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红霞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第二版)》一书从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出发,介绍了不同食物中蕴含的营养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膳食结构与膳食营养,还指出了缺乏营养可能会引发的各类疾病。将该书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饮食营养重要性的理解。
《饮食营养与健康(第二版)》共由9章主体内容和5章附录组成。第1章主要介绍了饮食营养与健康新理念以及不同食物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2章从人体以及食物营养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了个人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4章分别论述了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及不同食物中含有的不同营养成分;第5章主要是对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介绍;第6、7章主要分析了科学的饮食方式以及缺乏营养可能会导致的各类疾病;第8章阐述了不同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以及有毒金属污染,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方式;第9章在分析不同食物中毒类型的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预防与解决方式。该书的附录部分主要是对饮食营养的基本介绍,包括食物互换表、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等内容。
《饮食营养与健康(第二版)》一书以为大学生提供健康饮食为宗旨,结合中国传统饮食特点和饮食习惯,详细论述了不同食物中蕴含的营养物质以及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该书内容与高校体育教育毫无关联,但事实上,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更多的饮食营养知识,科学饮食,才能提升自己的身体综合素质,进而通过增加训练强度来提升专业素养。由此看来,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和高校体育教学息息相关。目前,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在与高校体育教学双向互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融入理念存在问题。首先,高校管理者未充分认识到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在通识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已经为学生开设了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饮食营养知识。但是,这类课程并未引起大多数高校的重视,这主要体现为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的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师,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仅是由校内考取营养师证书的各专业课教师负责授课,这就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其次,体育专业的学生忽视了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加强体育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可以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因而忽视了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错误认知。事实上,掌握大量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能够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进而通过实现营养平衡而提升身体机能,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应对日常训练。
(2) 融入模式存在问题。首先,大多数高校没有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众所周知,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体育训练,这就意味着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体能。同时,缺乏营养会导致学生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进而影响训练效果。由此看来,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更加广泛和专业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为学生开设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时,并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此类知识的不同需求,知识讲解缺乏针对性,这就大大降低了饮食营养课程的有效性。其次,大多数高校没有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科学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开设科学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皆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且多为“考察”课,这就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视。
(3) 融入机制存在问题。首先,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缺乏系统性。一方面,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占比较小,难以实现与体育专业课程间的有效联动。纵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传统理论与实训课程占据“半壁江山”,而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占比不足10%,大多数高校每周仅安排一节或者两节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这不利于将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与体育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高校中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一般设置在晚上,此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已结束了一整天的训练课程,身心皆疲,难以继续集中注意力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限制了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功能的发挥。其次,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结构失衡。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都为校内学生开设了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但是这类课程大多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实践活动以及主题讲座等形式的重要性,难以从整体上发挥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实现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双向互动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迎合社会对体育类人才新要求的必然选择。虽然现阶段,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在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融入理念、融入模式、融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高校应当通过树立正确的融入理念、形成科学的融入模式、发展适宜的融入机制等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
(1)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融入理念。首先,高校要注重加强宏观层面宣传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力度。一方面,高校要实现线上线下宣传的有机结合。在线上宣传中,高校要注重通过校内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等渠道积极传播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此外,高校还可以在微博平台设置“饮食营养与健康”话题讨论,并鼓励校内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而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获取更多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提升薪资待遇水平或者增加福利补贴等方式招聘一批具有饮食营养与健康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以此来为学生传授更加专业的知识。其次,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形成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正确认知,在日常学习中主动接触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拓展获取知识的新渠道。例如,学生可以自觉前往学校图书馆浏览饮食类知识,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搜索平台,实现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2) 高校要形成科学的融入模式。首先,高校要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针对性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即要在充分了解体育专业的学生真实需求的基础上为其开设相应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例如,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不仅会学习不同的专业内容,还会进行不同的专业训练,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在不同学期会有不同的饮食营养需求。高校领导应当在准确掌握体育专业学生饮食营养需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其选择合适的饮食营养与健康教材,以此充分发挥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作用。其次,高校要为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科学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一方面,高校务必将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纳入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系,并为他们安排专业的饮食营养与健康教师,以此来增强体育专业学生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高校要将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纳入“考试”课程体系,将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考试成绩与学生期末总成绩相挂钩,以此倒逼学生认真学习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
(3) 高校要发展适宜的融入机制。首先,高校要注重实现饮食营养与健康理念与体育教学双向互动的系统性。一方面,要增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占比,实现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间的有效联动。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下,适当压缩体育专业课程的占比,并增加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占比,以此引起学生以及体育专业教师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视。另一方面,高校要合理安排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授课时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例如,高校可以在学生完成连续两节的体能训练课程后为学生安排一节饮食营养与健康的相关课程,并尽可能地实现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与体能训练间的相关性,以此帮助学生在恢复体力的同时获取更多的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其次,高校要注重平衡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结构。一直以来,高校对学生进行的饮食营养教育都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要注重开展诸如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连连看”、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夯实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