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浅谈紫砂作品“梅桩壶”的创作理念

2022-11-29 08:03王六初
江苏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梅枝制壶知己

王六初

(宜兴 214221)

中国人都爱喝茶,泡茶用什么茶具,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但大多数人都绕不开一把紫砂壶。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誉,它产于江苏宜兴。宜兴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水土肥沃、物产丰富,人们的生活也相对的悠闲和放松,文人雅士云集于此,游山玩水、吟诗作曲,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紫砂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雅致感。随着生活品质和工艺水平的提高,紫砂壶更是逐渐脱离传统实用器的范畴,具备了赏玩收藏的价值,既能提升饮茶的空间氛围,让人在泡茶间感受到美感和意境,还能让人们在把玩和使用紫砂壶时激发美好的想象,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1 紫砂壶“梅桩”的造型设计

“暗香疏影”特指梅花,梅花临寒盛开,被古人认为可冠群芳。文人以梅为诗、以梅入画,发展到紫砂领域,制壶艺人以一段古拙的梅桩为壶身,以梅枝、梅花为装饰,成就了紫砂花器中的经典。如清代花器制作大家陈鸣远、杨凤年所制“梅桩壶”留存至今,现当代的朱可心、汪寅仙、裴石民和何道洪等艺人都曾制作过精美的“梅桩壶”。欣赏此把“梅桩壶”(见图1),可谓茶室中最吸睛的明星:壶钮以一小段梅枝为造型,细节丰富,几朵梅花向壶盖延伸,自在天真;壶盖内嵌而与口沿持平,烧造难度大,却恰到好处,可更好地保存茶的香气;壶身较高,并且有凹凸变化,稍有处理不当便容易受力不均而烧制变形,作品形态稳固,有如天成;壶嘴与壶身暗接,犹如从壶身上生出的枝桠,虽为一节梅枝,却达到了出水爽利与收水利落;壶把仿佛虬曲的梅枝,适于持握,得心应手,如同身体的延伸。纯熟的制壶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思维,将花器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梅花、梅枝采用贴塑技艺,将薄泥图案贴到器身上后对花型进行修饰,以达到整件作品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此壶选用黄龙山原矿老紫泥,尤其适合泡红茶与普洱这类全发酵茶,而且养出包浆的紫砂壶更加具有玉质温润之感,“水色”十分好看,是宜泡茶、宜养壶的佳品。整壶表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意境,将梅桩苍劲古拙的气质展露无遗,整壶做工精细、造型得当、浑然天成。

图1 梅桩壶

2 紫砂壶“梅桩”的自然意境

梅花傲雪凌霜,自古就象征着不趋荣利、坚强、高雅、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民间也是传春报喜的象征。古诗词中“梅”的意象颇受诗人、词人的青睐,吟梅诗词甚多:“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梅在每一季的美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白梅春天结果,初夏青梅打下来后整个盛夏就只有满树的绿叶,到了秋季枯黄散尽全部叶子,而在冬天白花从光秃秃的褶皱树枝上突如爆炸的烟花,开得满树、满枝都是。更为奇绝的是,梅的知己必是冬的清寒。梅是纯粹,它的知己也当是纯粹。它自身色清,如皓月明净;它又香气幽幽,恰如文人淡志。而它所爱的知己也足够清、淡、薄、疏,那对方的一切都不要多、不要满、不要艳、不要亮。有一刻真觉得这样的相遇很苛刻,然而事实上梅花开在深冬,而深冬总是清寒、空寂、疏离,它们的相遇更像在成就彼此,最后相逢一刻寥寥一笑,长存于心。于是不为人喜欢的寒冬不寂寞了,梅也有了寄托,人生莫如是,寻找知己并非一种喧闹的行为,天地无声,各自静谧,灵魂相同的人终会相遇。身为一名传统手艺人,壶便是知己,若再能遇上欣赏自己作品的三两好友,便更加心满意足了。自古文人多爱梅,在如今依然有人爱梅、寻梅,视梅为知己。王阳明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说你没看到这朵花时,花在你心中寂静无色;当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便鲜妍明媚在你眼前。人与梅亦如是,平常岁月如意顺遂时,我们也不大容易想起梅,梅亦鲜少生长在人们的周遭。可是当受挫丧气时,会想起“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宽慰自己;当沉寂无人识时,会选择“寂寞开无主,只有香如故”来不断精进;当茫然无措时,又从梅的“独从末路见精神”中突破自己。紫砂壶“梅桩”表明了在制壶之路上坚持初心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想借它来鼓励壶友们,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敢于面对困难,因为转机终会到来。

3 结语

如今,紫砂壶被人争相追捧,在各大艺术拍卖场拍出天价,紫砂艺术的繁荣得益于它的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这包含了历代制壶艺人的技艺和智慧,历代文人的参与也是功不可没的。正是因为文人雅士的知识、文化与匠人的经验、技能相融合,才能让紫砂壶表现出更多的新意,为紫砂壶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才使紫砂壶摆脱传统实用器的范畴,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爱茶人而言,拥有一把好壶就如同拥有一位知己,陪伴了春夏秋冬,壶上包浆见证岁月的积淀。

猜你喜欢
梅枝制壶知己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最美中国画100幅 》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知己红颜
病梅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高适同路逢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