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新采用平调气机升降法治疗眩晕经验

2022-11-30 20:24王睿弘蔡业峰倪小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葛根天麻气机

王睿弘,蔡业峰,2,3,倪小佳,2,3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3.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120)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学“眩晕”病的范畴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头晕和眩晕。头晕指的是空间定向能力异常而不伴有运动感觉障碍;眩晕是指在自身不运动时,运动与感觉发生扭曲[1-2]。此外,头部昏沉、胀闷、两眼发黑等症状也可按中医“眩晕”病来论治。眩晕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3],中医药治疗眩晕在临床疗效和改善症状上有独到优势。

黄培新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黄培新教授临证擅用平调升降之法论治眩晕病。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升降失调与眩晕发病

升降变化的恒动观是中医认识人体的理论依据之一。自然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人身之阴阳气血亦然。《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维系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阳气上升以奉头目,浊阴下降而走二阴,升降有度,气机通利。反之,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清气在下,阳气不举;浊气在上,阴邪内蕴,则为阴阳反作,百病由生。

黄培新教授认为,眩晕病因可以归纳为升降失调,多由阴阳反作,清浊逆乱而发。脑居人之巅顶,为一身清气所钟,清阳上发,脑窍通利,则头目清利,神机如常。眩晕病可因阳气升举不及,气机上逆太过,或浊阴内阻不降,以致脑窍不利,为升降失调之患。阳气升举不及者,肾气不足,精亏髓减,脾胃虚弱,后天亏损,气血生化无源,无力上奉,清阳失布,脑窍不养,髓海不足则眩晕发作,如张景岳所谓“无虚不作眩”。气机上逆太过者,下焦亏虚,阴气自半,肾失摄藏,以致水浅不养龙,肝木不养,疏泄无权,气机郁滞,化火上冲,或肝阴内耗,阴不敛阳,阳升风动,亢逆犯上,脑失清净而作眩晕。浊阴内阻不降者,素体亏虚,气机阻滞,运化无力,浊邪内生,痰湿蕴结,因风、火而动,上蒙清窍,如《丹溪心法》所谓“无痰不作眩”、《古今医统》云“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皆为升降失调之弊。

升降失调,责在肝、脾、肾三脏。肝主疏泄,行少阳木令,以升发气机。肝气不和,疏泄无力,阳气不布,以致升发不及;或木郁化火,阴虚阳亢,肝气亢逆,以致升发太过;或气机郁滞,痰瘀胶结,阻滞脑络,以致浊阴不降。脾主后天,为生化之源。脾气虚弱,生化无源,气血亏损,无以上奉,故清阳不升;或运化无力,水湿内停,痰浊内蕴,故浊阴不降。肾主先天,为元气之根。肾阳不足,一身元阳衰败,阳气鼓动无力,升举无权;或肾阴耗损,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虚阳上扰,升发逆乱。

总之,眩晕发病诸端可归纳为升降失调,责在肝、脾、肾三脏;治疗需平调升降,调理肝、脾、肾三脏。

2 调理升降,以平为期治疗眩晕

治疗眩晕应以平调升降为原则,围绕肝、脾、肾三脏论治。缪希雍指出:“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素问·气交变大论》云:“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黄培新教授在临证中以平调升降为则,兼理肝、脾、肾,治疗上分为健脾益肾、豁痰定眩,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以及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三类治法,并随证加减,重点在调和气机升降。

2.1 健脾益肾,豁痰定眩脾肾不足者,阳气鼓动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清阳无以升举,脑窍失养,兼有痰浊内阻,因风作动,风痰上扰,浊阴不降,清窍不宁而作眩晕。脾肾不足兼痰浊内阻的病证特点为:眩晕常伴有天旋地转感,在体位改变、颈部转动时易发或加重,此即风行动摇之象;眩晕易反复发作,病势缠绵,伴胸闷、恶心、呕吐等,舌苔多白或白腻,脉象多见滑、细、弦,为运化无力致痰浊内阻不降之证。因脾肾不足,风痰上扰清窍,其人眩动不止,如坐舟车之状,常见于后循环供血不足和颈源性疾病所致的眩晕[4]。

治疗此证以健脾益肾、涤痰开窍、熄风定眩为法。补益脾肾以充实阳气之源,清阳升发以养头目,熄风豁痰以通达清窍。处方药物基本组成为:党参30 g,茯苓15 g,白术15 g,法半夏15 g,石菖蒲15 g,天麻15 g,淫羊藿15 g。其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运中州,扶阳气之源;法半夏、石菖蒲涤除痰浊,通降浊阴;辅以天麻熄风定眩,祛风通络;淫羊藿补益肾阳,鼓舞阳气。

临证加减法:下焦不足、肾元亏乏者,常可见血压偏低,可酌以益智仁、巴戟天、肉苁蓉温补肾阳,或以山茱萸肉、墨旱莲、女贞子滋补肾气。痰浊内阻,胸闷恶心,舌苔厚腻者,再入砂仁、藿香、白豆蔻芳香化浊。颈项不利,因颈椎、血管等病变出现颈性眩晕者当重用葛根。《伤寒论》谓:“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颈项为太阳经循行之所,葛根为解太阳经病邪的要药,再合白芍、玉竹可缓急柔阴,舒解颈项。肝风内动者,加入龙骨、牡蛎重镇平肝,兼有实热者可用石决明平肝清热。风动于内者还可用“治风以治血”之法[5],以当归、地龙活血通经。眩晕久作,心神不安,眠差难寐者,可合黄连、肉桂交通心肾。现代研究表明,葛根的有效成分通过调节基因表达、稳定细胞内离子和抗细胞凋亡等途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7]。而葛根素能降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多靶点协作调控参与负向调节炎症[8-9];化痰类中药如半夏、石菖蒲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10],运用白术、天麻、法半夏等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11]。

2.2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肝肾不足者,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升发太过,扰乱清窍。肝肾不足兼肝阳上亢的病证特点为:眩晕且见头昏、头胀、头痛等不适,烦躁,舌红,苔黄,脉弦细,常见于高血压和颅内动脉瘤等病。高血压病患者常见头晕症状,部分眩晕患者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时提示颅内动脉血管瘤,可因血压波动导致动脉瘤破裂和颅内出血,甚者可危及生命。虽然手术是目前唯一根治动脉血管瘤的方法,但中医药治疗能改善眩晕症状并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治疗此证以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为法,以调整升发太过之弊,从而改善眩晕症状,稳定血压,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12]。处方药物基本组成为:天麻15 g,钩藤15 g,白芍20 g,牛膝15 g,杜仲15 g,砂仁5 g,浙贝母10 g。其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潜阳降逆;白芍柔肝敛阴,以缓肝急;牛膝引气血下行,以泻上逆之势,并有活血之功;杜仲补益下焦,以壮肝肾;砂仁、浙贝母豁除痰浊,通利浊阴。

临证加减法:肝阳上逆者,以龙骨、牡蛎、醋龟板重镇平肝,镇潜肝阳,以制亢逆。素体壮实、阳热内盛者,可再入清肝泻热之品,以黄芩、生地黄、菊花清泻肝胆,茵陈疏肝热,石决明平肝阳,羚羊角熄肝风。素体不足、下元虚衰者,当加入补益之品,如墨旱莲、女贞子,合为二至丸以济肝肾之阴,或加山茱萸肉、益智仁补益肝肾,摄藏浮阳。烦躁不安、夜难入寐者,以玉竹、麦冬养阴,珍珠母宁神,黄连、肉桂交通心肾。还可加入海藻、豨莶草清化痰浊,活血通络,涤痰化瘀。现代研究表明,天麻钩藤汤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调节甘油磷脂、鞘磷脂等代谢来改善高血压,降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13-14];天麻提取物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水平[15];天麻钩藤制剂对于隐性高血压也具有治疗效果[16]。

2.3 补中益气,升发清阳中气不振者,清阳虚弱,升举无力,气血衰乏,精微不布,上窍失养,眩晕自作。中气不足而清阳不升的病证特点为:眩晕症状多呈头部昏重、两眼发黑感,伴见乏力,汗出,畏风寒,纳不佳,舌淡,苔薄,脉沉细。颅内动脉狭窄、供血不足或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贫血、直立性低血压等患者可见此证。此外,部分患者可见头部昏沉、胀重,睁眼无力,额部沉重,昏昏欲睡等不适,舌苔多见白或腻,脉细弱。此为清阳不升,复因风寒湿邪蒙蔽上窍所致,影像学检查可提示慢性鼻窦炎性病变。

治疗此证以健脾益气、升发清阳为法。处方药物基本组成为:黄芪45 g,党参30 g(或生晒人参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5 g,柴胡10 g,升麻10 g,葛根30 g,羌活10 g,防风10 g。方中重用黄芪以扶阳升清,托举阳气;党参或生晒人参可补脾益气,扶助中州;茯苓、麸炒白术健脾扶中;升麻、柴胡、葛根升发阳气;羌活升阳利窍,清利头目,豁除阴邪。

临证加减法:风寒湿蒙蔽、头目昏重者,可见于慢性鼻窦炎,酌加独活、荆芥、藁本祛风胜湿及升发清阳,蔓荆子、苍耳子通利清窍。昏重不适以面额部为甚者,病在阳明,以白芷祛风散寒,燥湿止痛。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供血不足者,可认为有痰瘀胶结、脉道不利、气血不行之弊,在重用黄芪行气活血之余,可加入桂枝温经通络,合白芍以调和营卫;酌加赤芍、川芎、毛冬青、三七以活血化瘀,或以法半夏、石菖蒲、浙贝母豁痰化浊,通利浊阴。肾元不足者,可加淫羊藿、巴戟天、益智仁、肉苁蓉之属以壮元阳,或以山茱萸肉、墨旱莲、女贞子之类以滋肝肾。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正向调节肌力,而黄芪与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配合能下调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微循环,并使血液动力和血管壁的弹性恢复正常[17]。

2.4 综合调治,调畅气机眩晕患者常可见焦虑、抑郁,或因久病不愈而出现情志低落等,伴有眠差、胃纳不佳、胸闷等症。黄培新教授认为此为肝脾不和,气机不顺,升降出入无权所致。治疗时应嘱患者放松心情,减少思虑,避免刺激,以免进一步扰乱气机。药物治疗以疏肝健脾为法,常用四逆散疏肝行气,四君子汤健脾扶中,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散结,交泰丸交通心肾,甘麦大枣汤宁心安神,随证可配伍郁金、素馨花以行气解郁,牡丹皮、栀子以清泄郁火,诸药合用以调和肝脾,调畅气机,调理升降出入运动。

3 验案举隅

3.1 脾肾不足、风痰上扰之眩晕案患者欧某,女,56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6个月”于2018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反复头晕,伴天旋地转感,不伴有头痛、耳鸣,无肢体乏力,纳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示:右侧椎动脉全程纤细,考虑为发育变异;颈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示:颈3~7椎间盘膨出,颈椎退行性病变。既往有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病史。否认过敏史。

黄培新教授看过患者后,指出患者的中医诊断为眩晕(辨证属脾肾不足、风痰上扰),西医诊断为头晕和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以补益脾肾、涤痰开窍、熄风止眩为法,处方如下:熟党参30 g,茯苓(云苓)、白术(麸炒)、法半夏、石菖蒲、天麻各15 g,葛根30 g,白芷15 g,玉竹、白芍各20 g,广藿香15 g,白豆蔻5 g,大枣15 g,炙甘草5 g。共14剂,1剂药服2 d;水煎服,每次煎煮约300 mL,早晚饭后温服。

2018年11月28日二诊:患者眩晕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效不更方。用药如下:熟党参30 g,茯苓(云苓)、白术(麸炒)、法半夏、石菖蒲、天麻各15 g,葛根30 g,白芷15 g,淫羊藿(仙灵脾)、盐杜仲各15 g,巴戟天30 g,大枣15 g,炙甘草5 g。共14剂,1剂药服2 d;煎服法同上。2018年12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头晕症状明显缓解,嘱患者可继续按此方服药,后未诉再发。

按:患者眩晕症状以头部昏重、行步漂浮、脉滑等为特点,影像学结果提示后循环及颈源性病变,辨证为脾肾不足、风痰上扰。患者眩晕因脾肾气虚,阳气升举无力,上窍不养,兼有运化无力,痰浊不降所致,属阴阳升降失调之弊,治疗以升清降浊为原则,需补脾肾、升阳气、祛风痰。两次就诊处方均以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石菖蒲、天麻等6味药为基础,此6味药兼具健脾升清,豁痰降逆之功,是治疗脾肾虚弱、风痰上扰之眩晕的基本搭配,再加入葛根、白芷以解颈项之患;玉竹、白芍柔阴缓急;淫羊藿、杜仲、巴戟天补益下元,鼓动肾阳;藿香、白豆蔻芳香化浊,豁利痰湿;升麻升发阳气,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调升降之机,诸药合用而取效。

3.2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痰湿阻滞之眩晕案患者林某,男,53岁,因“反复头晕4年”于2019年2月21日就诊。患者反复头晕,呈胀闷、昏沉感,偶有头胀痛,以颞部、后枕部为主,伴有头部麻木不适,淡红舌,苔色薄白,脉弦。外院行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示:脑动脉硬化早期。颈动脉彩超结果示: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层稍增厚。椎动脉彩超结果示:双侧椎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近段、无名动脉等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MRA检查结果示:(1)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脑缺血灶;(2)侧脑室旁脑白质变性、轻度脑萎缩;(3)右侧椎动脉较对侧纤细,拟为先天发育改变,余颅脑MRA检查未见异常。

黄培新教授结合患者症状表现与影像学检查,指出患者的中医诊断为眩晕(辨证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痰湿阻滞),西医诊断为头晕和眩晕。治疗以升发阳气、豁痰化浊为法,具体处方如下:羌活、独活、酒川芎、蔓荆子、藁本各15 g,防风15 g,葛根30 g,白芷15 g,淫羊藿(仙灵脾)15 g,广升麻10 g,白豆蔻5 g,广藿香15 g,大枣15 g,炙甘草5 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300 mL,早晚饭后温服。

2019年2月28日二诊:眩晕症状较初诊时改善,守前方再服14剂,1剂药服2 d。水煎服,每次煎煮约300 mL,早晚饭后温服。

2019年4月11日三诊:患者头晕及昏重感减轻,偶有头部麻木感,舌脉同前,证属阳气不升,营卫不和,治以升发清阳、调和营卫、益气通脉之法。处方用药如下:黄芪(北芪)45 g,桂枝15 g,白芍30 g,当归、威灵仙、豨莶草各15 g,葛根30 g,白芷15 g,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天麻15 g,羌活15 g,炙甘草5 g,大枣15 g。共14剂,1剂药服2 d。煎服法同上。2019年5月22日电话随访,患者诉服药后头晕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因中气不足,阳气不升,浊邪蒙窍而发眩晕,症状多呈昏沉重着感,影像学可见动脉硬化、狭窄、供血不足、多发性脑缺血灶等,此即为阳气升发不及,脑府失养的表现,治以升举清阳、补益气血。故初诊、二诊时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重用风药以升发头目清阳,豁除风寒湿邪,配伍葛根、白芷、升麻以升发阳气,祛邪利窍;白豆蔻、藿香芳香化浊;淫羊藿鼓舞肾阳;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三诊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活血,通行阳气,调和营卫;加入当归、威灵仙、豨莶草以养血行血,天麻、钩藤、龙骨以平肝熄风。

4 小结

以上总结了黄培新教授以平调升降法论治眩晕的临证经验。导致眩晕发病的原因较多,中医药论治眩晕应发挥整体观的优势,着眼全局,抓住阴阳升降失调的关键病机进行论治,以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在临证中应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治疗以调畅一身之气机,还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研究成果,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葛根天麻气机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便携电子打气机
治感冒发烧 葛根效果好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