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新,劳祎林,陈 炜
(1.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其具有高发病率及低治愈率、易复发等特点,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1]。当前,由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各种各样的生活、工作压力,致使血管性头痛发病率逐渐增高。血管性头痛患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部疼痛,有时伴随恶心、呕吐、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导致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头痛”病名源于《黄帝内经》,血管性头痛根据其症状可归属“头痛”病范畴。近年来予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中医认为头痛病机可分为虚实两部分:即所谓“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病因为气血不足、肾精亏虚、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血脉瘀阻、风寒侵袭等。大多数医家认为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乃风、火、痰、瘀、虚五端,主要病机在于清窍阻塞、精血不足、脑失所养。王震[2]将血管性头痛分为肝郁气滞致风火上扰、气滞血瘀致脑络阻滞、肝火上炎致脑窍不利三个方面。王芳等[3]将血管性头痛分为肝经风火、肝热血瘀、痰浊内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五个证型,认为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临证应结合具体病情,标本兼治。张元兴[4]认为血虚肝旺是血管性头痛的重要病因,主张养血柔肝以治之,兼顾调畅情志。邱莉芳等[5]认为血管性头痛乃肝阳不舒、失于条达所致,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特点,其本为阳虚,标为阴寒凝滞,经脉不通,使用温通肝阳、疏肝柔肝法,可促进肝气升发以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1 中药汤剂 刘洪峰等[6]自拟四物头痛根芷汤(组成: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白芷、葛根等)治疗2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对照组28 例患者服用养血清脑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邱璐等[7]治疗合并高血压病的血管性头痛患者,用九味羌活汤加味(组成:羌活、炒苍术、防风、川芎、细辛、白芷等)治疗,疗效显著。唐华等[8]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102 例,治疗组51 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桃仁、白芷、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等)治疗,对照组51 例患者单纯服用尼莫地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和伴发症状方面有良好效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岳丽丽等[9]治疗50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观察组25 例予以温胆汤加减(组成:半夏、白术、陈皮、厚朴、竹茹、天麻等)治疗,对照组25 例患者给予苯噻啶片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周映君等[10]报道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治疗组28 例予川芎茶调散加减(组成:荆芥、川芎、防风、白芷、薄荷、细辛等)治疗,对照组28 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29%(P<0.05)。刘启廷予自拟活血解郁汤(组成:当归、川芎、石菖蒲、郁金、全蝎、蔓荆子等)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11]。
2.2 中成药 陶录岭[12]报道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观察组50例予丹珍头痛胶囊加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结果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秀廷[13]报道将111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头痛宁胶囊(组成:土茯苓、天麻、制何首乌、当归、防风、全蝎)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优于对照组(8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值及血管脉动指数值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鞠保顺[14]应用脑安颗粒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30 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30 例予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林亚明等[15]报道天麻醒脑胶囊(组成:天麻、地龙、石菖蒲、远志、熟地黄、肉苁蓉)具有滋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效,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荣艳红等[16]予头风痛胶囊(组成:绿茶、白芷、川芎)联合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61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对照组61 例患者单纯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优于对照组的83.61%(P<0.05),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β 内咖啡肽(β-EP)、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 物质(SP)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3.1 针刺法 苏俊秀[17]报道予以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穴位取风池(斜刺)、双侧金门穴(直刺)配合局部取穴(巅顶痛取百会、通天、行间,前额痛取上星、头维、合谷等)等,可疏通经络之气,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官陈迎[18]用浮针(从上臂外侧中央段进针,针尖自上至下刺激患处,沿结缔组织深入,行针深度以套管全部埋入为宜,进针后针刺局部扇形扫散,频率约为每分钟100 次,持续2 min,后将塑料套管留在患者皮下,抽出针芯,进行固定治疗,5 h 后取出套管)治疗26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常规组31 例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均匀地提插补泻手法刺激患者百会、太阳等穴位,留针30 min),结果浮针组治愈率为64.52%,优于常规组的38.71%(P<0.05)。马坤琴等[19]报道运用刺血疗法(近端选穴:太阳穴、大椎穴;远端选穴:委中穴、井穴;特殊部位选穴:耳尖放血、压痛点放血、循经放血等)进行点刺、刺络拔罐等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双梅等[20]使用蒙医放血疗法(在人体浅静脉的指定部位用民族特制的放血器械引出病血)治疗34例血管性头痛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头痛程度、头痛的面积、头痛的时间及次数等主要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头晕、恶心、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亦大幅度缓解。霍布仁巴乙拉等[21]予观察组81例血管性头痛患者规范的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81 例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益脑宁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8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瑞海[22]用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286 例,局部取穴:百会、头维、太阳、翳风、率骨、风池等,远端取穴:合谷、外关、列缺、阳陵泉、太冲、足临泣等,得气后接电针机留针30 min,疗程结束后,痊愈158 例,有效94 例,好转2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王毅等[23]运用针刺(虚证选用皮内针和实证选用毫针,取穴方法:远近配穴法)治疗53例血管性头痛患者,设为治疗组,对照组53例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养血清脑颗粒,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推拿按摩法 袁学雅等[24]将8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平衡松解术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发作次数及减少持续时间方面效果更好。
江暄等[25]观察川芪止痛汤联合针刺治疗风湿夹瘀证血管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57例服用川芪止痛汤(组成:川芎、黄芪、白术、地龙、赤芍、当归等)治疗,观察组43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根据头痛部位分经取穴,巅顶疼痛者取百会、四神聪、太冲等,额部疼痛者取印堂、头维、合谷等),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 min。结果发现观察组单次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川芪止痛汤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张亚男等[26]将96 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 例,两组均用循经针刺(根据头痛部位分经取穴:枕部头痛取后溪、天柱、风池等穴;颞部疼痛取阳辅、率谷、外关等穴)治疗,治疗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在头痛缓解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克俭等[27]应用浮针配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30例,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90%。韦丽杏[28]运用中医汤药联合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其中对照组43 例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风通络汤(组成:生牡蛎、珍珠母、赤芍、当归、枳壳、红花等)加减联合针刺(近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结合,根据部位分经取穴)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通过从“整体观念”“分经论治”“六经辨证”等理论认识和辨治血管性头痛,辨证用方,单独或者灵活联合使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减少或者降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生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虽然中医药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不足,如目前关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中医药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较多,但普遍属于小样本、存在一定程度偏倚的临床研究,缺乏具体疗效机制和客观指标分析,缺乏大数据、多样本的基础研究。因此,在今后研究中要侧重对血管性头痛发病机理的探讨,通过观察客观指标评估疗效,以期为中医药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有效性提供更有力的实验数据,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