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汤联合耳穴压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考察

2022-12-03 02:45束玢
智慧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肥胖型耳穴血脂

束玢

丹阳市访仙镇卫生院 中医内科,江苏 镇江 212321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物质生活尤其是饮食结构有了极大变化,这导致我国的肥胖率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1]。而肥胖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肥胖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2型糖尿病的发病也呈现明显的增长[2]。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具有一致性,据有关报道指出,两大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3]。其原因可能是为了弥补胰岛素的相对不足,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造成胰岛素抵抗;如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则会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4]。在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时,如单纯关注血糖的控制,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因此临床往往还使用调节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5]。但即使降糖药物、调脂药物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联合使用,部分患者依然难以获取满意疗效。本次研究结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导痰汤、耳穴压籽开展治疗,最终研究结果令人满意。现选取本院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研究,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等的批准,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6~66岁,平均(45.62±12.7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25~65岁,平均(44.89±13.1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判定标准,且患者BMI>28kg/m2;②符合中医肥胖型消渴病的诊断依据[7];③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①激素等药物导致的肥胖;②肝肾功能不全,影响治疗药物的选择;③未能配合完成检查、随访;④治疗依从性较差;⑤使用其他治疗方案治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方案治疗,予以患者对症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其次予以患者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在用药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适度运动,采用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的干预方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中医特色干预方案——导痰汤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其中导痰汤药方:半夏10g、枳实10g、制南星6g、冬瓜皮9g、泽泻9g、莱菔子9g、茯苓9g、白术9g、瓜蒌皮9g、橘红9g、生姜6g、黄连3g、甘草3g。在院内由药房统一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00mL。持续治疗4周。

耳穴压籽方法:治疗前对相关穴位进行消毒,取穴主穴包括胰胆、内分泌、阿是穴,另配穴:肝火盛取肝;阴虚热盛取肺、胃;心胃火旺取胃;气阴两虚取心、肺对应配穴。将华佗磁珠贴压在上述穴位上,每次贴一侧。贴压完成后揉每个穴位1~2min,使患者耳部发热、麻、胀、微痛即可,以平补平泻法按压。每日1次,3d后交换另一侧耳穴。持续治疗4周。

1.2.3 治疗周期

两组患者均治疗在治疗4周后观察干预效果。

1.3 观察标准

(1)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糖指标,包括FBG、2hPBG、HbAlc。

(2)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C。

(3)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BMI、W。

(4)评价患者的治疗疗效,依据患者血糖、血脂干预效果制定疗效判定。其中显效:血糖、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或达到正常参考水平;有效:血糖、血脂有一定积极变化;无效:血糖、血脂无变化或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肥胖型消渴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涉及症状以无、轻、中、重(0分、2分、4分、6分)评价,共包括主证4项,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为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变化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变化对比()

表1 两组血糖变化对比()

2.2 两组血脂变化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变化对比(,mmol/L)

表2 两组血脂变化对比(,mmol/L)

2.3 两组体重变化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BMI、W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重变化对比()

表3 两组体重变化对比()

2.4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97%(20/29),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2.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比(,分)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比(,分)

3 讨论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门诊或临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极为常见。西医在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时不仅需要予以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控制血糖,还需要加入调节血脂的药物进行治疗[8]。但由于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部分患者依然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干预效果。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独到之处,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畴,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则一般归属于肥胖型消渴病的范畴[9]。其病变部位在肺、胃、肾等,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久之则津亏血瘀、气血逆乱、经脉失养[10]。其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多饮、多食、多尿等,而肥胖型患者则还会出现肥胖及血脂异常的症状,如形盛体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头晕,苔白腻,脉滑等。血脂异常属于“痰浊”“湿阻”等范畴,因而在治疗肥胖型消渴病患者时以燥湿化痰,益气生津、理气化瘀为基本治疗理念[11]。

导痰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其功效包括燥湿豁痰、行气开郁,本次研究为治疗消渴病患者在常规方的基础上加入白术、茯苓、瓜蒌皮、黄连、冬瓜皮等药物。以半夏为君,并配合制南星、生姜燥湿化痰;冬瓜皮、泽泻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橘红、枳实理气化痰;莱菔子消食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瓜蒌皮、黄连、甘草清热生津;生姜健脾消食和胃。全方合用兼具燥湿理气、健脾消食,益气生津等功效,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体重。现代药物药理研究显示半夏对内源性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促进糖原的合成,因而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功效。耳穴压籽是中医的治法,其原理类似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揉、按、捏、压等操作,使穴位产生酸、痛、胀、麻等感觉,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在治疗消渴病患者时取穴胰胆、内分泌、阿是穴及其他辅穴,耳穴压籽后可缓解患者糖尿病相关症状,增强血糖的控制效果,并促进患者脂肪的代谢[12]。导痰汤、耳穴压籽的治疗方案综合应用,对患者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有显著的效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体重指标均更为理想,效果令人满意。分析其原因在于导痰汤联合耳穴压籽的治疗方案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可在常规药物治疗、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果,因此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表现更佳。同时在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中还证实导痰汤联合耳穴压籽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本次研究的独到之处在于将导痰汤、耳穴压籽的中医方案融入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利用中医方案使降糖调脂降低体重的作用大大提升,最终获得满意的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导痰汤联合耳穴压籽这一中医特色治疗方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获得满意效果,对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均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肥胖型耳穴血脂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