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乾军,詹 文,赵 俐,张双好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小儿积滞为儿科常见病,该病与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症相似[1]。随着疾病进展,患儿易出现各种营养性疾病和其他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2]。临床上应尽早对小儿积滞进行治疗,常规的对症干预理念为补充消化酶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满足身体需要。但西医通过口服或滴注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常规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不断发展,以中医手段治疗小儿积滞逐渐获得临床更多关注。中医治法分内服与外用之别。针对小儿,外用治疗具备无创、操作便捷、疗效确切等优势,患儿更易接受。本次研究基于本单位在小儿积滞领域的治疗实践经验及临床循证医学指导[4],提出以针刺四缝穴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积滞患儿的疾病预后。现纳入本单位2021 年5 月至2021年10 月期间接诊的72 例确诊积滞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设计如下对照试验,请见下文。
选取2021 年5 月至2021 年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积滞患儿共72 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有36 例),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9:17、17:19 ;年龄范围分别为1 ~9 岁、1 ~11 岁,均值分别为(3.17±2.31)岁、(2.89±2.14)岁。两组的各项资料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对分析。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病情与《中医儿科学》[5]中有关小儿积滞的诊断标准相符。2)年龄1 ~13 岁。3)依从性良好。4)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近期开展过有关治疗者。2)呼吸道存在疾病者。3)肝肾心等脏器有严重疾病者。4)过敏体质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
对照组给予神曲消食口服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L×6 支/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153035)口服,1 ~4 岁,一次5 mL(1/2 支),一日3 次;5 ~11 岁,一次10 mL(1 支),一日3 次。在餐后半小时服用,2 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配合针刺四缝穴,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部位》,选取四缝穴(双侧),即双手第2、3、4、5 指掌面,近端指横纹中点处。操作方法:患儿伸手,仰掌,双手共8 穴。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深0.3 ~0.5 mm,刺后用手挤出少许淡黄色、透明黏液或少许血液,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并按压2 分钟,每周治疗1 次,4 次为一个疗程。
1)总有效率:分别在治疗2 周、4 周后对两组开展疗效评定,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进行评估。痊愈:积滞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且食欲与进食量复常,大便复常;有效:积滞体征和症状好转,食欲及大便均有所恢复,进食量达到原有水平的3/4 ;无效:各项体征和症状无好转或者加重[6]。总有效率= 痊愈及有效数/ 总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参考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7]进行评估,各症状分级量化记分,满分为24 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具体评分细则见文末附表)。3)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便秘缓解时间。4)副反应:统计两组头晕、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副反应的出现情况。
全文数据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根据资料类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 例(%)] 表示,采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 周和4 周后,两组的上述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s)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对照组 36 18.97±2.30 15.03±2.10 10.03±1.76治疗组 36 18.50±2.37 11.00±2.03 6.97±1.96 t 值 0.858 8.269 6.944 P 值 0.394 0.000 0.000
治疗组的腹胀缓解时间、便秘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 s)
表3 两组症状恢复情况比较(d,± s)
组别 例数 腹胀缓解时间 便秘缓解时间对照组 36 5.22±1.50 8.31±1.55治疗组 36 3.47±1.13 5.94±1.41 t 值 5.597 6.764 P 值 <0.05 <0.05
对照组1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 例出现头晕,共占5.56%(2/36);治疗组1 例出现皮疹,1 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 例出现头晕,共占8.33%(3/36)。两组的副反应出现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χ²=0.215,P=0.643)。
积滞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属于消化内科一类多发的胃肠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小儿贪食生冷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有学者指出,积为疳之母,故临床所见积滞患儿发病日久未能及时治疗必将导致脾胃虚弱,甚则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患儿健康及成长发育[8]。临床中对于小儿积滞的治疗可予促动力类药物、补充消化酶类、改善肠道微生态制剂以及对症治疗,中医方面予辨证后口服汤药或是中成药等治疗,虽然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伴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儿难以坚持服药,且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亦会增加[9]。相比之下,中医针刺四缝穴治疗可以在发挥可靠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保障患儿治疗的安全性[10]。但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临床对于针刺治疗改善小儿积滞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尝试采用针刺四缝穴对小儿积滞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便秘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四缝穴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积滞的临床症状。针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可以直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发挥治疗效果。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是手三阴经所经过之处,挑刺四缝穴可疏通三焦, 理胃生津, 清热除烦, 降浊升清[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四缝穴具有调整胃液分泌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人体内血清钙、磷含量,促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含量增加,达到增进食欲的效果[12]。两组的副反应出现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证明了针刺疗法的安全性,其作为一种绿色的外治疗法,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外人士的喜爱。
综上所述,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积滞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省时省力、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的优势。
附表:舌象、脉象( 或指纹) 在观察表中具体描述,不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