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岩,秦岳琳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其革命思想和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我们更应当从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和实践中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刻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结合,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的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李大钊同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2]早在永平府中学堂学习时,李大钊对国家危局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多种主义和社会思潮引导下的革命失败,让他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13年,李大钊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将《晨钟》报作为宣传“青春中华”主张的阵地,他为创刊纪念版写下《〈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急起直追,勇往奋进,径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3]328指出了青年与青春中华的重大关系以及青年在创造青春中华过程中的重要使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李大钊:“我总觉得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4]他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上,1918年,李大钊同志发表了3篇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其中《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李大钊怀着对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期望认识俄罗斯文明的价值,希望中国能够再次跃上世界文明的顶峰。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他热情洋溢地告诉世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他大胆地预测:“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李大钊又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文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社会组织进化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和“社会主义运动论”三个部分,指出阶级斗争的观点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系起来,并着重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920年,李大钊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5]李大钊同志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影响了一批批有识之士,如《新潮》主编、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罗家伦,《国民》杂志社特别编辑员黄日葵,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领导成员的张国焘等。
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大钊同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的先进分子起到了明确方向、道路,鼓舞士气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书写无愧于信仰的新章。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是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在辛亥革命烽火燃遍全国时,李大钊为革命形势的发展欢欣鼓舞;在民国初年黑暗的政局下,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他感到自身的知识学问不足,于是毅然选择出国深造,并留下了“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3]149的爱国文字。1915年,他参加了留学生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一文,“回望神州,仰天悲愤……已无投鼠忌器之顾虑,宜有破釜沉舟之决心。”[3]211文章很快被油印成册,在留学生中间散发,并被人带往国内。他还参加了神州学会和中国经济财政学会两个留学生组织,希望通过学会的活动研究社会、找到可以让国家富强的良方。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20年4月,共产国际的维金斯基来到北京见到了李大钊,后李大钊又写信介绍维金斯基去上海见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党史上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李大钊在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他参与制定了最初的发起计划和目标;他的办公室是发起党组织的地点;他一开始就担任了组织的核心领导者。此外,1920年,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发起的一个多月后,小组正式改作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北京支部的成员已达13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李大钊等人根据上海党组织的经验和相关要求,指导并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李大钊同志始终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忘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6]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写无愧于历史的新章。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革命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结合。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与险阻。
1907年,李大钊同志进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1912年起,他参加了同学组织的“北洋法政学会”,任编辑部部长,以笔作刀枪,投入救国救民的舆论阵地。在校期间,他先后发表《大哀篇》《论民权之旁落》等诗文数十篇,为国家的困境而忧愁,为人民大众痛苦的命运而哀伤。李大钊怒斥自秦始皇以来的封建君主,称他们为“民贼”。但君主制被推翻后建立的形式共和,国家依旧混乱,人民得不到幸福,这是不可容忍的。1913年,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宋教仁遭歹徒枪击受重伤并身亡,李大钊写下《暗杀与群德》一文表示哀悼,他称赞宋教仁为“当代贤豪”。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李大钊担任书记,在其后一年多,中共北方区委除大力发展组织外,还领导了北方地区的国民会议暨抵制“善后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等。在奉系和直系军阀的高压之下,北京已无法开展群众工作。国民党主要领导人徐谦、顾孟余等相继离京南下,中共中央也准备调李大钊去武汉,但他坚持留下。1927年,李大钊被捕。被捕后,李大钊同志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风范,他“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7]482李大钊同志有一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英勇气概,“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承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故加入共产党,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之。”[7]482在《狱中自述》中他表达了终生为了民族解放与独立事业奋斗的心声。4月28日,未满38岁的李大钊从容就义。李大钊同志的无私与无畏,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态度,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来自他对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的信心。
李大钊同志不赞成无谓牺牲,而是提倡为真理、为美好人生牺牲,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牺牲,是一种“佳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发出庄严宣告:“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断增强自我本领,书写无愧于先烈的新章。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展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结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无私无畏,展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人中的杰出楷模。他从青年时代开始,便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洪流。他探求真理、孜孜不倦,与时俱进、无私无畏。十月革命后,他顺应社会需要,最早在中华大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以及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北方地区的重要领导人,李大钊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大钊同志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毫不妥协,表现出了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正气凛然的崇高气节。他的女儿回忆:“早在工友阎振山被捕前,父亲就把党的文件、名单都烧掉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8]李大钊牺牲时,家中仅剩一块银元,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革命气节和传统美德的统一,其思想理论遗产和革命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大钊同志一生致力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不负党更不负人民,他在“北大红楼”中为“救国救民”发出的阵阵呐喊,有如晨钟之声激荡在祖国的上空;他播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种子已然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9]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追随李大钊同志的足迹,始终坚定为广大人民服务、围绕人民发展的科学思想,书写无愧于人民的新章。
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革命事业中凝结而成的。他们无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自觉担当人民幸福与民族振兴的崇高使命,勇于坚守会流血牺牲的伟大事业,无限忠诚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先驱已逝,精神永存。新时代、新征程,要追随李大钊同志的足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信念、脚踏实地,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