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94)
荷兰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研究型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目前荷兰共有研究型大学18所,应用科技大学40所。研究型大学与应用科技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型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而应用科技大学主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专业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为将来从事某一行业做准备。
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提供以下7个方向的课程:经济、健康、农业、教育、社会和社区工作、艺术以及科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应用科技大学更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和企业实习是应用科技大学学位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重点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应用专业技能。
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93年的公立应用科技大学,目前提供51门不同类别的本科课程。2021年的就业数据显示,88%的毕业生在毕业3个月内实现就业,共计97%的毕业生在毕业1年内实现就业。
商业技术和管理本科课程属于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本科项目科技类专业中的一个分支,授课时长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总修读学分要求为240个学分。在这个学习方向上,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解决业务战略和通信技术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在实际工作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以实现业务逻辑,同时运用沟通技巧和通信技术知识使得项目进展更加顺利。在此基础上,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商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基础阶段和深入阶段。基础阶段的持续时间为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在此期间,学生需要通过授课和项目两种形式完成学习。授课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通过讲座、实验、作业和小项目的形式完成学习。
深入阶段的学习开始于第二学年的下半学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会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第二学年的第一阶段,学生需要在职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深入阶段的学习计划制订,确定每项学习任务的完成顺序。在完成全部学习并且通过毕业论文后,学生将会取得理学学士学位。
在基础阶段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别的理论课程和进行项目实践,按照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基础类、计算机类、管理类和项目类课程。其中基础类课程是语言和数学相关的课程。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理论和编程技术等,管理类课程是关于管理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项目类课程是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PBL)对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应用的课程。每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基础阶段具体课程内容
深入阶段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类课程后进行实践和应用的阶段,主要包括主题学期、小学期、企业实习和毕业项目。
在主题学期中,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主题学期的学习,其中一个是必修主题学期,另一个是根据学习方向选修的主题学期。在必修主题学期中,学生将会完成商业创新课程学习。商业创新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和商业创新项目两个部分。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学生在给定的可选方向中进行选择,如表2。商业创新项目分为国内项目和国际项目。在国内项目中,学生按照理论知识的方向进入企业完成项目,每一个方向代表了一个研究领域。国际项目是通过国外大学交换的形式进行,在交换期间,学生会进行公司探访、讲座学习和演示等活动。
表2 必修主题学期可选方向及具体内容
选修主题学期和小学期的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在给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可选方向共有11个。其中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这5个方向可以作为主题学期选修,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教学、虚拟现实、云处理方案、软件开发、应用量子计算这6个方向仅能作为小学期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完成一门专业技能项目选修。选修的内容可以基于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过往完成项目的评分和学习反馈等确定。专业技能项目是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沟通技巧和工作技能等,主要包含15个不同的方向:沟通技巧、冲突管理和协商、批判性思考、跨文化技巧、创新性思维、个人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求职训练、专业咨询、公文写作、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项目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以及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项目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和融入工作环境。
企业实习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活动。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受来自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实习工作时长要求至少为期5个月(100天),学生将会在企业中完成一个或者多个真实的项目。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会得到运用和锻炼,学生的毕业项目也会在企业实践中完成。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与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商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在各个阶段使用不同的项目形式帮助学生实践理论知识和掌握应用技能,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常见授课形式是对于单一课程,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缺少了不同课程间关联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情况差距较大,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学生在实践中思维局限于单一方向,难以将不同的知识贯通运用,缺乏全局思维,不利于今后的实习与就业。
商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使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PBL),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实践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课程间的关联关系。学生在敏捷开发项目的实践中会运用到之前在编程、商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并交付成果,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启示在于应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搭建课程体系,通过项目的形式完成交叉课程或关联课程的实践教学,打通教学与应用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以致用。
商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实践类的教学活动占总体比重较大,包括了项目式课程、主题学期和小学期以及企业实习和毕业项目等,从基础阶段到深入阶段的各个环节均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换,同时提供了与其他应用科技大学共同选课或者国外高校互换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有助于在今后的实习和就业中更好地与同事沟通相处。应用实践类的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进行,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学校与社会的区别,切实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中应加强与对口行业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开设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理解,在校企合作中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同时寻求与其他高校相近专业间的课程合作,通过共同选修课程或者互选课程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联通同一专业不同学校间的学习渠道,实现知识共享、学习互助。
在商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深入阶段的学习中,除了大量的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外,学校还提供了专业技能的选修学习。这里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使用的软技能或者没有进行专门理论课程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的应用能力,如沟通技巧和冲突管理与协商。实际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出现需要多方协调的情况时,能够协调平衡多方利益推进项目进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类的课程,此类课程大多集中于对求职技巧或者就业指导的教学,如简历设计和面试准备等内容,课程内容集中在就业前,没有涉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且职业类课程一般采用单独授课的形式进行,没有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割裂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启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课程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部分,将实践应用软技能作为学习考察的一个部分纳入考核标准,建议融入第二和三学年的实践课程,为学生即将进入的毕业实习和之后的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