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潘 霓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内首家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采用中国和加拿大联合培养的模式,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采用学习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职教理念,重视 “岗位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标准)―课程体系” 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专业学业标准的达成度。文章以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为例,通过对OBE教育理念和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完成课程标准的开发。
OBE即学习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从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来考察,可追溯到能力本位教育,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从事行业所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OBE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94年威廉 斯派蒂提出的OBE的金字塔模式指出OBE与学习为中心的范式相匹配,重视学生取得的成果。OBE通常采取向后设计的原则,强调围绕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设计和开发与其相匹配的教学、学习活动以及评估活动。
OBE教育理念的一个原则是聚焦清晰,强调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定义和编写。而Bloom等人提出的学习目标分类法正是影响学习成果定义和应用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2001年,《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出版,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照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分类。在知识维度,知识被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4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被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论和创造6种水平。
修订版不止关注教学结果的测评,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即教学目标)和教师教学的分类,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对老师制订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活动、设定课程评估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苏州百年职业学院与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共同开办的中加合作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沿用中国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培养规格(学业标准)的制订主要采用加拿大OBE的职教理念,通过专业能力标准、通用能力标准和通识教育要求三种学业标准的方式展示专业教育目标与预期学习成果,其内容融合了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标准培养规格对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和加拿大安大略省Program Standard的专业学习成果要求。
根据学校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培养规格中通识教育要求聚焦学生在专业能力外的人文社会素养目标;通用职业能力关注适用于任何专业,任何职业,任何岗位,有益于终身学习的可迁移的核心能力与素养目标;专业能力突出本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目标。
根据OBE教育理念向后设计的原则,在确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也应随之确立。课程地图就是实现培养规格到课程体系的一个可视化的表示形式,主要用图表的方式展示了课程、课堂活动、评估活动与专业预期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我校课程地图采用的是课程和专业学习成果的映射矩阵形式,通过矩阵单元格检查培养规格的达成度。
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帮助学生达成跨文化商务沟通、商务信息与报告的撰写与校订、国际商务礼仪、团队内部沟通与冲突管理等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其课程对专业学习成果的映射矩阵如表1。
表1
其中通识教育要求侧重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外的人文社会素养,本篇文章不做讨论。课程地图所展示的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支撑的专业预期学习成果具体如下:
2.2.1 通用职业能力标准(仅例其中几条)
②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与他人通过口头、书面形式进行有效沟通。
③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能与团队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理顺工作关系,促进目标实现。
⑧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系统地分析、评估问题,并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定性或定量地评价资料,并以此来接受别人的想法或提出质疑。
2.2.2 专业能力标准(仅例其中几条)
①涉外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商务基础与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③国际市场综合分析能力:具备结合经济学、国际金融和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国际市场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市场开发和营销策划的能力。
⑤有效与外商沟通的能力: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在开发课程标准时将以这些标准为依据,以达成这些专业学习成果为目标。
课程标准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目标,课程学习成果要能实现对培养规格的支撑;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成果导向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元过程化评价方式,保证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与预期学习成果实现建构性对齐。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Course Learning Outcomes,CLO)主要是关于学生在完成一门课程后将知道、理解并能够做什么的陈述,是可观察和测量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力的陈述。
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作为一门4学分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应设置5到8条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应主要对应Bloom认知过程由低级到中级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这些维度,并能延伸至评价和创造高级维度。行为动词的应用可以从Bloom学习分类中的动词分类中进行选择:
CLO 1区分目前在全球商业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多种商业沟通模式。
CLO 2总结有效商务沟通的重要性、特征与手段,分析各类文化差异在商务与非商务沟通及决策中的影响。
CLO 3阐述文化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其国民消费与需求中起到的作用,运用目标国文化与次文化要素预测需求的变动并进行商务决策。
CLO 4总结提高跨文化团队效能的方法,并在虚拟商务场景中运用这些手段。
CLO 5根据传播内容(日常信息、好消息、坏消息等)以及受众(同事、领导、来自其他文化的受众、社交媒体观众等)的不同分析并选择使用合适的商务沟通方式与策略。
CLO 6区别不同新媒体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和内容选择新媒体并制订专业的商业报告、备忘录、信件和电子邮件。
CLO 7区分正式和非正式商务演讲的特点,制订演讲纲要并运用商务演讲技巧进行商务演示。
课程学习成果开发的主要原则就是对齐专业的学习成果即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所以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学习成果的映射是课程标准开发的重要一环。根据课程地图,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主要支撑专业学习结果 “通用职业能力标准” 中的②③⑧条和 “专业能力标准” 中的①③⑤条,课程教学成果的开发也就为达成以上专业学习成果而设计,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数字1表示弱相关,数字2表示中相关,数字3表示强相关。
从表2可以看出,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涉外工作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都有着较大的支撑作用。
表2
课堂活动即教与学活动的开发要遵循与课程学习成果保持一致的原则,必须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帮助学生达成课程学习成果。一般来说,学习成果的类型与教与学活动类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低维度的 “记忆” “理解” 两个认知过程多与讲座、讨论的课堂活动相对应;中高纬度的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认知过程除了 “讲座” 与 “讨论” 外,还需要增加更多的诸如 “案例研究” “实验” “小组项目” 的活动形式来达成[1]。根据这一设计原则,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的学习成果与教与学活动的对应关系如表3(p128)所示。
表3
课程评估活动的开发要遵循的原则依然是与课程学习成果保持一致,通过评估考查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为进一步调整课程学习成果和教与学活动提供依据。同样,评估活动也和课程学习成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低维度的 “记忆” “理解” 认知过程与诸如 “选择” “填空” “释义” “分类或归类” “解释或详述” 等客观评估活动相对应;对于中高维度的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认知过程,评估活动更复杂,要增加主观活动、小组活动、研究活动等,例如 “小组项目” “案例研究” “研究项目同伴评估” “商务演示” 等。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的学习成果与评估活动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也是高校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抓手。国际商务文化与协作课程遵循OBE职教理念和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完成了课程学习成果,课堂活动、评估活动的开发,保证了课程对专业培养规格的支撑,也实现了课程学习成果与课堂活动和评估活动的建构性对齐,对指导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