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国 俞青松
具体的、碎片化的知识易教易学,规律性的知识却难以被消化理解,而有意识地展开知识结构的建构并加以有效运用的学生更是少见。知识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归纳和概括,它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同时具有层次性、结构化等特点,整个知识体系是互相观照、互相联系的。学习者需要在有组织、结构化、蕴涵多重关系的良好情境中,在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的思维之中理解和把握具体知识。在2022年版新课标落地执行的大背景下,基于分科的中学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更多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描述了一种朴素的宇宙生成观,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初等数学就完美地阐释了这个观点,从少数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开始,通过定义和严格的数学推导,构建而成了一套知识体系。物理学也是借由各种理论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也就是说,学科内部存在一个整体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人们常说,数理化是一家。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物理和化学是在不同层面上对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的,虽然有时候这种表达只是某种接近数学形式的表达。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的发展常常得益于物理学提出的问题,而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革命,则往往伴随着新数学的引入。由此可见,数学与物理、化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假如我们以初中化学为例,其体系可以阐述为:自然原理→数学精神→化学概念结构→具体知识。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我们就抓住了化学学科的本质,也就有了学习的基本框架。
同理,也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也就是说,各门学科的知识既有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在学科之间也存在深刻的关联。世界是整体的,知识是互相关联的,课程综合化符合知识本身的属性。
整体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会赋予具体知识以意义和理解的力量,知识只有在结构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哪怕是初学者,也需要一个方向、一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组织各式各样的知识信息,形成一个能不断融进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潜在假设——在一段一段的知识学习后,只要给予学生少量自由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将知识统合起来。我们的研究表明,只有6%—9%的九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成知识的统合。分科设置、45分钟的课时设计、按部就班以及难度分散的教材内容编排,这些都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对此,大多数学生是无法完成知识的深度整合和结构化的,也就无法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学科素养的提升。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综合,就是要将一种结构良好的知识,以整体的、情境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组织。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基本原则、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了课程综合的理念,反映的是课改的方向。笔者以图1来表述对本轮课改的理解:
图1
结构良好的综合性资源和任务,对学生的知识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我国现有的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设置大环境下,课程综合尤其重要。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从小就开始学习二胡,并一直保持着对二胡的兴趣。这是一段丰富的综合性学习历程。在此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二胡不但增加了他的写作素材,也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我们的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能从结构良好的综合性学习中获益。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只有那种真实的学习生活,慢慢展开,充分经历,才能满足学生知识建构的需要。
《当代美国课堂教学》一书指出,事先没有理论框架,那么观察到的具体现实、生活经验、实践应用等等,其价值是有限的,因为它们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理论,我们无法有目的地去探寻,也无法赋予所观察到的结果以体系或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教学。自上而下意味着学生首先从复杂问题入手,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或学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一开始遇到的就是复杂的、完整的、真实的任务。比如,先要求学生去写作文,然后再学习拼写、语法、标点等。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强调内容结构化以及建构学习的重要性。跨学科的视角,真实、完整、复杂、有组织、结构性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是综合化教学的关键。
如何实现学科综合呢?一般可以采用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形式。
教育和学习如同盖楼,先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开始施工建设,最后是装修和布置。而概念就是这座知识大厦建构框架所需要的材料。
教师需要深入考察所教学科的所有概念,包括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定义、概念之间关系的阐释、概念上下位层级的界定,以及跨学科和终极性的哲学层面的分析,最终形成图式化的层次结构(如图2),并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以验证,形成逻辑自洽、实用的概念体系。这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是紧密相关的。
图2
一座大楼,我们看到的都是楼体表面的装修材料,而其中的钢筋框架被隐藏了起来。所以学习过程应该是:先形成以大概念为主体的概念框架,在框架的指引下,展开对具体知识的探究、学习,并努力发展和完善这样的概念框架,形成概念框架与具体知识的协同进步。
在学科综合的背景下,大概念和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综合性教学,而项目化学习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其实施难度较大,价值也更高。比如,在以“为爷爷/奶奶写一份人生传记”为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就需要主动地探索人物传记的一些写法,查阅了解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感受人生的奋斗、成长、意义,并用合适的文字把人物鲜活地描述出来。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重要的成长,也是一次有挑战性的语文训练。
2022年版新课标的落地,标志着课改逐渐进入深水区,这就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所教学科的内容进行统合,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建构中,推动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只有更多的教师看到学科综合的价值,成为学科综合的深度参与者,一个生动活泼的课改新时代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