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转化小学“问题学生”个案分享

2022-12-04 05:34孙立华
幸福家庭 2022年9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情绪

■文/孙立华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小学生可能在思想意识、认知能力或行为习惯上出现有别于其他同龄学生的偏差,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基础教育中一个让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家校共育促进小学“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小学“问题学生”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基本类型有过失型、攻击型、压抑型和品德不良型。“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其性格特点体现为是非观念模糊、自卑感强、意志微弱、情绪急躁难以自控等。

二、个案描述

小茜是一名女生,10岁,读小学四年级。四年级上学期,小茜从异地转学到笔者所带班级。据了解,她此前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管控能力较差,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开学没几天,小茜就给笔者来了一个下马威。周二午写时间,笔者突然接到年级主任的电话:“孙老师,请你马上到西门,你班有一名学生就是不愿进学校!”笔者连忙赶到西门,只见小茜的妈妈正紧紧抓住小茜的手把她往校门口拉,小茜一边极力挣脱,一边大声叫嚷:“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学!”小茜处于情绪失控状态,既无畏惧感,也没有最起码的规则意识,她冲着妈妈大喊:“你管不了我,我讨厌你!”笔者上前安抚小茜的情绪,待她稍微平静后,向她询问事情的经过。小茜说,她不想上学的原因是姥姥早上叫她起床时晚了五分钟,她便耍起了小性子,不想上学。妈妈和她沟通无果后,硬生生地把她拽到车上,将她送到了校门口。小茜觉得现在进学校让她很没有面子,便不想进校门。妈妈和小茜沟通无果后对小茜多次呵斥,小茜更加不愿进校 门了,就在校门口一直和妈妈僵持着。

三、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

(一)家校合作,找出问题的根源

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转化小学“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找出“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形成家校合力,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家校合作的形式有很多,如家访、电话、网络平台或请家长到学校等。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防止用追究问题的形式展开交流。

为了找到小茜情绪失控的根源,笔者让小茜的妈妈先回去,然后带小茜进了学校,在谈话室与她进行了长时间沟通。小茜说自己之所以大吵大闹,是因为妈妈当着众人的面惩罚她,让她觉得很没有面子。据小茜说,妈妈平时特别严厉,当小茜的学习成绩不好时,妈妈不是帮助她分析问题,而是非打即骂。妈妈在教育小茜时一直比较情绪化,她高兴时小茜干什么都可以,她不高兴时就拿小茜撒气。“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天下午,笔者把小茜的妈妈请到学校,就小茜的教育问题与她坦诚交流。小茜的妈妈是一位要强的人,读书时是学霸,上班后是单位骨干,因此,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儿应该和自己一样优秀,所以在教育小茜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失望而情绪失控。通过和小茜妈妈的交流,笔者发现小茜易暴易怒的性格与家长的日常行为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妈妈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导致小茜的情绪也极不稳定。

(二)家校合作,寻求正确的教育方式

经过交流,笔者建议小茜的妈妈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慢慢影响小茜,最终让小茜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笔者给小茜的妈妈提了如下四点建议:首先,家长应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家长让孩子知道负面情绪和高兴、快乐、幸福等正面情绪是一样正常的,是能被家长接纳的,这时孩子才愿意表达,才能理智面对成长中的困惑。其次,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发狂暴怒、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失控情绪不仅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会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如小茜的妈妈在教育小茜时,采取了抓、咬等手段,非但没有解决问题,还让小茜的负面情绪跟着爆发,母女之间发生了较大冲突。再次,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应先以安抚为主,再跟孩子商量事情的处理方法。“商量”意味着事情的处理是有余地的,家长的立场不是绝对的不肯退让,这让孩子看到了一丝转机和希望,也让孩子多了一份快速冷静下来的理由。最后,待孩子的情绪平静后,家长应给孩子叙述、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明白孩子内心的诉求。

(三)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有效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笔者对“问题学生”从不歧视和粗暴训斥,而是用心灵靠近学生的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最终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笔者每次和小茜谈话时,都尊重她的想法,倾听她的心声。笔者对小茜的日常教育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她做得正确的事情及时表扬,并引导她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告诉她遇到事情先不要乱发脾气,而是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笔者的引导下,小茜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感觉自己要发火时,她会深呼吸,平复自己的情绪。她学会了几种发泄坏情绪的方式,如去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去操场上跑几圈步,或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笔者的耐心引导下,经过一个学期,小茜乱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情绪调控能力越来越强。

(四)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激发学生不断进步

不久,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天做完课间操,同学们凑在一起交流考试成绩,小强无意中说了一句“小茜考得特别差”,结果小茜就不高兴了,和小强发生了争吵,还把小强的手抓伤了。笔者了解到,小茜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就像一只带刺的刺猬,如有人不小心碰了她,她一定会还回去。每次换座位,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坐一起。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及时对小茜进行教育,让她明白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并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小茜与同学友好相处。第一,对同学要宽容,遇事要冷静,要想想哪一种方式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伤害同学之间的情感。比如,当小强说她成绩不好时,她完全可以把这当成自己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或者明确地告诉小强不喜欢他这样评价自己。第二,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学会克制自己。笔者告诉小茜,克制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调控的心理行为。如果错在自己,要敢于承担,并主动道歉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做不是没面子,而是在挣回面子。在笔者的引导下,小茜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向小强道了歉,小强也为自己说话不当向小茜道了歉。

为了帮助小茜树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笔者及时发现小茜身上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和同学发生矛盾的状况等,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笔者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小茜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快乐,从而帮助她树立起自信心。在小茜通过努力取得点滴进步时,笔者一方面对她及时肯定,另一方面又对她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她进步的内在潜力,促使她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笔者的耐心教育 下,小茜无论是自我情绪控制,还是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待学习也认真了很多。

(五)反复强化,协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持久性

正当笔者为小茜的进步而暗自高兴时,小茜的同桌来找笔者告状了。在道法测试时,小茜要抄同桌的试卷,同桌不给她看,两人起了争执,影响了考场纪律。笔者找小茜谈心,了解到小茜是想考个好分数,以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但是她自己平时对道法学习的努力不够,因此就想走“捷径”。这件事让笔者意识到,“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强化,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持久性。

笔者和小茜的妈妈联系,制定了一个家校协同培养小茜良好习惯持久性的计划。笔者指导小茜制定每日计划,把每天需要做的事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在学习上,要合理规划时间,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好;在生活中,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保证不对父母乱发脾气。如对父母有意见,也应主动和父母沟通。笔者和小茜约定,如果她每天能将作业完成好,并且不乱发脾气,会得到一张“你真棒”小贴画,五张小贴画便可以换一枚班级徽章。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对笔者提出的条件,小茜欣然接受。笔者设置了闹钟,以便准时检查小茜的作业,每周定时打电话向家长了解小茜在家里的表现。开始,小茜不相信笔者真的会每天检查她的作业,多少有些应付。过了几天,她慢慢重视起来。有一天,小茜妈妈给笔者发微信说,小茜现在回到家里,不用家长催促就能主动写作业,而且很长时间没有在家里乱发脾气。笔者趁热打铁,在班会上表扬了小茜,特别提到了她在这段时间的努力与坚持。小茜第一次在班上获得教师的表扬,那一刻,她的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惊喜。

通过近一年的家校配合教育,小茜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转变,日常行为表现良好,与同学相处融洽,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和妈妈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对“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信心,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方法。为促进“问题学生”积极转化、健康成长,学校、教师与家长应积极合作,同心协力,携手共育,从心出发,用爱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家校情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情绪认同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