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元素融入壮药学课程对分易混合式教学初探

2022-11-30 01:50温海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壮族药学课程

温海成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壮药学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其中蕴含有大量的“思政元素”内容。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关于“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号召(教高〔2020〕3号文),我们在壮药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好壮药学网络、面授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壮药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对壮族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成为医学生的自豪感。我们选择了对分易直播课堂作为网络媒介,开展壮药学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

对分易教学网站界面设置简洁明了,提供多种选项菜单助力教学,对于我们开展教学,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完成壮药学课程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我们将壮药学课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壮族民俗文化和壮药的传奇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并融入教学当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从壮药学教学中引出和壮医、中药专业相关联的问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下面笔者将在授课中采用多种方式寓思政教育于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引经据典——引用与壮药相关的典籍、诗词等,与医圣先贤对话

在对分易教学平台线上教学中,教师在直播课堂上授课,学生们通过手机或电脑直播客户端听课,教师的课程教授要同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壮药学直播课堂中,授课教师注重嵌入式教学,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引经据典,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古籍文献中的原文或古诗词引入,使课程变得更生动形象,更有趣味,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讲授解药食中毒的壮药甘蔗具有“清热解毒、解酒提神、润燥除烦、生津止渴、润肺止渴、润肺止咳、和中止呕”[1]219的功效时,授课老师巧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诗句“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2]引入课堂讲授,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还能欣赏古诗词里所描述的意境美,又把甘蔗性寒、味甜,具有清内热、除脾胃之热的功效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学生印象深刻,了解到原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甘蔗具有解脾胃内热的功效。还可引用三百多年前清期医家黄元御《玉楸药解》中“蔗浆甘寒,解酒清肺”的记载[3],进一步说明甘蔗还具有解酒提神、润肺止咳、和中的功效[1]34。教师通过引用诗词和经典著作中关于壮药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让学生了解到祖国诗词文化的简洁、优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2 采风问俗——引入丰富的壮族风俗习惯元素,传承壮族传统文化

壮药历经千百年的使用和传承,与壮族的各种风俗习惯,如传统的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礼仪、信仰、节日等风俗习惯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讲解壮药葫芦茶具有清热毒,除湿毒,通谷道、水道的功效时,可把壮族传统的药王节习俗的视频通过对分易的线上分享功能播放给学生观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壮族的药王节,又称为药师节[4],每逢药王节,广西龙胜的壮族群众就会举行上山采药活动,把采回来的葫芦茶、乌桕、田基黄、元宝草等壮药煎煮成汤水,用来沐浴,起到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的预防作用。葫芦茶临床用于治疗婴儿脓疱疮具有明显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壮族群众生活的广西农村地区,房前屋后、农田之中,都适宜葫芦茶生长,使其容易采集,成本低廉。课上有时还能遇到家乡是龙胜的学生,在线上课程时,就开放这位同学的讲话功能,让学生现身说法,讲一下药王节时龙胜的庆祝活动的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壮医药、探究壮医药历史、风俗文化的兴趣。线上课程提问学生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现身说法,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风貌,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

壮族崇尚穿着靛青色服饰,是为了适应壮族常年居住的温暖潮湿、多虫蛇的环境。在讲授解虫蛇毒类壮药的知识点时,用图片展示壮族靛青色的服饰,声音与图片的结合能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入了解壮医善于使用各种解毒药,如解热毒、解寒毒、解虫蛇毒药、解药食中毒等解毒类的壮药,既是来源于壮族民众的生活实践,又是勤劳勇敢的壮族先民的智慧结晶,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壮药在壮族风俗文化、衣食住行中都有相关的应用,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师生互动、风俗文化的融汇会让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壮族习俗,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旁征博引——引入壮医药小故事,感受壮医药文化之美

壮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在讲授壮药的采收、加工、临床应用、古方、验方等相关知识点时,可穿插进不同的相关联的小故事,并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采用对分易网络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程阶段、知识点,授课教师提前将相关音频、视频导入平台,这就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诸多方便,丰富了上课的内容。

在授课中音频、视频案例的选取对于教师授课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笔者选取流传于民间老壮医的治疗经验案例、使用壮药的小故事,把壮药的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炮制加工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影像和声音的恰当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接受到壮药知识的熏陶。选取的小故事视频主要是以授课教师自己录制的为主,如将野外见习时带教老师和学生采集壮药的过程录制下来,授课教师和学生一同入镜,增加了学生们对野外采药的期待和兴趣,让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更高。有时教师也会选取网络上的资源,诸如《中华本草》《本草中国》等视频短片,这些将故事融入草药知识的视频,让学生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本草的魅力,又从故事中感受到致力于药草的炮制加工研究的药工们、药师们的本草精神、工匠精神。

将壮药的故事融入课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课下可让学生们自己收集壮药故事的音频、视频资料,上传到对分易课程资源栏目,作为学生的平时作业,上课时再讲述分享给同学们,增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更有学有收获的成就感。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小故事融入壮药知识,让壮药学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4 结 语

壮药学作为壮医学的特色课程,有其独特的壮族民俗文化、地理环境背景,壮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备课时教师应积极挖掘壮药学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如壮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壮医药工的工匠精神等。在壮药学课程对分易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引经据典、采风问俗、旁征博引,让壮药学课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5]更加鲜活起来。结合对分易网络平台的多种模块功能,教师既可以线上与学生连麦对话,让学生提问、发弹幕、抢答,又可以线下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互评作业,还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上传壮药学课程相关资料,从word 文档到短片微视频等均可以与学生们共同分享。教师将课程的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课程之中,教者愉,学者乐,寓教于乐,教学相长[6]。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壮药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着力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文化素质,更好地发挥教学育人的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猜你喜欢
壮族药学课程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Cat’s book》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