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璐璐
幼儿园课程本质上是办园理念的承载体,它是幼儿园基本价值取向的行动方案。从内容上讲,幼儿园课程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是从根本上保证幼儿成长与发展方向的手段。课程建设的本质即是要通过对教育教学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规范、要求和引导,以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本土资源与园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合理利用各种各类的课程资源,为幼儿创设发展与学习的情境和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方向更加清晰和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的僵化思维定势。课程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幼儿的发展与成长绝不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里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的。在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情况创设一个属于幼儿的乐园,让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环境不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必须在“本土”环境中才可以实现。因此,“对幼儿来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即适应社会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园本课程建设的初衷来看,更可以说明本土资源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园本课程的意义不在于每所幼儿园都要有自己的课程,园本课程更加突出的是由本土教育资源所构成的本土教育环境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价值。努力营造一个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更加直接的交互作用的教育环境,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初衷之一。此外,从幼儿教育的实践原则来看,幼儿园不仅要追求让幼儿在熟悉的文化环境里学习和成长,还应促使幼儿把在课程里学习和感悟到的直接应用到其日常生活之中。这也要求幼儿园的课程必须立足于本土资源。
二、以课程建设的原则梳理本土资源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李庄镇幼儿园地处长江文化环境中,中华优秀文化习俗与传统也滋养着幼儿园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势与可利用的资源。与此同时,挖掘利用这些本土环境和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对话”,也是我们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促进着幼儿的全面发展。经过梳理,我们按照课程的需要把幼儿园所在区域的可利用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美食资源、长江文化资源、民俗风俗资源。然后,针对不同资源本身的特点和课程的需要对其进行课程化编排。依据课程的规律和幼儿活动的特点,我们将本土资源加以整合和梳理,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促使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合理使用本土资源的策略
本土资源进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必须遵从服务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宗旨,所以必须按照幼儿的发展需求合理地使用本土资源。
(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在课程决策过程中,从名胜古迹、家乡特产、特色小吃等线索构建主题网络,初步拟定本土环境和文化资源图谱,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素材。经过初步的筛选,我们选定一些具有典型的长江文化特征而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又相对熟悉的本土文化资源引入课程,各个环节都从孩子们的实际经验出发,顺着孩子们的兴趣延展,关键是在一些貌似简单的回忆和情景再现过程中,教师悄无声息地加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发展的指引和建议。在有关旋螺殿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先从观察开始,首先向家庭发出倡议,鼓励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去实地了解和观察,回来之后就是集体复制、建构旋螺殿。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俨然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他们首先探索如何把照片上很小的“旋螺殿”变成更大的“旋螺殿”,然后再继续探索如何把放大了的旋螺殿图纸变成立体的“旋螺殿”。孩子们虽然还没有理解坐标的概念,但是在放大照片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坐标以及等比例放大的技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在大型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还深刻地体会到在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的责任与担当。总之,从幼儿熟悉的地方特色文化中获取教育资源,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有利于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新的经验。
(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扩充教育内容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这是幼儿教育的新理念,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课程发展方向。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这对于擅长在生活中探究学习的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课程资源库”建立起来了。在开展日常活动时,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宝库,创设富含教育价值的活动环境。营造本土文化“教育大空间”。让幼儿走进这个环境中,与环境亲密接触,与环境有效对话,从中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
(三)主题活动的课程实施
1.领域课程具体实施
领域课程主要是收集本土资源,从本土饮食文化、长江文化、本土民俗文化入手,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进行融合和整体研究,梳理出课程结构,把握各个领域和领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选择相应课程的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
2.活动课程具体实施
活动课程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与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殊需要等,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和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风格和特色结合,基于我园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将我园的活动课程为“三大主题活动课程”,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选择相应课程的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
3.家园课程具体实施
家园课程主要通过互动式家长会、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亲子户外活动等实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将家长卷入本土课程建设中,全力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工作,为我园的本土课程建设助一臂之力。
4.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户外课程包括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由孩子的发展进程来进行计划,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选择课程的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
5.教师课程活动
①强化培训,促进提升
在课题研究過程中,通过个人自学、集体学习方式、教师互助的方式,以点带面,让教师们全员参与。同时,还通过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通过与教师交谈以及深入班级查看本土课程开展情况,及时对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给予具体指导。
②营造氛围,创造环境
创设适宜的环境,是顺利开展农村本土文化课程的前提,课程开展过程中,课题组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易于获得的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乡土资源氛围。
③根据年龄,选择内容
在课程理念引导下,组织和开展农村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适宜农村各年龄段幼儿的本土文化课程及组织形式,对于充分发挥农村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
④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将农村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和区域活动中,保持本土文化教育的长期性。我们利用本土丰富的天然资源开展富有童趣的区域活动,如在操作区、美工区等区域中投放儿童熟知的、富有农村特色的自然材料,如在操作区提供一些鹅卵石、河沙;在美工区提供一些泥巴、秸秆等。
⑤定期评议,反思提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课程展示活动和课题总结会。借此进行回顾、梳理,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鼓励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提炼,把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让教师参与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展示。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师在不断历练中快速成长,更让我们的幼儿园在提升办园水平的道路上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