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某铜硫矿废弃矿区土壤修复工程措施及修复效果评估

2022-11-28 04:00李景芬黄伟光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酸土壤改良酸化

李景芬,黄伟光

(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630)

韶关某铜硫矿是以铁铜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山,多金属矿床上部为风化淋滤型褐铁矿床,中部为层状菱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硫铁矿床以及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该矿开始频繁出现民采、民选和民洗,且规模逐渐扩大,屡禁不止。民采、民选和民洗产生的贫矿和废石任意堆放,因为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露天弃置后迅速产酸,造成周围土壤酸化,植被毁坏殆尽,重金属含量升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即形成了存在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废弃矿区。

针对该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国际领先的“原位微生物基质改良+直接植被”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用生态学的思想解决环境问题[1]。该技术不改变废弃矿区的地形与土壤结构,无需客土,柔性改良土壤结构,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与控制产酸微生物类群,重建一个人工或半人工的生态系统[2],从而控制土壤酸化。通过植物稳定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实现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3-4]。

1 污染情况

该废弃矿区采矿场、排土场等占地面积大,地表形变范围大且程度较严重。因废弃区排土场、露采场等含有硫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在降水条件下低价硫容易氧化并产生酸性水,加剧重金属不断溶出,土壤明显存在酸化与重金属污染,pH值均值低达2.60,重金属含量总铅、总锌、总铜、总镉分别达到了5 516、745、654、1.0 mg/kg,有效态重金属(Pb、Zn、Cu、Cd)分别高达100、48、28、0.29 mg/kg,这种强酸性且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环境严重抑制植物生长,普通方式种植的植物完全不能存活,严重阻碍生态恢复,进而致使周边环境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2 矿山土壤修复工程措施

2.1 土壤原位微生物基质改良措施

原位微生物基质改良方案是指对整理后的种植条沟、表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包括表层与深层基质土壤改良,撒施酸碱中和剂、土壤改良复合基质、微生物菌剂等土壤改良物质作改良基质,进行土壤改良,调整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改良土壤结构[5-6]。

其中,物理、化学方法主要采用石灰、土壤改良基质、土壤改良调节剂等;生物方法主要采用微生物菌剂、无机肥、微生物菌种等材料,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吸附和沉淀、吸收和富集、生物转化、氧化还原等作用,持续改良土壤酸碱度并降低重金属污染。对不同区域、不同地带、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分区,土壤改良材料的用量依照土壤检测分析结果进行调整,适时适地选择配方。

2.2 植被修复品种

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在树草种选择上:长期植物选择当地优势乡土野生植物,选择速生、再生能力强、易繁殖、固氮能力强、适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筛选出10种以上修复植物品种,禾本科植物主要有狗牙根、宽叶雀稗、狗尾草、百喜草等;豆科植物主要有木豆、猪屎豆、田菁等;菊科主要有野菊花、蒿等;其他科植物主要有松树、大叶女贞、苎麻等。

3 矿区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修复后区域内土壤修复的效果,在实施修复措施约10个月后,依据取样样品最大可能代表实际土壤情况的原则,在显著异质性的代表性地段取得样品,共采集5个土壤样品,每个样品均由3~5个子样品混合而成,采集深度为0~20 cm。

3.1 土壤样品测试因子及方法

1)测试因子:土壤样品除去植物残体和石块后,置于通风处风干。风干之后进行研磨,过20目和100目筛,然后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包括 pH、NAG-pH(Net Acid Generation pH,即净产酸 pH)、总铅、总锌、总铜、总镉等。

2)测定方法:

(1)pH:采用玻璃电极测定土壤悬浊液的pH值。

(2)NAG-pH:用于测定土壤酸化的潜力,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进行测定。

(3)重金属总量(铅、锌、铜、镉):参考《土壤和沉积物 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 微波消解法》(HJ 832—2017)和《固体废物 22 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781—2016)的方法进行重金属消解和测定。

(4)重金属有效态(指以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存在,可有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的有效态重金属):参考《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804—2016)的方法进行测定。

3.2 土壤产酸潜势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pH、NAG-pH等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具体来说,对于pH值,修复后的土壤样品pH均值由修复前的2.60上升至7.08。当土壤pH值大于4.0时,大多数植物已经基本能够在这种pH条件下定居生长,所以该矿区的pH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要求。对于NAG-pH指标,修复后的土壤样品NAG-pH均值由修复前的2.62上升至4.63,土壤产酸潜力由高度产酸变为低度产酸,产酸情况已得到较好改善。

表1 修复前后酸化数据统计结果(均值)

3.3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有效态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修复后的土壤样品的重金属总量相比修复前稍有降低。考虑到前后测定的土壤重金属总量有一定差异,选择使用重金属有效态来比较土壤修复前后重金属的溶出情况。在有效态重金属上,修复前后差异显著,土壤中的有效态铅、有效态锌、有效态铜、有效态镉从修复前的100、48、28、0.29 mg/kg,分别下降至51、26、9.1、0.12 mg/kg,降幅大部分在50%以上,甚至有效态铜降幅高达67.5%。由此看出,通过矿山土壤修复工程措施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铅、锌、铜、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有效地控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表2 修复前后重金属总量及有效态数据统计结果(均值)

3.4 土壤酸化及重金属有效态变化机理分析

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修复中通过反硝化、甲烷生成作用、硫还原作用以及铁、锰还原作用消耗弱碱性物质产生强碱,进一步中和土壤酸度,进而实现土壤pH值、NAG-pH值双升高的效果,降低土壤酸化程度。

3.5 矿区土壤修复效果

根据土壤修复措施实施10个月后的数据来看,土壤pH均值升至7.08,NAG-pH均值升至4.63,土壤产酸潜力由高度产酸变为低度产酸,土壤铅、锌、铜、镉的有效态下降范围为49%~67.5%,重金属污染已被有效控制,土壤环境已经达到了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而土壤修复措施实施10个月后的植被生长情况也印证了这点。

土壤修复措施实施10个月后,修复区域已初步形成多种植物匹配互长的生长态势,生物多样性高,已记录的植物品种达到32种,涵盖乔木、灌木、草本、蕨类等,区域内植物平均株高约65 cm,植物根系已穿过改良基质层长入废弃地土壤,深度约6 cm,区域植被的整体覆盖度高达95%;各植物品种的根系已纵横交错、互补,形成控制地表土壤流失的根系网络,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及植物根系共同作用下,废弃地土壤环境已明显改善(图1)。

图1 矿区土壤修复工程前后对比图

4 结论与讨论

1)在污染治理效果方面,该废弃矿区修复区域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土壤pH值显著升高,由原始最低2.60升至7.08,NAG-pH均值由修复前的2.62上升至4.63,土壤潜在产酸能力明显下降;铅、锌、铜、镉等重金属有效态均值降低达到了45.3%,降低范围为49%~67.5%,最高达67.5%,显著地降低了重金属元素的溶出。

2)在植被修复效果方面,项目区域现已被绿色覆盖,初步形成多种植物匹配互长的生长态势,已记录的植物品种达到32种,涵盖乔木、灌木、草本、蕨类等,区域内植物平均株高约65 cm,整体覆盖度高达95%,自维持、不退化的植被系统已初步成型。

4)通过该矿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整体的修复效果显著,项目(一期)治理面积25 万m2,有效解决了矿山历史遗留矿区的各种污染问题,通过栽种大量植被、采取因地制宜的修复原则,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

猜你喜欢
产酸土壤改良酸化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薄荷复方煎液对龋病及牙周病常见致病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
产酸沼渣再利用稻秸两级联合产酸工艺研究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芍药总多糖抑龋作用的体外研究
生物炭植烟土壤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