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及认知的深化

2022-11-30 11:21陈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定义学科理论

陈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体育教学部 福建 厦门 363105)

前言

我国关于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方面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体育院校中全部的运动训练学所通用的教材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体育部分和关于体育的科学词典中都有着关于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界定的内容。而对于国外文献中,本文的研究更加侧重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育强国中苏联、美国、德国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教材。

1、运动训练核心概述

运动训练作为竞技体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能够真正实现经济、体育、社会职责中关键的活动所在。运动的训练,业界会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等一系列的行为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真正完成及时和职责。因此,运动训练者自身行为目标以及运动训练组织行为和训练行为等一系列的元素,会构建成关于运动训练活动中的一种核心的架构。其中,运动训练的从业者是基于竞技体育的从业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的社会分工是能够积极参与到运动成绩、社会生产、再生产、运动成绩这一社会体系中。运动训练的从业者行为目标是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能力和经济状态,从而发挥出更为理想的运动成绩。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的要求,运动训练的从业者务必要从加强其体能训练方面入手,还要组织更多的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在比赛中展现自我,获得理想的成绩。因此,运动训练以及参加竞赛作为两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实现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目标,并不断地提高运动员自身经济能力,相关从业者也务必要基于训练原则、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一系列的方面入手,构建成熟有效的训练实践机制。

2、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认知的深化

2.1、对运动训练学本源性特征确认

在体育学的相关理论体系中,由于大量的学科内容都是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例如,在涉及到运动生理学中,某学科是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中的某些科室解剖学等等。因此,运动学并没有成熟的某学科,而是源于许多运动训练活动实践,并且伴随着一系列运动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提升,也逐渐充实完善起来的一种学科运动。训练实践的活动是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所开始的。随着一系列实践活动的不断重复和深入,人们的理性认知也变得逐渐丰富,开始在思考和总结技术动作,探寻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这过程中,开始形成了如田径、篮球、体操等一系列不同项目的理论知识。直到20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不同体育项目中的训练活动会有着同样的特征与规律,而这些规律甚至可以覆盖所有的运动项目。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于运动训练的内容、负荷、方法安排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也在人体科学、人文、社会教育、科学等一系列领域大量吸收了相关研究成果,开始构建出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追本溯源,运动训练理论会直接元其余训练的实践理论。换言之,会与体育学理论体系中许多学科相比较,是本源性,也将成为运动训练学中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

2.2、运动训练学任务认知的不断深化

基于理论层面的角度给予明确运动训练学中医系列的学科研究任务也将成为了学科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在早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所涉及到的运动训练学定义以及学科。开展学科的研究任务时,多为罗列研究内容的一种外延性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运动训练原理这一课程中表示,相关运动员培养的基本形式和训练形式中实现运动员培养方面的总和。在1983年所出版的德国体育学科辞典中,认为运动训练学是一种包含着运动目标、训练原则、训练项目、训练方法等一系列认知的总和。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使用一种罗列内容的外延性思维模式去概括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相对肤浅的认知。而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逐渐将运动训练学中的一些学科的研究任务集中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内容,而这种具有内涵式的目标定义,相比于以往外延式的目标而言也有所进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家学者也开始将运动训练学的一些学科研究任务侧重于揭示内在的客观规律。早在1990年过家兴主编所编撰的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并且揭示运动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质的学科。2006年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这个教材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并且在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中,将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与揭示运动训练客观规律,这两方面保持并列的状态。进一步明确学科理论对于运动实践的指导意义,随后在2012年和2017年的相关教材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知的确认,从罗列内容的外延式定义逐渐发展到强调本质属性的内涵性定义。这一次又一次的学科丰富,更体现出了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对于运动训练学认知的不断深化,更为这一学科的实践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3、对运动训练概念的基本定义

早在20世纪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都能够看出许多专家学者或将运动训练定义为一种过程,或是具有综合性的活动,并且在具体的释义中,也包括着对于运动过程、训练内容、训练目标,提出了特定的条件,其中也明确标出了为达到更高的运动成绩而做出的准备,以及要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等一系列的表述。其中,德国学者汉磊表示,运动训练是为了达到更高或是最高的运动成绩所做出的一系列准备。在运动训练这一文章中也认为运动训练要根据科学,特别是要根据教育学的一系列原则,进行有计划、系统性、能够提高成绩能力的一系列运动完善的过程。由于定义项的外延以及被定义项外延需要保持相同的状态,这也是逻辑学定义思想规则质疑。根据上述的文献分析中,对于两组关键词的定义也做出了特殊的要求。通过具体分析中发现,上述的表述,虽然都是对于运动训练者最为理想的愿望,但并非是能够实现运动训练的客观必要条件,而是将一些非必要的条件列入其中。因此,中国学者很快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早在1986年所编撰的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的相关教材中,对于这一关联词组也进行了重新的修饰。认为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指导以及运动员亲自参与下,为了不断的提高,并且保持运动员当前的运动成绩而专门所组织的一系列受教育的过程,而这一词条能够更加客观精准地定义运动训练这一过程。

3、运动训练理论核心概念理论共用另解

当概念的体系十分清晰,原理体系分明,再加上推倒的体系完整时,一个训练的理论体系则可独撑门面。基于运动训练学,这一原理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当时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选手周洋在夺得1500m比赛金牌以后,当时的现场记者在邀请他谈论获奖感言时,周洋曾明确表示,在获得竞拍以后,心情改变了许多,变得更有自信了,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这些真诚的话语并没有引起责怪之意,反而让民众对他的真诚大加赞扬。不可否认的是,奥运金牌虽然有着很重的分量,奥运竞技也会有着很大的挑战性,并且其中充满着偶然性,但也是最为透明的。在裁判员和观众的注视下,按照预设的规则有序的进行全部的进程,是有着无可置疑的公正性。因此,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中,金牌也是做出的一种激荡的捷径。正是因为这意义,人人都会表示一块奥运金牌的分量,重于10个博士学位证书。而为了获得一块奥运金牌,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更是可想而知的。在体育领域,训练和竞赛永远都是一种刚性的事物,在面临训练竞赛中分析、描述时也永远是一种柔性的说辞,但两者的成功却永远不是可以更改的事实。对于运动和竞赛中的一种分析和描述,往往会存在一种误判谬之的可能。而这种对比恰好反映出了哥德借魔鬼之口所说出的那个至理名言,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在这过程中,可以肯定地表示,运动训练理论的存在不能完全解决运动中所有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教练员去实现近期短期的获奖目标。但仍然有学者表示其理论内容具有实践性。而在作者看来,一种真正的理论作用于人的思想、思想的转变时,却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个人接触到一个理论时,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有所理解和应用。而真正能够理解一种理论时,前提是要有着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积累思想风格,并且真正付之于实践。由此可见,理论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但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从而促使其思想发生变化,去改造事态。例如,在第一训练原理中,会涉及到社会运作的思路问题,而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有所领悟之前,往往会凭借相对耳线原理,本身却无法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若是教练员正统的这一原理,并及时转换其训练思路时,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员的训练水平。

4、结论

总而言之,理论研究务必要针对客观实际的问题,对于运动训练学也不例外。训练作为一种实质性的问题,不仅是简单方法手段的选择,更要包括一种基本导向的制约。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选择,也是运动训练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建设,更是构建运动训练学理论中的基石所在。

猜你喜欢
定义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定义“风格”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