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

2022-12-03 02:01王春潮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水循环内涝多元智能

王春潮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是由八个类型的智能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与劣势智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些学生善于进行逻辑思考、思维缜密,一些学生喜爱音乐,善于识乐谱、对声音敏感,一些学生善于动手操作实验,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基于此理论不难得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性来设定教学目标,并做出教学设计,更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精进自己的优势智能,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理论表明,智能具备情境性,基于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和不同的表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标准、文化的差异性都会影响人们对智能的评价,这种评价由人们对智能的元认知和智能表现形式组成。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不同的情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多元化的直观教具,创设地理课堂的教学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因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时需要学生置身于自然且真实的情境中,这要比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地理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智能,从而更完全地培养个体智能。

地理教学设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指导,利于学生发展自身多种智能。如今,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意愿,这与当下倡导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由于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地理需要多种智能的配合,例如,水循环、大气环流等需要做实验的课程,就需要学生运用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来参与学习,而流水地貌这一节课,需要学生的自然观察等智能。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智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同一节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智能,比如在一节课程中设置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前准备的任务,在课后要求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这些方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据此,笔者以高中地理《水循环》这一节课进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

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实践

2.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一中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这节课中包括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前几章节中有岩石圈大气圈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与前置章节中的知识内容是并列的关系,这些知识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理解我们身处的自然界环境。在章节中来看,本节课的知识为后两节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与人类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的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降水、河流等知识。通过对高中地理必修一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此类知识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是有知识、有学习方法的。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经验较少、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环节的能力薄弱。

2.3 教学目标

(1)(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语言智能)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拍摄照片,能够列举水循环的几种类型。

(2)(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通过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语言智能)通过网络查找哈尔滨城市内涝的相关资料,研究家乡的内涝案例,以此领会水循环的重要性,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家乡的内涝情况,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4)(自我认知智能)通过填写多元智能评价表,认识自身的智能情况。

2.4 教学过程

2.4.1 课前准备

教师设置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课前准备任务不同,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组加入并完成任务,小组及其任务分别为:

①实地观察组,任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水循环的证据并拍摄照片或视频,如:蒸发、降雨等,在真实情景中感受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的循环。

②实验探究组,任务:学生动手做“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用文字记录实验材料以及实验过程,并摄制视频记录实验过程。

③资料收集组,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哈尔滨城市内涝”的相关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内涝情况,整理成文字资料。

【学情预设】实地观察组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制定并与教师沟通实地观察路线,但在录制下渗或降雨视频时需要请教教师拍摄方式,并把拍摄后的视频给教师过目,以确定是否可以将自己录制的视频用于课堂。实验探究组的同学能够制定出实验计划,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控细节,需要教师教会如何使用实验仪器。在学会使用仪器后,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步骤。资料收集组搜索多个资料后需要交给教师审阅,教师选择其中几则作为课堂教学材料。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不同任务的小组,旨在让同学们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完成任务,以促进不同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其中,参加实地观察小组的学生需要观察自然界,从中寻找出水循环的环节并进行拍摄,锻炼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与教师沟通设计考察路线和拍摄所需素材,这一动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实验探究组的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并以文字和视频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在这一动作中,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语言智能得到了发展。资料收集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使用网络查询资料,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搜索资料能力、逻辑-数理能力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整合为文字,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提升。

2.4.2 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实地观察组的成员展示所拍摄的素材,播放组员录制的降雨、下渗、河流等视频。讲解组内成员观察的过程,陈述实践时的真切感受。

师:刚才同学所展示的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够观察到的水循环环节,实际上,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以固、液、气三态转化,在自然界中不断地循环。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运用学生拍摄的素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学生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发现过程,表达自己在实地观察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其他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实地观察组的学生发言获得间接经验,能够培养未参加实地观察的同学对观察生活的乐趣。

2.4.3 新课讲授

【学情预设】学生先说明实验所用的器材,在大屏幕上播放录制好的实验视频,在操作每一步骤前暂停视频说明接下来这一步骤为何要做、此步骤具体内容是什么、对整个实验有何影响。视频播放后再说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并特地讲解实验中未呈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组的学生播放课前录制的实验视频,并讲解每一个环节是如何操作的。视频中第一步,将实验装置准备好,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托盘、烧瓶、玻璃板、酒精灯、冰块、水、土壤、密度较密的铁丝网。将烧瓶中放入自来水后点燃酒精灯,烧瓶中的水沸腾,水蒸气通过导管喷到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上方放置几个冰块,冰块融化后,水从玻璃板上滴落到下方土壤中,滴入土壤的水顺着承托土壤的铁丝网滴落下来。这是水循环的全过程。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是海洋中的水受热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或地下径流流入海洋。地表径流通常是河流、地下径流通常是地下河,降水后,水通过这两种方式流入大海,从而保证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不断地进行。

【教师活动】这几位同学已经把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以实验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了,事实上水循环的类型有三种,除了刚才所展示的海陆间循环以外,还有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三种类型的水循环环节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大家讨论过后,老师会请同学在白板上标注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

【学生活动】在白纸上绘制三种类型的水循环示意图,并使用不同色彩标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白板上标注出海陆间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

【设计意图】根据实验组的同学所做的实验,画出三种水循环示意图,基于海陆间水循环的实验想象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的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便于教师做出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后续的课堂学习内容。

2.4.4 案例探究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画图、计算等活动。一些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需要教师在班级中走动,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教师活动】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完成任务。

①依据材料二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计算降水量较多月份占降水量全年总降水量的百分比。

③思考哈尔滨城市内涝的原因。

材料一——新闻片段

2020 年9 月6 日,哈尔滨发生城市内涝。

在持续的强降雨的影响下,哈尔滨市南岗区长江路发生城市内涝,城市道路被水淹没,对市民及和车辆造成威胁,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接到通知后,哈尔滨市消防支队派出180 位消防员,立即赶往内涝区域,紧急开展抢险救援活动。

哈尔滨附近流域水位不断上涨,预计在16 时出现洪峰,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加派增援人手,全力抢险。

材料二

哈尔滨市2020 年中每月的降水量数据。(略)

材料三

哈尔滨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区的排水管道较少,甚至一些新建城区的排水管道也较少,管渠断面较小,这些问题导致哈尔滨市城区排水不畅。到今年,哈尔滨市的排水管线全长近993km,然而排水管网覆盖率却只有66%,其余的34%地区没有排水管网等排水设施。与此同时,哈尔滨市超过使用年限的排水管线占总排水管线的30%,其中27km 长的排水管线已经严重老化,使用了将近70 年。

【设计意图】使用学生自己查找的资料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课堂做出了贡献,进一步提升参与感和专注力。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选用家乡的内涝案例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怀和热爱之情,时刻关注家乡的动态、关注家乡人的生活状况。

【学生活动】观看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微视频,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在小组之间讨论,整理出水循环的意义。

【教师活动】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4.5 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将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分发给学生。

【学生活动】对自己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上参与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完成表格,并把量表给老师同学填写,最后查看自己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评价方式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智能,从而发扬优势智能、不断提高劣势智能,反省自我、洞察自己的智能水平。

表1 多元智能评价量表

3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学生的智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智能组合方式各不相同。在高中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教学设计,促进不同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这迎合了以学生为本、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水循环内涝多元智能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水循环”教学设计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