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丹阳,贾维慧 ,崔 娟,陈新璐,陈 琳 ,尹崇高,李洪利
(1.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3.潍坊医学院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山东 潍坊 261053)
课程思政其实是对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它不是指一门具体课程,而是要求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作为培养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要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研究生在接受医学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1]。要想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丰富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课程的教学中,丰富课堂教育的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2]。课程思政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对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教学方法的重大突破[3]。
从肿瘤病理学课程自身而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各种肿瘤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探讨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关系,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判断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研究肿瘤的转归等[4]。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不仅是要传授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更要通过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医学研究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信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心以及深厚的医学人文情怀[5]。本研究在肿瘤病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实现医学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新载体,具有深度挖掘的重要价值,是发挥高校教师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7-8]。高校教师要以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党执政的支持者作为自己的工作方针,勇于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成才路上的奠基石[9]。
课程思政实施的第一步应从搭建思政教育教师和肿瘤病理学教师交流研讨的平台开始,平台搭建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1)鼓励肿瘤病理学代课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加其他相关方面知识量的储备,课程育人的理念就是弘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使思政知识内化于心;(2)将课本知识延伸到实际运用,再到如何缓解患者身心痛苦的问题上,例如介绍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病理知识时,多介绍一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医护人员和实习生在临床中可能会面对的一些情况,激发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3)肿瘤病理学教研室内部通过举办病理学教学研讨会及时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学院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模式经验分享会,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和经验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学资源共享,学院和教研室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完善了课程思政模式的评价激励机制;(5)肿瘤病理学教研室将肿瘤病理学思政效果作为代课教师评分的标准之一,从而使课程思政的成效有具体量化的指标。
在病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祖国医学独特的整体观和辩证思想同样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理论课上在讲述消化系统肿瘤时,应用《难经·七十七难》中所提及的“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来告诫学生在肿瘤诊治中应当重视病史[10],将实际工作中标本取材、处理和观察分析相结合[1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实用性。将中国传统医药的理论思维模式、辨证论治的思想应用于肿瘤病理学的教学中,同时将中医中蕴藏的辨证思想灵活运用到肿瘤病理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具备科学思维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与机制研究是现在临床科研的热点,对肿瘤病理学的系统认知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使所学所知更贴切地服务于科研、服务于临床。研究生阶段是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因此,我们在讲授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应该通过讲授国内外学术失误和学术不端现象来给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敲响警钟。如当前我国还存在一些学术不端、学术浮夸、学术腐败现象,有些人篡改他人的学术成果甚至剽窃抄袭他人的数据。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大力宣传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形成严谨治学、风清气正、积极向上、讲究诚信的学术氛围,提高师生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肿瘤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给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诚信信念,把学术诚信作为自己的职业规范。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形象、影响思想的深度和力度,而且会影响社会大众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在讲解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部分引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和对立统一规律,肿瘤的产生是细胞生长和增殖调控紊乱的结果。例如在讲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时,充分运用辩证思维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肿瘤病理学的具体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能力,将肿瘤病理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肿瘤病理领域内有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的事迹以及当前肿瘤病理领域科研前沿和最新临床医学转化成果融入授课过程中。在讲解消化系统肿瘤时,以肿瘤专家沈琼教授的事迹为例,沈教授在进行“食管细胞采集器”的研发与改进的过程中,前前后后花了近四十年时间,不辞辛劳地亲自去食管癌患者群中进行调查,并亲身试验“食管细胞采集器”的效用,体现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课程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建立起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理念,鼓励他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继而培养研究生更高的思维能力[12]。在讲述呼吸系统肿瘤时,结合时事,通过讲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病理医师对病理特征的研究,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时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改善临床应对该疾病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13],充分证明了病理学作为联系临床和基础的桥梁作用,让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知其所以然,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切实做到“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14]。在讲述肿瘤的诊断要点时,提醒学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要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因为即使有99%的正确率,但那剩下的1%的错误放到一个人身上也是100%的错误,提醒学生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业务工作做到极致,对自己负责,对每一个患者负责。同时,提醒学生未来在肿瘤的防治方面要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对肿瘤等疾病在预防方面的重视。
在肿瘤病理学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充分结合起来。对于肿瘤病理学中的大体标本,教师在讲述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面对大体标本时,要爱惜并且尊重大体标本,学习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献身精神,从内心尊重大体标本,向为学生学习人体结构知识而奉献身躯的“无语良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教导学生尊重无语良师,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对于肿瘤病理学中涉及的动物实验,在实验期间要严格遵守伦理精神,尊重为了人类医学进步做出贡献的动物,引导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敬畏生命的仁爱之心;要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在拥有过硬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同时理解“仁心、仁爱、仁术、仁德”的深刻含义,通过强化专业知识与丰富思政教育并重,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重点在教师,建设的成效在学生。为了解学生对肿瘤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接受程度及意见和建议,我们对45名在校选修肿瘤病理学课程的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内容主要有:(1)课程思政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2)肿瘤病理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带给你的收获;(3)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并对其内容及观点进行提炼,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根据访谈结果,绝大多数学生(62.2%)认为传统教学内容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专业知识与爱国精神、价值理念、人文教育的结合,而课程思政教学将“教学”和“树人”有机统一,使教学育人体系更加科学,从而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大部分学生(66.6%)赞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认为课程思政使他们坚定自己的职业态度,增强了职业认同感。但是我们也发现极少数学生提及法制教育和宪法精神,说明教师在转换教育方式时存在缺陷和短板。
绝大部分学生(80.0%)表示课堂思政能够引导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专业知识方面严谨认真,在技能操作方面精益求精。在肿瘤病理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使原本枯燥难懂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及带入式学习,变得易于理解,同时自己也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部分学生(22.2%)还表示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后课堂作业及考试都发生了变化,倾向于课本知识和时事相结合,注重思想观点的表述和问题的深入剖析。
部分学生(55.5%)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专业教师教学课件、课程思政内容等教学资源存放于信息平台上,供师生学习或参考,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式。部分学生(26.6%)认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是否有健康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少部分学生(17.7%)还表示可以将临床中的典型案例融入肿瘤病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时引用的时事热点不够全面,在回应研究生诉求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同时,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方面还有待于加强,教研室仍需探索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更好的结合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肿瘤病理学及其在临床实践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对授课教师也大有裨益。通过此次访谈,病理学教研室以及病理学教师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示,我们发现肿瘤病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仍有待丰富和挖掘,如何运用更科学的考核指标,让客观量化打分和学生主观效果有机结合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在肿瘤病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必然要求。我们对课程思政在研究生肿瘤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究,努力从理论知识中寻找思政切入点,把握利用好课堂授课的渠道,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理念相互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