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学习中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班级中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那么在整本书阅读推进中,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更深入呢?我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力、理解力和思辨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一、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整本书时,梳理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写阅读日记时,可以让学生每读完一章便把本章节的主要内容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写下来,整本书读完后只需借助自己的阅读日记便可以梳理出故事情节,画出故事情节图。这样能让孩子在归纳中提升概括能力。
二、关注情节波折,记录阅读心情
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常以一波三折的情节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阅读这一类型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日记中记录自己阅读中的心情变化。如,段凯尧写道:爱德华真幸福,有一个如此疼爱他的小主人,我不禁有些羡慕起他来;当他被坏男孩随意抛掷的时候,我又为他感到愤怒和无助……当孩子用这样的笔触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时,他的感受力,阅读力,理解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联结生活体验,记录阅读感受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故事,阅读这一类作品很容易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故事想开去,可以思考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可以联系生活,回忆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遭遇;可以设想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等等。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在思考中锻炼思维力,在与生活与自己的联结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共情力。
四、聚焦主要人物,品评人物形象
儿童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热心善良的,重情重义的,柔弱却正直勇敢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撰写阅读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对人物形成立体丰富的认识。
五、链接相同人物,比较形象异同
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相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赋予了这个人物不同的形象。阅读这些书籍撰写阅读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物形象的同時,链接已知的故事,唤醒对这个人物已有的认知,与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故事内涵,联结生活,类比人物,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撰写出风格各异,新颖独特的阅读日记,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