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幼儿园 杨秋恋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建筑,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与原理。因此,对于孩子的数学能力培养,十分有必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数学教育不能过于抽象与难理解,而是应从生活化角度入手,选择生活化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反作用于生活”,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公式与练习,而是一门具有极强工具性的学科。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立足于生活实际,从幼儿本身的生活实际问题与例子出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学习数学,增强幼儿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能够帮助幼儿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养成运用生活元素学习数学的习惯以及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合理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数学这门学科是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产物,而推动数学不断发展至今的重要源动力就是各个层面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需要。数学学习必须立足于实践与练习,因此要不断提升幼儿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把数学仅仅当作必须要学习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等的认识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了解与认知的基础之上。教师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孩子们讲解,能够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使孩子们发现具体事物之间的关联之处以及具体事物与数学知识的相关之处,促使孩子们在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思路。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活动推动数学教育活动的进行。教师不仅可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活中的元素,也可以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相关数学知识和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形成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与原理的能力。
总体来说,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引导儿童在面对数学学习时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在探索中发现和学习数学,能够提升幼儿的亲身体验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幼儿更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与原理去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不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伴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逐渐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幼儿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开展数学活动时注重加入生活化的元素,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更新与优化生活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提升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数学活动时,也应主动引导幼儿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幼儿形成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生活化的课前导入是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这部分的作用,开展有效的生活化导入。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幼儿园的幼儿往往年龄很小,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开展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素材来进行课前导入,幼儿熟知的生活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幼儿数学学习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感知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元素,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对生活元素的回忆与理解中学会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学会看时间”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大一点的钟表,让幼儿去观察钟表内的数字与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幼儿说出现在是几点、上学时是几点、放学时是几点,以及时针、分针、秒针在那时是怎么分布的,不断让幼儿认识到钟表上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出生活化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能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生活化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有趣故事,加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被充分集中,深入教师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效果。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前就应提前做调研,从与幼儿有关的生活故事出发,创设出生活化的导入故事,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故事中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到幼儿的变化,及时对幼儿进行点拨,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思考与发散思维,提升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开展与儿童日常生活中有关的自然情境和真实情境的创造,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教学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效整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让数学回归生活,帮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与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与问题融入教学中,将幼儿代入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高度注意,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理性的,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能过分地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变成单纯的生活化例子解说。过分依赖生活情境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弱化了对数学原理的本质讲解,则不会给学生带来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适度地引入存在于自然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设置合理的时间,再加上教师的深度讲解,情境教育才能有效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数学素质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是五月二十五号了,大家是不是该过六一儿童节了呀?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呢,老师想要为你们准备一些小礼物,老师想为每个女孩子准备一朵小花,想为每个男孩子准备一片叶子。那么请大家帮帮老师,老师应该买多少小花和多少叶子呢?”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进入一个购买东西的生活化情境。当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提起兴趣,并进一步进行探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通过生活实际来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体来说,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能够高度集中所有人的注意力,促使幼儿更迅速地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不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感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原理的真正意义。
在笔者看来,数学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发展来源于人们源源不断的实践总结。数学教育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以及不易于理解的,幼儿的年龄较小,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吃力。因此,在幼儿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不能单纯地抽象化和逻辑化,而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幼儿的理解和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数学教学,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幼儿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原理,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引导幼儿发散数学思维。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常常见到的物品,如钟表、食品以及衣服等,也可以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反复发生的影响孩子的事件和情况融入其中,让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生活化。教师选择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要与儿童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儿童总体的认知水平相结合,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促使生活中的元素成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基础,使数学知识变得不抽象、不难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钟表时针、分针、秒针的观察,对时间进行一定的把握;也可以引导幼儿拿几根笔来拼成一个个新的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构成;还可以引导幼儿在出行时观察公交车上的出行人数,体验数字的增减。
总而言之,教师整合这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将其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帮助孩子们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来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与原理,促使他们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与原理;能够进一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应对实际问题,形成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的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园教师以日常知识为基础,建立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的游戏环节,能够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幼儿教师通过构建基于日常生活内容的游戏,也能使孩子们可以在有趣的环境中有效地探索数学知识。另外,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的生活化游戏活动还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在笔者看来,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往往具有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同时喜欢玩的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幼儿的这一特质,在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合理地使用游戏教学法,建立以生活内容为核心的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氛围,引导幼儿在生活化数学游戏活动中,更迅速地融入教师的数学教学,在循序渐进的生活化数学游戏活动过程中不断掌握与巩固数学知识。
例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的知识来解释十以内的数字知识与加减运算,并引导幼儿初步参与数字加减运算。接着,教师就可以开展数学游戏,向孩子们分发不同的数字卡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吃过苹果吧,那么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今天小朋友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要吃一个苹果,那么,你应该买几个苹果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几个苹果”这一问题的运算,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幼儿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2+1=3”的运算原理。此游戏活动的设置,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掌握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还增强了儿童对生活化的数学内容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找到无限的乐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化数学活动的开展中要积极使用游戏教学法,立足于日常生活知识,通过不同维度为儿童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提高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儿童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帮助幼儿实现数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发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深入探索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树立数学从生活中诞生又最终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鼓励幼儿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与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结束基本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自己与其他同学分配餐具,也可以引导幼儿为自己和其他同学分发水果。在这些生活实践中,幼儿可以树立初步的分配意识,体会数字的本质意义,建立初步的数字掌握能力。
教师也可以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数学活动,让家长在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带领幼儿去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计算,鼓励他们在计算中充分运用数学原理,不断发散思维,锻炼逻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要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形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总体来说,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又会被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充分发展“第二课堂”,根据生活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隐性教学,培养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数学问题,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初步形成。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学进行实际运用,实现生活化教育的最大效果,进一步帮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开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教师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导入,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素材来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幼儿感知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元素,产生学习积极性;也应注重开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将生活中的情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帮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还应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生活中的元素成为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基础,使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更应注重发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