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消化道内镜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在癌症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1]。电子胃镜检查是诊断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一项重要医疗检查手段,可以在直视下进行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广泛应用[2]。由于其检查方式具有侵入性,镜身的前进及转动等动作刺激消化道粘膜,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强烈不适感[3],放大了检查对患者产生的应激作用,使得其整体体验较差[4]。胃镜检查患者存在趋避式冲突,既存在想要确诊疾病的驱动因素,又存在逃避检查不适的心理因素,甚至有患者因强烈不适直接放弃检查,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治,因此改善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认知,加强对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研究发现[5],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本实验旨在探究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以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2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141)和试验组(N=141)。对照组患者男性84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4.33±6.28)岁。试验组患者男性80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45.42±6.1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治疗由同一组具有丰富电子胃镜检查经验的医师施行。本次研究在实验前已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2)符合胃镜检查相关指征[5];(3)根据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符合胃镜检查、检查当日保持空腹,且检查前未服用药物;(4)首次进行胃镜检查;(5)认知正常可主动配合胃镜检查。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肝、肾等系统疾病;(2)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即在检查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胃镜检查基本知识宣教,包括检查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告知患者在检查前后可能出现的感受和不适症状,检查时安抚患者并与患者交流,进行指导配合和鼓励,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1)检查前:评估患者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综合评估患者胃镜检查适应能力;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胃镜相关知识普及,包括作用、方法、流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等,提高患者对其的正确认知水平,缓解患者及家属焦虑及紧张心理,还可通过肢体接触,如握手、按摩、穴位按压等,帮助患者放松肌肉等;(2)检查中:帮助患者认识内镜室环境,消除其陌生感,缓解其拘谨、紧张等心理;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增强患者信心,促使其有效配合;帮助患者认识内镜室环境,消除其陌生感,缓解其拘谨、紧张等心理;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增强患者信心,促使其有效配合;(3)检查后:护理小组成员向患者介绍咽喉部可能因检查带来的不适甚至疼痛,不用过度在意,适当休息后即可减轻或消失,不要因此产生心理负担。检查后交流时,注意倾听患者对检查及医生交流中的反馈,引导患者回忆检查前宣教材料,增强医学知识,同时给予情感支持。
1.4.1 健康教育满意度
患者检查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值范围19~95分,并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5个等级。健康教育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2 焦虑及抑郁情况
在入组时、检查前后采用量表评价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其中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级[6]: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级[7]: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70分),重度焦虑(>70分),记录患者评分情况。
1.4.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咳嗽、流涎及腹胀等。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秩和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教育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满意度为78.01%,对照组满意度为34.0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教育满意程度比较[n(%)]
入组时,两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对照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升高,而试验组评分升高不明显;检查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s)单位:分
注: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本组入组时比较,②P<0. 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入组时 检查前 检查后 入组时 检查前 检查后试验组 14148.82±6.7451.11±9.32① 40.41±7.58①② 51.72±7.4152.23±7.40① 41.28±7.50①②对照组 14149.98±7.1856.63±8.2745.33±7.15② 50.33±7.7357.50±8.1746.00±6.72②F组间 9.35011.470 P组间 <0.0010.001 F不同时间点 5.9707.030 P不同时间点 <0.001 <0.001 F组间·不同时间点 7.4309.400 P组间·不同时间点 <0.001 <0.001
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9.7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7.4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消化道内镜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可靠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8]。患者对于电子胃镜检查的心理存在明显趋避式冲突,一方面希望通过检查获得对疾病的明确诊断,一方面又不愿面对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从而产生焦虑及抑郁的心理状态[9]。而胃镜检查的成果依赖于患者的良好配合,因此需要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整体认知,从改善心理及加强配合等方面入手,进行个性化患者健康指导[10]。本实验旨在探究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78.01%)高于对照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降低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不适程度及对检查指导过程的满意度。分析原因,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在检查前有专门的健康指导小组与患者进行交流,采用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过程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保证了双方直接交流的时间,降低了患者对检查的陌生感;采用亲情式的沟通方式,注重患者的问题与体验反馈,增强了患者对医护的信任感,使其感到被关注、被帮助,医患双方一心协力完成检查[11]。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采用肢体与言语鼓励,在患者检查时予以支持,使其掌握配合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检查的顺利程度[12]。整个过程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因此提高了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满意度,降低了不适感。孙方丽[13]研究表明,心理干预指导下的胃镜检查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降低患者不适反应,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改善患者检查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影响。入组时,两组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评分升高不明显,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两组评分较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低于入组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不良反应方面,经过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29.70%)明显低于对照组(5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原因,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在指导患者过程中引入了心理学专家的参与,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改善,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采用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指导措施与患者贴合度好,降低了患者面对胃镜检查这一应激的不适感及无助感,从而降低了心理应激水平[14]。周勤[15]研究表明,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胃镜检查可降低患者不适感,改善患者焦虑等心理状态,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联合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可降低其不适程度,改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减少检查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