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典舞身韵教学创新研究
——关于“诗乐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调查

2022-11-28 01:15展,李
戏剧之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身韵乐舞古典舞

史 展,李 潇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5)

1978 年10 月,北京舞蹈学校升格为高等院校,以李正一、唐满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经过三十六次学术研讨会,对古典舞进行全面总结,并在首届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班历经四年的教学实践中,创建了一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古典舞身韵。[1]40它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内容、灵魂所在。

一、教学现状

现阶段,古典舞身韵教学方法常规采用元素教学法,遵循由李正一、唐满城教授等舞蹈前辈提炼总结的三圆身韵、七个袖法、十二个剑法,从地面元素开始,用“提沉冲靠含腆移”七个元素分解讲述“云间转腰”这一传统动作,到身韵主干教材“云云燕青风”、支干教材“穿盘晃摇大刀花”、步伐训练再到道具身韵的训练过程,这是一套完整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课程。当下,两套古典舞身韵教材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它们分别是“古典舞身韵巡礼”教材和“中国古典舞角色塑造”教材。

(一)“身韵巡礼”教材

2014 年的“身韵巡礼”教材由北京舞蹈学院王伟教授主创,是对20 世纪80 年代诞生的“身韵”的一次回首和梳理。“身韵巡礼”通过“坐之相,气之源,手之语,臂之动,圆之轨,步之势”6个部分对传统的身韵教学课程进行梳理、凝练、重构,该教材对身韵教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功能训练的强化、身体文化的构建、审美风格的追求、美学精神的彰显,笔者有幸参加了首期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全国高级研修活动,听王伟老师讲述了创作过程的点滴。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对身韵教材的梳理,从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发展概况到身韵的溯源再到实践中元素动律、三圆路线以及丰富的步伐训练,给予笔者很多启发。音乐也给予笔者启迪,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给予舞蹈组合灵气、意境,音乐的“起、承、转、合”与舞蹈韵律高度统一,这是审美追求的相合,那种圆润、中庸、和谐之美悄然流出,极为震撼。

(二)“中国古典舞角色塑造组合课”教材

2016 年10 月22 日至10 月30 日,王熙老师的《中国古典舞角色塑造组合课》教材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的“2016 北京卓越艺术人才(舞蹈)培养高校联盟”系列活动中,以精品课程展示的形式出现。它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平台,针对综合性大学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进行探索性研究。课程以“戏曲舞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寻、体悟中国古典舞的身体语言,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课程从中国传统戏曲的行当切入,选取青衣、花旦、刀马旦三种形象,并确立行当中的具体人物,把握形象共性,突出角色个性,与此同时,分析具体文本和特定情节中人物角色的体态,在特定文化语境中探寻身体表演的可能性,提炼并形成相关舞蹈形态,最终达到文化语境与身体语言的一致性。[2]169其中,最触动笔者的是该课程的设置理念,作为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在古典舞教学上多使用专业教材的翻本,在教学实践上存在困难,不利于人才培养。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属于舞蹈普及教育的范畴,在训练肢体能力的同时注重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审美精神的追求,全面把握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这才是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实践的现实意义所在。另外,给予笔者启迪的还有“戏曲舞蹈”的形式,戏曲是活态传承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形态上始终坚持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3]130因此,学生接触文学、音乐、舞蹈等众多艺术门类,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追求。

二、“诗乐舞”一体化古典舞身韵教学模式实践

(一)教学模式理念

该教学模式遵循综合性大学舞蹈人才培养目标,针对高校古典舞课程所存在的课时少、收效慢的问题,依靠综合性大学的人文背景和地域传统文化优势,对古典舞身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重在发挥学生的生源优势,找寻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诗言志、歌咏言的情境中舞动容,集三者之所长,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快速找到古典舞的审美核心。该模式从古典诗词和丝竹管弦之乐入手,在“诗境”中进行身体实践,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在此情境中自觉探寻身体语言的一致性,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核心,并用身体表达。

(二)教学模式训练宗旨

该教学模式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由心入形,由景入形,了解古典诗词内涵和社会背景,透过音律,营造景象,进入情感变化的意境之中。从横向和纵向引导学生进入古典环境,用文化理解引导身体实践,最终体现古典神韵,呈现古典美学精神。

(三)教学模式实践内容

1.教学内容

选取徒手身韵女班的基础训练部分地面元素进行教学,在创造诗乐环境之后,继而掌握单一元素的动作技法,由此进入“诗乐舞”一体化古典舞身韵教学之中,训练包含“提、沉、冲、靠、含、腆、仰、旁移、旁提”九个元素。

表1.“诗乐舞”一体化古典舞身韵教学内容

2.教学思路

阅读诗文——营造诗境——鉴赏音乐——舞蹈组合

3.教学手稿

(1)组合《提沉》

①吟诗造境

诗词: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36

情境:诗中霞、鹜“齐飞”即为动,水、天“一色”即为静。一动一静,以动衬静。目随景而动,神态绮丽;心因景而静,色彩怡人。诗境集色彩美、动态美、空间美于一体,画面唯美,相得益彰。

②音乐渲染

音乐节选古筝曲《渔舟唱晚》,这是古筝十大名曲之一。《渔舟唱晚》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有中国山水画风格,乐曲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描绘出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乐曲结尾,营造了更深远的意境,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诗乐意境相合。

③组合动作

盘坐姿态下的提沉元素训练,动作包括不加手提沉和加手臂运动提沉,还包含眼神训练,手态包括兰花掌、拳式、剑指,手势包括提压、摊推、曲伸、转绕,节奏包括慢提慢沉、慢提快沉、快提慢沉、快提快沉。

④总体要求

席地而坐、形态安然,神态传情,承载着旷达的气质和从容的风范。动作动静相宜,体现出其中的“脆劲”和“抻劲”,动律点线有度,开合并济,诗乐舞相合。

(2)组合《冲靠》

①吟诗造境

诗词:选自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58

情境:诗中日出、江花、江水色彩绚丽,层次丰富,江南春景已映入眼帘。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反问的语态是情感的递进,体现出对美景的赞叹和怀念,把人带入余情摇漾的情境中。

②音乐渲染

音乐节选古筝曲《梦江南》,作曲李海鹰,曲调有明显的江南情韵,在清新、清丽、清隽的韵味背景下宛若清晨薄纱似的梦境。江南女子清纯灵秀,蒙上一层细雨,伴上丝竹,立刻会有一种楚楚动人的清婉和幽深。诗乐意境相合。

③组合动作

盘坐姿态下的冲靠元素训练,动作包括不加手冲靠和加手臂运动冲靠,还包含眼神收放训练,神情中有羞涩、含蓄、遥望,清婉娇羞,节奏舒缓。

④总体要求

席地而坐、仪静体闲,神态传情,表露娇羞的神态和清丽的心境。动作平缓清净,柔韧交加,动律在“倾”中娇,在“拧”中羞,诗乐舞相合。

(3)组合《含腆仰》

①吟诗造境

诗词:选自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6]84

情境:诗中洋溢着情趣,用清雅淡逸的笔墨勾画出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出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诗境恬淡悠然。诗人始终表达出渔翁和大自然的契合,是对自由人生的强烈渴求。

②音乐渲染

音乐选自古琴曲《渔歌调》,收录于明《重修真传琴谱》《浙音释字琴谱》等谱中,解题:希仙曰,是曲也,祖自柳子厚所作。《渔歌调》声调悠扬动听,颇能体现《渔翁》的意境,诗乐意境相合。

③组合动作

盘坐姿态下的含腆仰元素训练,动作包括不加手含腆和加手臂运动含腆仰,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注重呼吸吐纳,动作贯穿气韵,一气呵成,节奏舒缓。

④总体要求

席地而坐、形态安然,神情柔美,目光清澈。动作在气息中快慢相佐,身体张弛有度,动律在气韵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诗乐舞相合。

(4)组合《旁移旁提》

①吟诗造境

诗词:选自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7]75

情境:这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莲”的谐音即“怜”,比拟爱情,暗喻了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先是一幅江南图景,而后又出现了泛舟湖上、采莲人边歌边和的情景,鱼和莲叶的交织,让人感到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诗中的快乐。

②音乐渲染

音乐为电视剧插曲,鱼戏莲叶间,少女采莲碧波上,“莲叶深处谁家女,隔笑笑抛一枝莲”凸显少女的甜美情思,秀美温婉,引人遐想。诗乐意境相合。

③组合动作

姿态为盘坐的旁移元素训练和跪立的旁提元素训练,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强调动作的曲线美,动作由心起,无限延伸,尽显悠远,形成意象,更是一种留恋与不舍,节奏连绵不断。

④总体要求

旁移动作下颚微含而腆腮,旁提动作弧线拉长,圆而远。神情缠绵缱绻,美中欲醉。动作抻劲为主,收放自如。在气息方面,身体张弛有度,在反律中营造情感的缠绵之美,诗乐舞相合。

三、“诗乐舞”一体化古典舞身韵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一)教学实践反馈

1.审美目标快速抓住。通过实践,学生能够迅速准确抓住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目标,笔者在课堂中要求学生通过舞蹈组合表演,体现柔美典雅的女性气质,突出训练恬淡明静的“神韵”,宛若莲花,高洁清雅;悠畅清丽的“意韵”,亦如杨柳,温柔纤巧;深邃坚韧的“气韵”,恰似蜡梅,傲雪迎春。运用“诗乐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快速准确抓住审美目标。

2.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从普通高校的生源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为普通高中生,他们从小读诗,对于诗词意境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从学生相对熟悉的传统文化入手,有利于引领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对情感的体悟也能更好地指导舞蹈动作,对于提高身体语言的修养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审美能力极大提升。“诗乐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心意、视觉、听觉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建构了中国古典舞审美鉴赏力的综合体系。

4.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内外兼修,同时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和应用能力来说,这也是行之有效的锻炼手段。

5.表演习惯逐步改善。学生普遍存在“重形轻神”的表演习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展开训练,学生逐步明白由内而外,以神领形的表演准则。

(二)教学思路构想

1.立足传统研究舞蹈。立足于传统文化,深层次理解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要更全面地继承传统文化,谋求更好的发展。

2.立足文化感知意境。传统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意境的感知是深化动作内涵的基础。

3.音乐选取情境相合。音乐的选取首先要强调多样化,艺术化的选择模式,在此基础上注重与诗词情境的统一。

4.动作编创意韵合一。对于身韵动作的编创还要系统化、科学化,以便和诗词、音乐意境完美契合,体现中国化的动作美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舞以象和”,意韵自然流露。

四、结语

笔者采用“诗乐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普通高校古典舞身韵课教学实践研究,尝试运用创新模式来提高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古典舞身韵课教学注入新思路。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对比研究发现,该模式有一定成效,但是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深入探寻“诗”“乐”“舞”的高度契合,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追求,为古典舞身韵的教学发展提供创新理路。

猜你喜欢
身韵乐舞古典舞
龟兹乐舞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