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越窑瓷之装饰艺术浅探

2022-12-01 11:49罗洪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刻划越窑彩云

罗洪文

11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钱镠拿下江浙地区,建立吴越国。采取保境安民之策,吴越国经济在唐代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越窑瓷器作为吴越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换取了大量“外汇”。这一时期出现了“官窑”、“民窑”齐头并进的局面。越窑瓷器从钱塘江口、温州、泉州等港口出发,运往中原、日本、朝鲜、大食等国。五代钱王进贡越窑瓷数量极多,贡瓷多时一次就达数万件。归宋前短短18年间,钱俶向北宋朝廷的进贡数就达14万件之多。越窑和“秘色瓷”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其产量、质量都得到极大提升。大小窑场星罗棋布,遍布浙江各地。五代时期越窑瓷达到了烧制的顶峰。越窑供宫庭专用的“秘色瓷”,更是制作精美,质地细腻,釉面光洁,造型雅致,其装饰也达到精美绝伦的境界。

一、五代越窑的瓷釉装饰

1.青釉莹莹,质如碧玉

五代越窑青瓷进入顶峰状态,出现代表优质青瓷的“秘色瓷”。这一时期掌握了瓷土精细粉碎和洗练工艺,因而胎体细腻致密,加之精细制作,胎壁薄,施釉均匀,采用瓷质匣钵烧制,釉泥封口,使瓷色青翠滋润。其装饰瓷釉冰清玉洁,莹润剔透,釉面青碧清亮,一如湖面般清澈,使得越窑瓷在中国陶瓷史上达到空前绝后的境地,把郁郁葱葱的“千峰翠色”推向了青瓷装饰釉的最高峰。故此被文人誉为“类玉”“类冰”“类月”“类水”。例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碗、瓷盘、瓷碟,这些秘色瓷色泽绿黄,晶莹润泽,真个是“巧剜明月染春水”。尤其是其中两个银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径23.7厘米,五瓣葵花形碗口,斜壁,平底,釉色青中泛黄,釉层均匀莹润,贴金双鸟和银白团花五朵,非常精美。又如临安“康陵”马皇后墓出土青瓷执壶,圆唇,直口,直颈,鼓腹呈圆球形,矮圈足外撇,线型饱满厚重,式样隽秀柔美,执壶咀长而微曲,柄孔宽大,手感良好,使用轻巧方便。其胎色浅灰,胎质细腻。器身内外施青绿釉,通体冰清玉洁,给人以“似玉”、“胜于玉”之感,简直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瓠瓜。该墓出土的青瓷双系盖罐,罐式别致,高直口,器身作瓜瓣形状,肩上两系,造型端庄大方,艾色厚釉,均匀柔和,真有“轻旋薄冰盛绿云”之美。

2.越窑精品瓷釉的烧制

越窑精品瓷釉利用丘陵与低山所蕴藏的胎、釉资源,采用原始一元配方或多元配方的泥釉,以铁为着色剂,经龙窑1200—1300度烧制,让釉料融化还原粘附于胎体,形成如玉的瓷釉。五代越窑秘色瓷有一种百看不厌的淡青色,仿佛倒映着山水的上林湖颜水色。从专业角度看,其瓷之秘色实指一种特殊的烧造工艺,专指晚唐五代时期用瓷质匣钵装烧的高质量青瓷,其胎质细腻坚硬,施釉均匀,釉面莹润,常呈青绿色。越窑这一时期在胎、釉制备工艺上已经十分精细,尤其是秘色瓷的烧制是需要经过精细粉碎、磨细磨透、反复淘洗、几经陈腐、然后细心揉练等工序,这些工序的改进发展,都直接影响越窑瓷釉的质量。其次,秘色瓷的瓷釉在烧制过程中的关键点,还包括烧制技艺的提升。龙窑烧制中除温度、气氛外,密封做得越好,瓷器可以越青;如果氧化,就会发黄。五代秘色瓷基本用瓷质匣钵烧制,用釉封口,密封度好,所以冷却时,能阻隔空气进去,釉色还原就好,颜色特别青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认为,只有用瓷质匣钵才有可能烧造出秘色瓷。

二、五代之刻划花装饰

因早期越窑不重视装饰,多以雕刻、镂空和堆塑为主。唐代越瓷多素面,多以刻饰瓜楞的手法突出形体的线条美,部分器物局部使用花纹装饰,少量陈设器加绘釉下褐彩。至五代初期,刻划兼施的花纹几乎不见,而盛行划花。后期因贡瓷盛行刻印,越窑瓷器逐渐使用了刻花、划花、雕花、印花等技法做大面积花纹装饰,其中,刻花、划花最常见,层次变化清晰,线条脉络秀美。如五代时期的“蟠龙罂”龙纹占据罐体全身,采用雕、刻、划等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中的祥云纹,线条生动流畅,快意舒展;炉身两组祥云纹,上下错落相对,以弦纹相间,其线条灵动飘逸,将炉身装饰得活灵活现,华美极致。

花纹有植物纹、动物纹、昆虫纹、人物纹、几何形纹等,形式多样,构图美观。上林湖后段四期,刻划兼施的花纹明显增多,花纹以荷花为主,还有荷叶纹、鱼荷纹等。荷花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荷叶、荷花飞鸟纹等,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这类荷花、荷叶纹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纹饰。荷花纹基本上保持着前期的特征,但花纹的布局,从碗内壁通体缩小到内底;荷叶由大变小,呈不规则三角状。

这一时期的镂刻划花装饰技法,具有五个特点:

第一、划刻工艺开始普及化,刻与划有机地结合,使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先划后刻,先在坯体上划出纹样,再按纹样轮廓外侧刻出粗线条,刻划线条交错。例如,五代越窑青釉刻莲瓣纹碗,其外部先划出莲花纹样,后雕刻莲瓣。花瓣轮廓线外侧以斜刀刻出深浅的粗线条,再进行简笔划线划出花蕊细纹,使整个图案层次分明。钱元瓘墓出土的青瓷方盘,也有微细雕刻纹饰。

第二、五代越窑花瓣口碗形式丰富,有荷叶、海棠和葵瓣形,还有仿金银器造型等。其花纹常装饰于整个碗、盘、盆的内壁,或内底,或盒盖,常见内底刻划盛开荷花,周壁刻划荷叶。在碗、盘、盆的口沿上刻四曲,成四等份,曲下外壁流行划粗棱线装饰。早期曲口较浅,后期曲口较深,有的演变成葵口,形似花瓣。至五代晚期,盛行莲花瓣纹装饰、莲瓣纹碗、唾盂、托具等,常刻饰仰覆莲瓣,其刀法流畅,花式自然,实属上品。东钱湖五代窑址之器物,刻莲瓣纹特多,刻饰莲瓣的盖罐、高足杯、大碗、粉盒等器均美观大方。

第三、褐彩装饰。临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青瓷褐彩云纹油灯三件“国宝级”文物,器体硕大,造型典雅规整,工艺精湛,釉色滋润,气度恢弘,堪称唐代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褐彩云纹油灯的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六组双勾如意云纹和六朵绽放的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八朵和十一朵云气纹。其装饰之华丽高雅,不愧为越窑之精品。褐彩云纹罂圆腹丰满,端庄而祥和,肩上绘覆莲,颈腹绘云纹和卷云纹,瓷色滋润,色彩鲜丽,体现炉火纯青的制瓷技艺,无怪乎人称稀世珍宝。

第四、构图注重对称,唯美自然;线条纤细,自然流畅,简洁奔放。荷纹大气疏朗,宛如栩栩如生,亭亭玉立,嫣然含笑,整器如盛开之荷花。例如五代越窑青釉鹦鹉纹碗,两只鹦鹉对称并举,东西对望,栩栩如生,夸张的鹦鹉尾翅如凤凰尾,南北回环,构图甚为美观。

第五、雕镂工艺精致。五代时期开始雕刻工艺的精细化、精致化创作。如墓葬中所制大器较多,其上之纹样多为龙凤。从雕、镂工艺上看,天福六年(941年)钱元瓘墓出土的浮雕双龙婴瓶,腹壁浮雕双龙,肩腹间浮雕双龙戏珠,龙昂首摆尾,飘须舞爪,似腾云驾雾,凸显双龙疾飞、奋力抢珠之威武场景。水丘氏墓出土的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镂孔香薰,体量硕大,造型独特、端庄别致,祥云纹样装饰华美,其高规格的熏炉是皇家身份地位的象征;最顶端钮部是莲花花蕾形态,造型顶部略尖,腹部圆润饱满,好似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文房器具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精细化制作,如鸳鸯砚滴,从唐代体积很小的水注造型转化过来,但从造型创新和雕刻工艺上看,都有巨大提升。

第六,借鉴金银装饰瓷器。

①以金银装饰瓷器。这一时期的越窑装饰受金属器的影响较为明显,贡瓷中大兴金银加工。对大批贡瓷器物施行金银扣再加工装饰。苏州五代钱裕墓出土的金扣碗,使用了涂金或贴金的加工方法,带扣为四出海棠形,中间空心结构中雕一能食恶梦的小貘兽,背面镂刻六组图案花纹,中心刻有旋涡纹。再如杭州五代钱元瓘墓出土的龙婴,其龙身上尚有金片,可见五代有刻龙贴金的装饰习惯。《十国春秋》等文献也记载有“金扣瓷”“金扣越器”“金银陶器”“金银饰陶器”,说明五代时有金银装饰瓷器一法。如临安钱镠之母水氏邱墓出土的金瓜棱带盖热壶,以划花的装饰手法,线条简捷,寥寥几笔,就有盛开的莲花在风中翻卷荷叶之生气。其盖钮、口沿、壶嘴口接处均以金铂镶边,金光闪闪,通体做工精巧华美,为“扣金瓷器”或“金棱”越器之实物实证。

②借鉴金银器纹饰装饰越瓷。这一时期,因为金银器流行,所以在贡瓷和其他高端越窑青瓷中常常发现仿金银器制作青瓷或仿其纹饰装饰青瓷。例如褐彩云纹镂孔鼎炉,整件瓷器造型就很像法门寺唐塔地出土的金属器具,与江苏省丹徒出土的金属器具更是几乎相同。丹徒出土的银器的如意头形的镂空纹,与越窑青瓷褐彩云纹镂孔鼎炉上的如意头纹饰几乎完全相同。这是其纹饰的直接借鉴装饰法。又如李辉炳《调查浙江鄞县窑址的收获》中提到的蝶形纹饰在越窑中具有代表性,两只飞蝶两两相对,刻划线条均简练美观。该类型对蝶纹纹饰在丹徒出土的银器中、法门寺唐塔出土之“鎏金银香囊”均有类同。

总之,五代越窑瓷讲究瓷釉装饰,也讲究划刻装饰的艺术美。在刻划花装饰上或采用深剔刻技法,或精细化、精致化镂刻装饰,或半刀泥简笔划花,无不线条流畅,刀法娴熟,唯美自然。

猜你喜欢
刻划越窑彩云
彩云之南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一路彩云奔小康
越窑青釉直颈瓶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彩云问
抓住人物性格,塑造潮剧女丑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光栅刻划机刻划系统光机电集成优化方法研究
有关越窑的几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