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火”了,他发布在学院网站上的个人简历把网友乐坏了——“研究生课程原子核结构(经常因为选课人少而停课)、奇异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机器学习在原子核结构中的应用(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为了生存)。”这样“幽默而率性”的簡历,非但没有消解学术的严肃性,反而以破圈效应,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更多关注。
在网友争相传阅胡教授简历的时候,与他在同一学院任职的陈璟教授的简历也被“挖”了出来:“能在30岁之前出了趟国逛逛,读完了书,还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自己的学术研究“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荣誉称号”一栏,只有一张电影截图,内嵌台词“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然而在陈璟教授的简介中,有一处措辞显得颇为严肃,他对自己的学生有相当高的要求,声明自己“不会帮学生找工作,不保证写推荐信,也不承诺学生能按时毕业”。
几年前,国外某著名大学一名教授将自己“未能申请到的学术项目”“被拒绝的论文”等经历制作成“失败简历”挂在网上,用以安慰那些因遭遇挫折而气馁的学生。此举让不少人意识到,一个看起来是人生赢家的人,失败的次数竟然比成功多很多。
“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很多”,这几乎是铁律,对一些学习、研究周期长的行业或学科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素材解读
1.幽默而谦逊。胡金牛教授这般随性与坦诚的表达,与其教授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这种“反差萌”透露出一种举重若轻的风度,高水平的专业成就和虚怀若谷的谦逊姿态则是其支撑。胡金牛教授的“自嘲”是一种谦逊的表达。
2.热爱与坚持。在公众围观的“热闹”之外,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与寂寞、枯燥以及可能的失败为伴。对待学术、对待教书育人,他们无比认真。
3.个性与包容。越是包容性强的学术环境,越有利于真才实学的学者发展,他们可以保留自身个性,不用磨平自己的棱角。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官网就体现了这种可贵的自由与包容。
适用话题
谦逊、热爱、坚持、个性、包容、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