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党媒”是“政党媒体”的简化说法。本文所说的“党媒”,是指中国共产党创办、拥有的媒体,是指党所领导的媒体,并主要指党所创办、拥有和领导的新闻媒体。“党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党的事业服务是“党媒”的核心任务。这样的根本性质与任务,决定了“党媒”在其历史展开中、实践活动中会形成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本文将以“党媒”实际为根基,着重从“党媒”的领导权、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式三大维度出发,对“党媒”的核心规律做出初步提炼和概括,并对不同维度规律之间的关系作出简明扼要的论述。
党媒,就是党所创办拥有的媒体,是党所领导管控的媒体。党媒充当党的耳目喉舌的性质,决定了坚持党性原则是党媒工作的必然选择,为党的事业服务必然是党媒的核心目标。当代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并反复强调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参阅:闻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DB/OL].(2016-06-23)[2017-01-0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23/c40531-28470766.htm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特征,必然会贯彻到党所领导的事业的每一领域和所有方面,中国新闻业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业。因此,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坚持党性对新闻工作的统摄,必然是中国党媒、中国当代新闻业最本质的特点,因而也成为党媒和当代中国新闻业运行的基本规律。
所谓党性统摄,就是说党性是党媒的灵魂,(2)需要注意的是,“党性”中的“党”,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党的组织机构,更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党员个人,而是指整体上的党的组织,或观念上的全党。党性,集中通过党章来表现。是党媒的生命线,就是说党性原则是主导和统领党媒事业、党媒工作的最高原则、总体原则,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总过程和各个环节,包括新闻舆论工作的所有方面。具体讲,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也是首要的一条,就是党对新闻业、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早在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在创刊一千期的社论中就说,“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这是我们这个报纸的第一个特点。”[1]这不仅宣示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同时也宣示了党性的优先性。党和党所领导的、政府主办的媒体(包括各种新兴媒体)必须姓党,必须成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除此之外,要“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没有例外。新闻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组织上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办事,必须实行“政治家办报”(3)这个口号是毛泽东首先明确提出来的。1957年6月7日,他在与当时准备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进行谈话时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办报”,办报要敢担风险,要有“五不怕”的精神——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同年6月20日,在中共中央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再提政治家办报,他说:“报纸办得好坏,要看你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报。我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1996年1月2日,江泽民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讲话时重提“要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政治家办报的核心思想是指办报者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见识,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能够抓住事情的要害,能够使新闻宣传工作紧密配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另可参阅:吴廷俊.“政治家办报”——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新闻史的一个关键词[J].国际新闻界,2010(3):12-18.,把新闻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2]66
需要进一步清楚的是,党对新闻业、新闻传媒的领导权,不只是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的领导,最根本的是新闻资产所有权的占有,这种可以称之为“经济领导权”的领导,才是其他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新闻话语权的基础。在当前媒介生态结构中,关于党对新闻业的领导权问题,更是特别强调对互联网媒体的领导,因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传统媒体的所有权、领导权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但如何领导网络新闻业,仍然是目前正在探索的重大问题。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主导性媒体,其领导权对于任何执政者都至关重要。
其次,党性统摄律,要求所有新闻媒体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闻媒体不能闹独立,这其中具有前提性的要点是,新闻媒体、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思想深处、新闻观念上认同党的新闻舆论思想,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媒理论和党媒观念体系,这样才有可能与党始终保持真实的一致。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宣传、新闻舆论工作,把它看成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4)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最新权威表述中,认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参见:人民日报评论员.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N].光明日报,2016-02-21(2).,它是建党的工具,革命的工具,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更是改革开放的工具。与过去相比,在当今媒介化社会中,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正因为如此,坚守党性原则便始终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原则”,党性观念也自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体系中的“第一观念”。作为第一观念,党媒统摄律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特别要与时俱进,用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作为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思想、根本观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根本思想、根本观念,往往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变化,党的核心领导人物的代际更替而不断更新。(5)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党报思想演变的一条特殊规律。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党报思想的演进发展,基本上是以一代又一代党的最高领导人关于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的看法为线索的,他们之间的先后承继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代、历史阶段对新闻宣传工作、新闻舆论工作主导观念、思想、理论的历史图景。当然,党报理论、党报思想的演进关系,并不限于党的最高领导人相关思想的代际关系,还会体现在其他一些重要领导人的思想中,也会更多地体现在党关于新闻业、新闻工作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文献之中,以及体现在一些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之中。2018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向世界宣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系统变化,那就意味着中国的新闻业必须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思想,新闻媒体、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与这样的观念保持高度一致。那些专业主义的新闻观念、商业主义的新闻观念或其他什么新闻观念,只能是批判扬弃的对象,只能是借鉴、吸收有用成分的对象。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新闻宣传、新闻舆论工作的观念,其他观念只能处于边缘地位,对主导观念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再次,党性统摄律,还会体现在党性与新闻舆论工作其他属性的关系之中。新闻(指新闻业、新闻领域、新闻传媒、新闻产品)的属性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样的,因而,如何对待党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6)像党性中的“党”不是指某个党组织或党员个人一样,“人民性”同样如此,“人民性”中的“人民”,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全体。关于党性与人民性的历史关系、现实归结,可参阅:陈力丹.党性和人民性的提出、争论和归结——习近平重新并提“党性”和“人民性”的思想溯源与现实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6):71-88.,党性与新闻传播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开性、透明性、对话性等的关系,以及党性与新闻的社会性或公共性、商品性等的关系。显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处理好党性与这些属性的关系,党性统摄律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实际上,新闻舆论工作中存在的党性的淡化、弱化的问题,往往就是党性受到了其他属性的冲击,或者说,没有处理好党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这众多的关系中,对于党媒来说,规律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其一,党性高于所有其他属性,也就是说,如果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这些属性之间出现了矛盾,毫无疑问,要以党性原则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二,党性从本质上与其他属性是统一的,党性并不是可以超越其他属性、脱离其他属性的一种“另类”特性,党性的落实与实现,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以其他属性为中介。比如,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这其中就包含着新闻公共性、社会性的实现,人民性的内在要求落不到实处,党性也就悬空了。又如,党性原则要求党媒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民中心的工作原则,这意味着党性必然要求新闻传播要坚守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开性、透明性,党性与这些属性之间逻辑上自然是统一的。新闻只有成为真实、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新闻,才可以说是实事求是的新闻,与党性原则一致的新闻。至于新闻的商品性,本质上与党性原则的要求并不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闻,在交换消费中必然要以商品的面目出现,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党性原则要求尊重事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而,党性并非不承认新闻的商品性,党性原则只是要求,党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置于媒体经济利益的优先地位,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特别是不正当的追求经济利益。其三,党性原则的实现会受制于其他属性。党性并不是新闻孤立的属性,而是新闻众多属性中的一种核心属性。但不管党性的地位如何特殊和重要,作为新闻属性系统中的一个,在其功能实现过程中必然会受制于其他属性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党性统摄律支配下的党媒新闻舆论工作,会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注意新闻工作过程中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处理。
最后,党性统摄律,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存在,而会体现在实际展开的新闻工作之中。党性观念、党性原则落实在工作层面上,就是要求党的新闻业必须与全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为党的全局和大局工作服务,与党的战略部署、战略决策一致,与党的政策策略一致,与党的宣传方针、宣传口径一致。而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3]。
具体来说,党媒要经常性地、不间断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宣传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要宣传每个时代主导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媒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展开宣传,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知道、理解党的决策和主张。诚如毛泽东当年所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4]党媒要围绕一定时期党和政府的核心工作,积极发现、报道能够促进核心工作的典型事实、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新闻舆论氛围、社会舆论氛围,努力主导、引领其他各种社会舆论和媒体舆论。党媒要按照新闻规律展开日常新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呈现他们的真实情况,反映他们的真实呼声,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党媒需要发挥自身特殊的权威影响力,勇于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一些负面事实,揭露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以新闻舆论方式,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
党媒的直接利益当然是党的利益。任何政党都会运用自己手中掌控的工具和手段,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谋求利益。“任何新闻宣传都是为一定的党派和社会团体服务的,都是他们经济、政治利益的集中反映。”[5]然而,不同政党的利益追求是不同的,代表的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也是不一样的。主体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什么样的利益追求者,“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意义的根本看法。在一定意义上,国家、社会是由价值观维系起来的共同体,人则是彰显价值观存在的具体主体。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个人”[6],同样,一个政党拥有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念,就会把新闻当成什么样的手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新闻活动主体。
中国共产党向人民承诺、向世人宣示,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所追求的利益只有一个,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7]。人民是可见的主体,并不是空洞抽象的存在,“人民既是一个整体,又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同时包含着具体的个体,‘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8]中国共产党的如此利益目标、价值追求、信念理想,从精神观念、社会理想层面上意味着,共产党所拥有的、领导的新闻业、新闻媒体必然以人民为中心,简单说,“属于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显著特征。”[9]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是党媒的终极性价值目标,这是稳定的、内在的具有规律性的要求。如果偏离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党媒就不可能同时属于人民,也就不再是真正的共产党的党媒,而会沦落成只为政党自身狭隘利益服务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媒新闻业,之所以能够在观念上、实践上确立“人民中心”的价值目标,遵循人民中心的价值规律,最根本的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其奉行的历史观特别是历史主体观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主人,看作是创造人类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历史,其实就是人民的历史,“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规律就是人民活动的规律。”[8]因而,“人民中心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自然核心观念[10],“人民中心”的价值追求自然成为党媒运行的价值规律。这样的价值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点。
其一,人民中心价值律,最具决定意义的基础表现是,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就强调过,人民报刊的实质就是要体现“人民精神”“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11]党媒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7)其实,我们关于新闻传媒的研究,也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实事求是。我国哲学家陈先达先生在谈到历史评价问题时指出,“一个有学术良知的历史学家在评价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和实事求是是一致的,相反往往会歪曲事实,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参见:陈先达.论历史的客观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1):1-9.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时,毛泽东就曾指出,报纸“应该是人民的公共财产、公共武器、公共汽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作是一体化的鱼水关系,是利益共同体。鱼是离不开水的,鱼只有始终以水为家,才能真正存活下去、成长起来。尽管新闻业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但人民群众是新闻业的主人,是新闻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新闻媒体并不只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而且充当党的耳目喉舌是为了成为人民的耳目喉舌,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媒体,也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媒体。只有如此,人民中心的价值观念与实际追求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证。(8)当然,除了新闻资产的国家所有制之外,如何使人民群众能够更为直接的拥有新闻资产,展开新闻生产传播,实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依然是中国新闻业在改进、改革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重大问题。
其二,人民中心价值律,体现在党媒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社会历史规律就是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活动规律,“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8]毛泽东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1031,习近平也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14]。
在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活动中,每个人都是自然而然的新闻活动者。因而,人民群众本就是新闻活动的主体,社会舆论的主体。实际中,党媒运行所依赖的各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本质上要么直接来自人民,要么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不仅是党媒,任何新闻传媒的正常运行,实质上都离不开社会大众,都得依赖人民大众。事实上,马克思早就说过这样的话,“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15]而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念和做法,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16]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中,“群众办报”的观念当然不限于报业了,依靠人民群众办好新闻事业也与传统媒介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依靠人民群众建设新闻事业的基本观念依然是必要的。而且,如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新闻事业,在当今可以说是更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在今天这样的新兴媒介环境中,在各种传播技术、媒介产品支持下,人民群众已经在原则上成为类似职业新闻主体的新闻(包括新闻意见)生产、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主体,他们的新闻传播行为不再仅仅限于相对狭小的人际范围,更不限于现实的社会时空,而是进入了广阔的社会空间,进入了数字化的虚拟世界,进入了虚拟与现实接连互动的交融世界。这一切使社会大众在整体的新闻生产传播活动中,在新闻舆论、社会舆论的整体图景形成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是说,在“后新闻业时代”[17]已经开启的大背景下,一定社会的整体新闻图景、舆论状态、新闻舆论生态结构如何,早已不像“传统新闻业时代”那样,主要甚至仅是由建制性的新闻舆论组织机构塑造的,而是由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塑造的、建构的[18-20]。因而,对党的耳目喉舌和党所领导的其他所有媒体来说,在新兴媒介环境条件下,更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新闻生产传播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好地呈现现实世界,更好地营造舆论环境,是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从原则上说,党媒系统所代表的机构性、组织性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并与人民群众的新闻传播、舆论表达形成良性的互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其三,人民中心价值律,体现在党媒新闻舆论工作中,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毛泽东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3]857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新闻需要是党媒新闻舆论活动展开运行的重要动力,也是主要目标。如今,人类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媒介化社会,新闻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资料”。(9)早在近160年前,马克思根据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就已表达过,“报纸就是包括在英国城市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之内。”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8.因此,完全可以说,在不断更新的信息环境中,“没有哪种公共服务比传播服务更重要。”[21]对于党媒来说,新闻舆论工作最终“为了谁”的问题,必须做出坚定而明确的回答: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应该成为整体新闻事业价值观的核心。
需要注意的是,党媒不仅仅是宣传工具、舆论工具,也是新闻生产传播机构,它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功能。也就是说,以人民为中心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党媒不仅是党的思想中心、宣传舆论中心,也应该成为人民群众交流公共事务、公共议题的中心、互动的中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平台。因而,忠于事实、追求真相、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大众,应该是党媒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职能。这样的基本职能落到实处,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要,以专业的理念与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实而充分的认知、理解、把握环境的最新信息,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而有效展开观察、分析、思考以致指导实际行动的基础信息。
其四,人民中心价值律,内在要求的不只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将这样的原则、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变成实际的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实分享到新闻事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质量不断提高的信息服务、新闻服务。
具体说来,党领导的新闻业、新闻媒体,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比较好的实现;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使新闻报道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呈现中国的基本事实面貌。新闻报道、新闻宣传中,人民群众应该成为主角,应该成为主要目标对象,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喜怒哀乐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来源。新闻舆论工作,确实能够像党所要求的那样,能够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党媒能够真正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新闻报道,新闻宣传的内容、形式好坏,应该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喜闻乐见为基本标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22]新闻能够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能够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引导各方面群众共同前进。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的新闻媒体都能够尽力而为,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介手段、采用各种可能新闻方式有效展开新闻舆论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党媒的直接目标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这就是以媒介方式、宣传方式、新闻舆论方式把党的意志转变成为国家意志特别是转变为人民的普遍意志,使人民能够理解、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自愿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0)当然,党媒的媒介方式、宣传方式、新闻舆论方式只是实现党的意志的一种渠道。坚持什么样的新闻舆论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完成这样重要的任务,始终是党媒面对的重大问题。经过百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党媒工作的方法规律,这就是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核心就是要用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因而,如何以正确的舆论、新闻舆论引导人,就成为党媒运行方法律的核心内容。依据既有的理论和观念、实践和经验,新闻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的实质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明确“正确舆论”的含义。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是人们针对共同关心的现象、事件、事实、问题、人物等表达的态度(价值倾向)和看法(11)刘建明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舆论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指出,“舆论不是固有的,通常被认为是权力中心之外的人的意见,表现为公众对事物的综合看法。从属性上看,舆论是公众整体意识的外化,用以评价现实生活”。参见: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2.我国另一位舆论学研究者陈力丹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即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参见: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舆论表达的方式可以是言论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可能是摆事实,讲道理,也可能只是通过情绪的表达来显示自己的倾向。既然是态度和看法,就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就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尽管不同态度、意见有权利在法律规范内自由表达、自由交流、展开对话,新闻媒体也有权利和责任反映不同的舆论、表达不同的舆论(12)“事实上,在新闻传播中单一媒体的存在只能发出一种声音,难以真实反映大千世界复杂社会的存在镜像。在健全的舆论生态格局中,只要是合法媒体都应允许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表达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在新闻传播的多元舆论竞争中凸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实现主流媒体对大多数人群的有效辐射。”参见:范玉刚.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媒体舆论引导力[EB/OL].(2016-02-26)[2016-08-16].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6-02/26/content_19050088.htm.转引自:丁柏铨,任桐.“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初探[J].新闻记者,2017(12):4-13.,但作为党媒、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反映和倡导正确舆论,并正确引导舆论,而且要旗帜鲜明地与错误舆论展开积极的斗争。这里的前提问题便是,何谓正确舆论?
所谓正确舆论,大致有这样几个要点。在大的原则上说,正确舆论,就是能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或者能够以理性、冷静、客观的合理、合法态度与方式、方法去观察、分析对象、表达看法。在核心意义上,特别是根据一定社会环境的现实性,对于党媒来说,判断舆论是否合理正确的根本标准,就是党和政府的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其一致的才是合理正确的,相反的则是不合理的、错误的。在具体的工作层面上,那些能够促进实际问题解决的,有利于化解相关矛盾的看法和意见,可能是更为合理正确的意见,相反,那些故意挑起事端、激化矛盾的看法,那些只见现象、不见本质的意见或情绪化表达,更大可能是不合理的、错误的。当然,应该注意到,作为意见,很多舆论处在模糊区域,一时难以分辨清楚其实质含义或意向,不是简单的合理与否、正确与否的问题,很多意见都是合理中有不合理的成分,正确中有错误的成分,或者相反。何况,舆论之所以是舆论,针对的常常是一些内涵比较复杂的事情,因而表达的意见总有一定的随意性、复杂性,包含着表达者的情感、情绪或者理想和信念,正确合理与否,不是立即就能分辨的,需要时间的证明,事实的检验。正因为这样,站在舆论前沿阵地的党媒以及党所领导的其他媒体,才有展开引导舆论的必要(1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为意见的舆论,不是纯粹的认识,因而判断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更多的是现实性的或实践性的标准,而不是纯粹真理性的标准。舆论表达的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看法,还包含着表达者理性的或非理性的价值态度。意见表达方式本身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些表达方式是合法的,有些可能是违法的。认识是否正确,原则上可以通过事实进行检验,但价值取向是否合理,具有强烈的主体性、主观性,不同的主体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作为合理的价值取向,才是舆论引导中的实质问题。在新闻舆论引导实践中,党媒主要是以是否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是否有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来确定舆论引导的方向。,同时,也意味着展开正确的舆论引导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其次,充分认识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管舆论如何变化,为舆论的声音及其发展提供指导成为新闻业特殊而公认的功能。”[23]对于党媒来说,本身就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媒体,是政治立场鲜明的耳目喉舌,反映舆论、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本就是其重要的职能。在中国语境中,党媒特别是党和政府的机关媒体,在整体的新闻传媒结构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党媒主要通过新闻方式反映的舆论、呈现的舆论、塑造的舆论在整体的社会舆论场中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即使当今时代由于媒介生态结构的变化,不同舆论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但在关键时刻,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比较看重建制性的新闻传媒,看重党媒的报道与表达。
关于正确舆论及其正确引导舆论对于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性,党的历届最高领导人都有十分明确的论述。就新近的几届最高领导者来看,江泽民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65胡锦涛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24]“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3]习近平的论述更加形象生动,直接鲜活,“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25]这些论述,足以说明正确舆论和正确引导舆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舆论引导之所以重要,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舆论在相当程度上是“民心”的反映,标示着民意的方向和趋势。对于党媒来说,当然“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24]“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6]。
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介更是把大众带入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媒介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各种信息、符号、数据营造的环境,已经将人们的工作、学习、休闲近乎彻底地笼罩起来了,信息流通、意见交流、精神交往,对一定社会的整体演进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反映舆论、呈现舆论、塑造舆论、引导舆论,可以说是所有新闻传媒面临的基本任务。对于党媒来说,如何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即在各种不同舆论场、舆论圈的纷争中,各种不同舆论的博弈中,把社会舆论引导到党和政府期望的性质和方向上,引导到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心愿、真实利益的方向上,显得更加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一些具体矛盾的处理和化解,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平安。针对任何事情,舆论不可能一致,但正因为如此,作为党媒才需要塑造主导性的舆论,才需要把不同的社会舆论尽可能引导到主流舆论上来,引导到党和政府需要的方向上来,引导到有利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方向上来。
再次,作为意见的舆论是可引导的、也是应该引导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实拥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这是由不同人的诸多特征所决定的,诸如人们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不同,人们的实际利益取向不同,理想信仰不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认识事物的水平高低不同,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抱持的政治态度可能不同、意识形态观念可能不同、人生价值追求可能不同,如此等等,都足以使人们面对同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意见。而那些相似的意见,往往会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范围的群体意见或公众舆论。
显然,针对共同的对象,表现不同态度、表达不同意见不仅是人们的自由权利,也是一种自在自然的舆论现象,但不同意见、不同态度并不就是自然合理的。因为如上所言,有些态度是不合理的,有些意见是不正确的,而且,进一步说,态度是否合理,意见是否正确,原则上说也不是由意见持有人的多少或人群的大小所决定的。因而,进行一定的舆论引导不仅是必要的和应该的,有时也是相当艰难的。但舆论还是可以引导的,理由在于,依据实际经验和科学研究的相关结论,人们对待一定事物的价值态度、认识方向都是可以转换的、改变的,从原则上说,尽管一些人会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不合理态度和错误意见,但很多人在明白事实真情、真相后,理解事情之中的缘由后,愿意改变曾经的偏颇或错误看法。当然,在确定的环境中,转换、改变的程度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可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科学合理运用舆论引导方法。如上所言,作为意见的舆论,是有合理与不合理、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舆论引导是必要的、重要的,舆论也是可引导的、应该引导的,那么,如何进行舆论引导,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党媒依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指导,特别是根据党媒自身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认为坚持以正面宣传或正面报道为主,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关键,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引导舆论,对于新闻传媒来说,就是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主要就是引导社会大众的意见走向,背后则是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引导社会大众对相关现象、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直至行为选择。新闻舆论就是“借助于新闻传媒的力量而形成的舆论”[27]。从舆论结构上说,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整体结构中的一种,不同的舆论拥有不同的主体,从狭义上说,新闻舆论的主体是机构化、组织化的新闻传媒,舆论客体就是新闻报道评论的现象和事实,反映、塑造或建构出来的意见就是新闻舆论,舆论实现方式或手段是通过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等。这样的新闻舆论指向社会公众,目的在于让被引导者认同、接受引导者及其代表的相关主体的观念和做法,努力形成认识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目标上的相同或相似。
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党报思想认为,展开舆论引导是党媒极其重要的职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评论》时,就曾公开申明“自己的目的——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28]。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党的刊物就名之为《向导》,强调的其实就是党媒的舆论引导作用。针对当今中国现实,习近平提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各级党报党刊、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报道也要讲导向。”[29]6这是截至目前关于舆论导向问题最为系统全面的论述和要求,几乎覆盖了新闻传媒关涉的所有范围,可以说是无处没有舆论,无处没有舆论导向,无处没有舆论引导。党对新闻传媒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新闻舆论引导也是全面的引导。
作为舆论引导者,应该明白,通过新闻传媒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本质上不是强制的过程,而是引导者与被引导者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舆论引导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又要有高超的艺术。用不同的方式引导舆论,应该遵守不同的规则。引导舆论的手段是多元多样的,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自身的要求。理论引导有自身的特点,文学艺术引导有自身的特征,新闻舆论引导自然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尊重每一种方法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
就通过新闻传媒特别是新闻方式而言,自然应该尊重新闻传播引导舆论的规律,也就是遵守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14)关于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有学者根据新的媒介环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舆论传播规律,需要处理好三组关系:媒体意见与新闻事实的协调关系,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的互动关系,算法技术与内容推送的辩证关系。三组关系也就是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内涵。参阅:丁柏铨,任桐.“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初探[J].新闻记者,2017(12):4-13.这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合理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积极通过报纸引导社会舆论,“但他们反对报刊愚弄舆论,而主张按照报刊工作规律办事,通过表达舆论而影响舆论”。[30]如果背离新闻规律、舆论传播规律(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将新闻舆论传播领域的规律分为四种:新闻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网络传播规律,新闻舆论传播规律。参阅:丁柏铨,任桐.“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初探[J].新闻记者,2017(12):4-13.,在本来属于“软性的”“柔性的”精神领域,采取“硬性的”“刚性的”方式去引导舆论,只能适得其反,引起社会大众的反感和不满。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必须以事实为根本,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纯粹的意见传播是宣传、是灌输,而不是新闻传播和新闻舆论传播”[27]。离开新闻事实本体面目的新闻舆论引导,离开新闻评论的公正性的舆论引导,离开新闻内在精神(16)参见:杨保军《新闻精神论》相关论述,在本书中,作者将新闻精神概括为三条:求实为本的科学精神,公正至上的人文精神,和谐为美的自由精神。杨保军.新闻精神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的新闻舆论引导,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依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坚持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为主,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主要方法。但如何用具体的新闻方式、方法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始终是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的难题。对于任何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特别是那些热点、难点、敏感社会事件,舆论的自然状态一定是意见多元、多样的。如何将不同意见引导到正确认识、评价事件上来,引导到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上来,有利于人民群众真实利益的实现上来,对“党媒”及党领导的媒体来说,根据历史积累的基本经验,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方法,首先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17)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由曾经担任中共中央高级领导人的李瑞环提出的。在1989年11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李瑞环作了题为《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讲话。他说,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这个方针,就是要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当前就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参见:李瑞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M]∥新闻工作文献选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202.、正面报道为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9]7然后是适度反映负面情况,展开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因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宣传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29]7可见,在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与负面揭露、舆论监督之间,不是哪个能做哪个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关键是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平衡”[3]。其实,不管是对正面事实的反映还是对负面事实的揭露,只要态度端正、方法得当,都可以起到正面效应。[31]
如何实现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还要面对不断变化更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在新兴媒介时代,自然需要特别做好网络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习近平明确要求,“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32]相比传统媒介针对的现实社会时空而言,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兴媒介,塑造建构出了一个无限的信息时空、数字生存时空,在这样的时空中,人们获得了现实社会时空中难有的表达自由、交流自由。这无疑意味着,要在网络时空实现舆论引导,是更加艰难的事情。但是,越是复杂艰难,越是需要精心细致的工作。除了通过法律的、政策的、技术的、道德的等综合治理手段,把网络空间塑造建设成为清朗的空间,同时还要做好对网民的具体引导,“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32]
网内网外或网上网下的客观存在,以及内外上下的紧密联系,要求党媒在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32]。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所有舆论产生的根源,现实世界中的现象、问题、事件是网上网下舆论的对象,这从根源上意味着网上网下的舆论是相通互动的。因此,党媒作为舆论引导主体,必须将二者贯通起来统筹引导,不能将不同的舆论场分割开来,因为社会舆论实际上是分割不开的,社会舆论孕育、生成、演变、消弭于社会环境之中,不同的舆论圈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舆论引导,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将不同舆论场中的舆论引导到一个大方向上,即引导到党和政府希望的方向上,引导到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方向上,有利于相关问题合理正当解决的方向上。
再深入一步、具体一些,那就可以说,把握好“时度效”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方法精髓。不管是正面宣传、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揭露、舆论监督;不管是针对传统媒体,还是针对新兴媒介,高质量的舆论引导都要讲究一定的引导艺术。如何在舆论引导实践中把握好“时度效”,是实现正确舆论引导的具体机制。
新闻舆论引导的艺术,集中表现在对“时度效”及其关系的把握上,即“要抓住时机、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29]7所谓时,就是时机、节奏。舆论引导者要通过对报道时间的掌控或驾驭,使事实真相得到更为真实、全面、客观的呈现,使社会大众能够在尽可能可靠信息的基础上表达态度、发表意见,而不是见风就是雨,在新闻或舆论的不断反转中不知所是;对于舆论引导者自己,则更是要把握好时机,在事实基础上,旗帜鲜明表达看法,真正发挥意见旗帜和灵魂的作用。所谓度,就是力度,分寸。舆论引导者运用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设置议题、展开报道、进行引导,首要的当然是尊重事实,并且依据事实,制定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传播引导策略,要考察传收环境的特征,要分析广大受众的心理,不能自以为是,从引导者的主观愿望出发,或是大张旗鼓、铺天盖地,或是偃旗息鼓、遮遮掩掩,这些有失分寸的传播方法,只会导致不良的传播后果。所谓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报道、新闻宣传、新闻舆论都有自己的目的,都会追求预期的效果。因此,对于从事党媒舆论引导工作来说,不能盲目报道、不能虚张声势、不能好大喜功,简单追求轰动效应,而是要在为社会大众提供真实新闻服务、信息服务中,满足社会大众新闻需求的过程中,赢得人们的信赖,从而产生真正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前文,我从领导权、价值目标、工作方法三个维度,初步考察、分析、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的运行规律,将它们名之为:党性统摄律、人民中心律、引导方法律。由于中国新闻业就是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因而这些规律实际上也是当代中国新闻业的基本运行规律。那么,紧随的问题便是,这些规律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首先,三个规律共同构成了党媒规律的有机系统。同类事物应该遵循同样或相似的规律,越是特殊的事物,其运行规律可能越是特殊,每一个别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而总会拥有自身的某些个别运行规则。党媒作为新闻传媒体系中的一类,应该拥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体系。中国语境中的党媒,作为更为特殊化、个别化的新闻传媒存在,也应该拥有自身更为特殊的、个别化的规律体系。
在党媒特殊规律意义上,作为针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维度规律——党性统摄律、人民中心律、舆论引导律——必然具有客观上的内在统一性,它们一起构成党媒的特殊规律体系或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党媒的基本运行机制。尽管每一具体规律的地位、作用可能具有一定差别,侧重偏向有所不同,三个规律之间也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作为同一规律系统中的分支规律,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关系,会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方式支配党媒的运行。
其次,在党媒特殊规律系统中,每一规律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不同规律处于规律系统的不同地位或层次,每一规律的作用都有自身的侧重。
第一,党性统摄律,是党媒最具特色的运行规律,属于党媒本体性的规律,因而,党性统摄律也可以称之为党媒本体律。党媒姓党,党性是党媒最典型突出的个性特征,决定着党媒的性质,因而,它是标识党媒与其他媒体相区别的最为突出的特性。党媒的属性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党性统摄律是党媒运行的主导性规律、统帅性规律、“第一规律”“生命规律”。这就像“党性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体系中总体性、统领性的观念、“第一观念”一样,其实,党性观念或党性原则正是党性规律的体现。
党性统摄律,揭示的是党媒的所有权和领导权问题,揭示的是党性在党媒作为媒体所具有的众多属性中的地位作用问题。统摄律,意味着党性会贯穿在党媒的所有方面、所有细节,是全覆盖性的、弥漫性的、渗透性的存在,党媒作为新闻传媒具有的其他属性都要受到党性的支配。作为具有本体性、根源性的规律,它像血液一样灌注、流通、循环在党媒作为党的有机体的所有部分。
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是党媒,就自然具有党性,必然具有党性,也应该具有党性,也得始终坚守党性。一旦失去党性,也就等于失去了党媒的本性,党媒便不再存在,党的或党领导的新闻业也将化为乌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会把党性作为党媒的第一性,把党性原则作为党媒工作的第一原则。
第二,人民中心律,是党媒运行的价值律,它揭示了党媒运行的价值根源、价值动力与价值追求、价值目标,它居于党媒规律系统的灵魂地位。
党媒源于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些重要问题的客观回答,正是通过人民中心律呈现的,也是人民中心律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来源于人民的政党,它拥有的一切同样来源于人民,它的发展壮大依赖于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因而,中国共产党必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是统一的,党的主张与人民的主张也是统一的。进而,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媒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必然主张和践行“人民中心”的价值观念,人民中心律就会在党媒运行中生成为党媒的价值规律。
实际上,人民中心律,本质上反映的就是党媒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从源头上说,则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民群众在历史演进中地位作用的看法,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英雄。这种历史主体观、群众观体现在党媒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党媒不仅姓党,不仅是党的耳目喉舌,党媒同时还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党创办运作党媒本身不是目的,党媒不过是党用来展开各种工作、进行各种事业(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党媒是党以新闻舆论手段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伴随信息社会的到来,它是为人民服务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离不开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方法。
人民中心律表明,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系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党报思想体系中,党媒自然会把“人民中心观念”始终作为党媒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目标、观念。也就是说,人民中心律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道理:党媒以及党媒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人民中心观对整个新闻舆论工作具有目标指向性的作用。党的媒体也应该是人民的媒体,只有这样的媒体才是真正地为社会利益服务的媒体。
第三,舆论引导律,反映的是党媒主要工作方式方法的内在特征,属于党媒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律。党媒的具体工作方式方法,像其他新闻媒体一样,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并且会伴随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媒介技术本身的演进不断创造出新的方式方法,但党媒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坚持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为主,并在党的统一领当下适度开展新闻批评、舆论监督,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
作为新闻媒体,党媒像其他新闻媒体一样,自然要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作为自己的基本工作,但对党媒来说,报道新闻并不是其根本目的所在,党媒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报道新闻、发表言论,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新闻传播不过是党媒实现新闻舆论引导的核心手段,而舆论引导的目的则是落实党性原则、实现人民中心目标的手段。因此,与党性统摄律、人民中心价值律相比,舆论引导律揭示的乃是党媒工作方式方法的内在机制。
再次,三个规律之间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性。如前所述,作为同一对象——党媒——的三个具体的各有侧重的规律,自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而作为三个不同的规律,自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之间,就会形成不同具体规律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党媒姓党,党媒的党性决定了党性统摄律,对其他两条规律具有直接的统领支配作用。党媒的价值追求、舆论引导都是在党媒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党性统摄律内在地要求党媒以人民为中心(18)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民中心观,是中国共产党整体人民中心观念的领域体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参见:新华社.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EB/OL].(2017-10-18)[2017-12-20].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083.html.,以党的意志引领人民的意志,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如果党性不能统摄、领导、支配党的媒体、党的新闻事业,党媒、党的新闻事业实质上也就不再是党媒了、不再是党的新闻业了,进而党媒的人民中心追求、党媒的新闻舆论引导也就自然不存在了,两条规律也就失去了依托的客观基础。显而易见,在党媒规律体系中,党性统摄律具有绝对的核心统领地位,人民中心律、舆论引导律受制于党性统摄律,一定意义上都是党性统摄律的某种延伸、派生和具体表现,这是三条规律之间的本质关系。
但三条规律间的这一本质关系,并不意味着其他两条规律对党性统摄律没有制约作用。实际上,党性统摄律的内在要求,既要体现在人民中心价值律中,更要通过舆论引导方法律来实现。而且,在人民中心价值律与舆论引导方法律之间,更是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我们在下面分而述之。
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决定了党媒的核心价值指向是为人民服务。党性是党媒的方向盘,人民性是党媒的前进目标。因而,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检验党媒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标准。如果这一目标没有落在实处,党性原则便是空洞的,党性统摄也便失去了意义。人民中心的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实现情况,是可以直接检验的,党媒的新闻传播、新闻舆论工作到底有多强、多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可以通过经验和科学方法实证检验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媒的新闻舆论工作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体会以及观察、分析、研究做出评判的。党媒,不仅要接受党的评价,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才是评价党媒新闻舆论工作实际效果的核心主体,人民的评价才是终极性的评价。新闻舆论工作是接近日常生活世界的工作,党媒的一举一动,人民能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媒的新闻工作是否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人民是最有评价权利的主体。
党媒党性的落实,最终要通过具体的新闻舆论工作来体现。因而,能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否实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检验党媒工作有效性的直接标准,也是检验党媒党性是否落实的直接方法。党媒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对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国内国际问题的报道,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报道,对各种政治腐败、经济腐败以及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揭露,都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可见的事情,也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可以时时感受到的工作。人们并不能直接看见党性,但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体会到具体的新闻宣传和新闻报道工作,可以感受到新闻舆论引导的效果。
在人民中心与舆论引导之间,更是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人民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人民也是想象的共同体,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实际生存、生活、工作于不同的具体社会时空,存在、活动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社会领域当中,他们拥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同时作为共同体拥有共同的利益,他们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如何进一步有效交流意见、形成共识,就需要“党媒”和党所领导的媒体提供平台,并展开必要的舆论引导。因而,“人民中心”的实现,总是需要“真实新闻”“正确舆论”的反映和引导。从规律论的角度看,人民中心价值律内在需要舆论引导的方法律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