使得宣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受众对象有所侧重和区分,以此更便于基层群众理解和接受。三要坚持个性化差异“分餐”。领导干部在“备好”“配好”宣讲内容后,如何“分餐”是重点,这就需要根据受众进行人群细分,如分为机关党员干部群体、社区居民群体、企业职工群体、学校师生群体、农民群体等,把事先准备的专题直接对标群众个性化需求对号入座,有的放矢地做好宣讲内容,进而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实现“内行愿意听,外行听得懂”的宣讲效果。

三、创新宣讲形式,打造“沉浸式”宣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8]理论宣讲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基层形成主流思想舆论的广泛传播,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宣讲的形式、载体,提升宣讲的艺术、方法,不断扩大理论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说活“大道理”,深入基层“最后一公里”

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如果泛泛而言、长篇大论,抽象式政策解读、报告式理论分析,定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与排斥,极易使群众听完以后捕捉不到重点,甚至更加疑惑。为此,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可通过小视角切入大主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深入浅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更能增强宣讲的实效性。其次,可借助小变化映衬大发展。为便于群众理解,可结合群众日常生活变化,如医疗卫生的变化、就业收入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纵向比较、横向挖掘,从身边的小变化去阐释社会的大发展,进而追溯到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方针政策的正确实施,充分借助身边实际把政治理论说活讲清。同时,领导干部要直面百姓生活、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难题,为百姓解读相关的政策方针,把党和国家对该工作的指示告诉群众,把相应的解决举措传递给群众,让百姓在宣讲中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与观照。最后,可利用“小故事”说活“大道理”。故事性的阐释比单纯的理论输出更能激发受众兴趣、打开群众心扉,领导干部可结合身边优秀事例、英雄榜样作为宣讲示范,用最真实的话语、最生动的解析,把党史故事、战争革命故事、英烈英模故事讲给群众听,把道理融入到故事中去,变硬性灌输为生动阐释,变“理论知识”为“典型案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不留“盲区”、不存“死角”,让宣讲效果事半功倍。

(二)讲好“地方话”,促进宣讲“接地气”

毛泽东曾说,“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9],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转换宣讲方式、提升语言艺术、以平民化的视角和接地气的语言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染群众、打动群众,进而使基层理论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实效性。一要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互动式宣讲一改传统的“填鸭”“漫灌”变为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摒弃“一言堂”“独角戏”宣讲,适时引导点拨,让受众充分思考并分享交流,避免出现“上热下不热”的现象。二要把“书面理论”转换为“形象表达”。领导干部基层宣讲应结合群众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可将创新理论与当地的“三句半”“红色小戏”“方言短剧”等文艺传播形式有机结合,把政策要点和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相统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带着“土味”“情味”“鲜味”向基层群众宣讲,深入解读内涵并准确把握外延,把晦涩难懂的政治话语转换为易于群众接受的本地土语,让群众在大众话语表达中感悟科学思想伟力。三要将“固定讲台”换成“移动课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基层群众的话语体系,还要结合群众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主动送课下乡、送学上门,秉承“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原则,把固定讲台换成田间院坝、工厂车间,把长条桌换成“小马扎”“小板凳”,把电话筒换成“大喇叭”“小广播”,开展“庭院课堂”“广场课堂”“板凳课堂”“工地课堂”,用乡音乡情把理论课堂宣得“生动活泼”,讲得“津津有味”,使理论宣讲既有“地气”,又有“生气”,进而使百姓在宣讲过程中能够基本了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能够大致掌握党和国家下发的新政策,能够切实接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

(三)善用大数据,推动沉浸式宣讲“声”入人心

智能网络时代为宣讲形式的创新带来新机遇,也打开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新天地。领导干部可依托大数据、数字化等实现面对面与屏对屏的有效衔接,除深入群众进行交流互动、平等沟通、点题讨论、当场释疑这一“面对面”理论宣讲外,可充分借助腾讯会议、钉钉课堂等教学软件,利用“微课堂”“微视频”等云端方式,将传统宣讲和现代媒体紧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使基层群众能够随时学、随地学、重播学,以“短平快”的宣讲形式让基层理论宣讲潮起来。同时,领导干部可以把“指尖课堂”作为抓手,采用TED演讲模式,打破时空限制,着力打造知识型网红课程,形成独特宣讲品牌,并将宣讲过程实时录制上传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受众学习,不断裂变理论传播能量,扩展受众范围,让基层理论宣讲热起来。继而,通过VR“智慧课堂”增强民众视听体验。VR“智慧课堂”作为新兴场域,对于大多数群众而言饱有新鲜感和趣味性,能极大提升宣讲实效性,同时“智慧课堂”的信息收集和评价反馈功能有助于领导干部及时把握受众需求偏好和思想动态,调整宣讲侧重,实现可视化预期。总之,领导干部在基层宣讲中要常学常新,通过“云宣讲”将理论实时化,用3D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宣讲赋能,进而放大理论正能量的影响流,抢占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制高点,让基层理论宣讲活起来。

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早已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只有当好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下足“绣花”功夫,将理论学习持续化、基层宣讲常态化,接续为基层群众送上沾着泥土香、带着人情味的理论学习盛宴,让群众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受众领导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