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娇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4
分娩过程是所有孕妇都必将经历的过程,这种自然且复杂的生理过程产生的疼痛是较为剧烈的,尤其是对初产妇而言,因为她们对分娩不甚了解,造成其分娩前、分娩中及分娩后的情绪波动,且不同时期将伴随着不同的情绪[1]。这种情绪,将伴随其从妊娠妇女转变为新手妈妈[2]。常规护理是指对产妇分娩时的情况进行的护理,较少考虑产妇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且只在产妇出院前进行相关指导,出院后不再给予专业性的护理[3]。与常规护理不同,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是将住院期间获得的专业性护理延伸到家庭中,对不同时期的产妇提供相对较为针对性的护理,包括产妇的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研究指出,这种护理方法将更有利于解决产妇的健康问题。
将本院2021年1~10月收治初产妇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年龄20.5~36.0岁,平均(27.52±2.23)岁;孕周36+1~38+2周,平均(36.87±0.72)周。另一组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为研究组,年龄21.0~35.5岁,平均(26.85±2.15)岁;孕周36+1~38+4周,平均(36.84±0.66)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入标准[4]:孕龄>36周单胎头位,为初次分娩且情况正常;产前检查符合自然分娩标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沟通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
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
研究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居家护理:①组建小组:由护士长为组长,科室护士为组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与讲解,熟悉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经考核合格后上岗。②实施:a.诊断期了解产后护理期望,产前密切交流,拉近距离,介绍护理内容,开导释放压力。b.稳定期确认产后状态及护理需求,即将分娩时,有效交流,明确生理及心理状态与护理需求。c.准备期提供产后护理,落实健康教育,鼓励早期母乳喂养,多与新生儿接触,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并在出院时,关注微信平台。d.调整期提供居家护理,了解恢复情况,逐一解决需求问题,形成健康意识。e.适应期评估存在问题,深入指导,解决问题,达到最佳身心状态。
比较两组产妇在干预前、随访时的产后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
自我护理能力以(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SCHFI)评价:3个维度、22个条目,其中包括10个自我护理维持条目,6个自我护理管理条目,6个自我护理信心条目,量表总分可转化为标准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行为越好,70分时为临界值[6]。
健康行为能力以(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评价[7]:52个条目,分别为健康责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营养分别为9个条目,压力、躯体活动分别为8个条目,评分(1~4分)。HPLP分为4个等级,172~208分为优秀、132~171分为良好、92~131分为一般、52~91分为差。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100)从6个领域,评价产妇的感知或体会[8]:1分消极,5分积极,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对满意率判断: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分值0~100分,其中0~40分为非常不满意,41~59分为不满意,60~69分为基本满意,70~89分为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总数-非常不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总数×100%。
两组产妇在干预前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较指导前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在干预前、随访时的产后自护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对照()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有着显著的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75,)
表2 两组产妇干预前、随访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75,)
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比较[n(%)]
对初产妇而言,分娩疼痛属于不太容易接受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与经产妇相比,机体应激激素水平发生改变等问题的出现,可导致初产妇围分娩期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造成不良结果[9-10]。而研究[11-12]指出,护理干预是目前最有效、成本最低、作用最高的干预手段。由于产妇围分娩期存在不同的阶段,因此护理侧重应有所不同,但是常规护理较少注意[13]。居家护理能扩展和延伸护理,实现院外继续干预,提升认知水平。而Cemeron等提出时机理论是根据疾病过程中的5个不同时期提供阶段性护理,能够准确掌握产妇的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并有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健康促进行为,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4-15]。本研究中,随访时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较指导前有所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Ghiasvand F等[16]研究相符:选取初产妇,试验组基于时机理论居家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护理前,初产妇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较差,而经过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或常规护理干预后,产妇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较前有所提升,而前者相对于后者的提升程度更高,且患者对前者的护理效果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