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路王安洪关富余
(1.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紧接着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策,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致力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教育回归课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减少功利性思想与行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颁布不仅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改革,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也是全新的挑战。学校体育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其转化为优势,释放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关注体育运动。在双减政策这条新道路上,有机遇有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贯彻落实国家方针与政策,为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双减政策的背后面临的是全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不断强化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拔地而起且过渡发展,加之各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与意识形态混杂其中,导致教育行业发展越来越畸形,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这一主战场,导致教育发展与之初心相违背,“培养什么人”、“谁在培养人”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受到了严肃拷问。“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余作业负担,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学校而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解决学校现目前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将教学的主渠道再次回归课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对于教师而言,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深入反思,对教学过程的深入研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课堂更具有活力,是提升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动力;对于学生而言,是兼顾学习的同时尽情展示天赋,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内驱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长而言,是缓解教育内卷带给孩子压力过大、课外教育补习费用昂费、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焦虑问题。
学校体育一直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巨变,国民身体素质正在大幅度降低,青少年肥胖率与近视率的严重性,心理疾病与慢性疾病的流行,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得不让人们重拾对体育的认知。国民身体素质整体的下滑,国家现目前越来越关注国民健康,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双减政策的出台,更是为体育扫清了一贯而来豆芽课的称号,明文规定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的休息权益,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鼓励参加体育艺术类项目,根植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功利性观念正在逐渐瓦解,比起成绩的优异,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的体育课程便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课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学校体育课程作为贯彻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生对体育概念的启蒙阶段,加强对体育的认识与理解,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为其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双减政策是难得之机,国民体育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体育质量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口号打响之后,体育成为了首选之一,学生走出教室,参加锻炼,不仅对体育项目本身的需求增加,更是对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健全的运动设备、必要的运动知识储备等需求的增加,一些常规的锻炼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与期待,学校体育在需要的驱使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以往只关注教学结果而不注重教学过程,对教师能力的把关也潦草敷衍的教育认知摒弃,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教师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上,而非为了完成国家体质测试或学校体育目标只达到过关的目的,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喜欢运动,爱上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
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和意志品质成为新时代重要教育理念,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体育课程课时的增加都变得更合时宜和顺理成章,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双减政策减下来的时间会大大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学校中的运动队,运动社团得到重视与发展,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舞台更加广阔,他们展示自我价值与才能的机会也变得更多,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活动上;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鼓励音体美机构办学,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美育培训。双减的实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格局,迎来了体育发展新天地,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下,抓住机遇,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比以往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将更多的投资转向身心健康。双减政策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学科类培训行业释放的家庭资金将会更多用于体育项目上,同时体育进入中高考也会刺激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国家政策的出台会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社会与国家的资金支持推动着学校体育提质增效,改善运动环境,满足学生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政策。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体育教师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扎实推进体育育人工作。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体育教师有了更大的舞台,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往往决定着课程质量的高低,面对运动能力,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如何通过适宜的运动锻炼来释放学业压力,这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还是课程教学环节中值得深入探析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资源不仅仅包括体育运动场馆、器械、仪器设备、书籍资料和人力资源等,还包括学校的自主建设的体育网络课程、体育公众号平台、网络图书馆、体育社团俱乐部、学校运动会等都是学校体育资源。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全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同时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活动、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这对学校的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的要求需要学校额外投入大量的配套资源,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是每个学校将面临的挑战。
育人是体育最本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体育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其他课程不可代替的,体育课程不仅有体育技能的习得,还有终生体育爱好习惯的培养,更有精神意志品质的磨砺。如何将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现,体育课时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盲目的增加课时会导致配套资源的紧张,课程质量的下降,不仅会让学生过度疲劳,导致运动与学习之间失衡的严重后果,消减体育课时安排更是和当下时代要求相违背,如何合理适当的增加体育课时,保证课程数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质量,同时扎实推进贯彻国家方针与政策,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在运动项目的开展上既要关注当下也要关注未来,大多数学校目前都是开展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吸引性与新颖性大大减少,对于学生不同性别不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关注较少,容易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与需求,体育课程并不单单只是运动锻炼课程,还是宣传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学校应具有不同的体育特色,在保持独有特色下,如何有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满足不同的体育项目需求的同时通过运动项目的开展宣传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是当下学校体育值得深思的问题。
双减政策下,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可以支配,政策鼓励学生参加音体美等活动,在艺术中提高审美;在体育中强健体魄。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锻炼,运动风险的系数也随之增加,学校体育开展的基本运动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对于足球与篮球等集体性与对抗性运动项目,深得学生喜欢的同时,运动风险的发生几率也在大幅增加,对于排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虽没有强烈的身体对抗,但同样存在运动风险,如何保证运动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运动风险意识,增加有关运动损伤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判断出危险的运动行为和运动环境的危险系数,学会简单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确保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减少家长过多的顾虑,是学校体育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各种线上教育APP的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打开了教育教学的新领域。自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校疫情防控主要的授课方式,线上教学对于文化理论课来说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但对于运动课来说,线上教学存在较多局限性,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教学,运动的趣味性会大幅度降低,学生运动的参与感不佳,运动氛围与教学氛围会显得单调枯燥,如何调动运动氛围,如何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积极参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体育课程目标,这不仅是对体育教师的考验,也是学生面对的考验,做好线上线下体育课程的衔接是目前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观念是影响行为的先行要素,双减政策之下,学校体育首先要转变以往体育课就是豆芽课的教育观念,明确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深化对体育课程价值的理解,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规避与纠正一切功利性的教育行为,回归教育初心,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第一要素。
双减出台后,一方面给予了学生更多课后自由支配时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家长长期监督批改作业的负担,作业负担的减轻并不意味着“作业”以外的教育就能被忽视。学校不仅承担起课外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同样也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单独依靠学校一方面,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学校体育不仅要发挥主导型作用,还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才能够更好助力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建立家校社体育合作体系,借助社会力量推动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的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体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善,专业运动队的创建,积累体育赛事运作经验、提高赛事经营管理水平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发展能够反向推动学校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双向的推动不仅贯彻落实了国家政策还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
体育课作为课程系统中的一员,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习得体育技能,养成体育习惯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所拥有的独特文化与德育功能也决定着体育拥有育人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坚守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学校应结合本校特色开展多样化运动项目,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杜绝过长的互联网时间,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有初体验的同时,爱上运动。同时因校制宜,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宣传当地所特有的体育文化,弘扬中国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形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意志品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将体育纳入学生总成绩考核中,不仅呼吁了体育进入中高考政策,还变相的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去成绩单是对学生最多的评价方式,优劣由一张成绩单决定,这样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导致评价的结果存在着局限性。将体育纳入考核,改变对学生总体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一张成绩单,用全方位综合素质来代表学生的成绩单,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有利于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对个体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减政策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特别是基于学生的教学能力、基于教学的研究能力、基于素养的评价能力等,从而真正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服务和发展引领。双减政策下实质上是引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把关教师竞聘,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双减政策是时代的号召,是大势所趋,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每个教育环节的支持与配合,纠正当下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教育主题。教育的本质是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所作出的重要举措,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应试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创造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双减政策的贯彻与落实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担起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体育作为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分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好双减政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