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产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

2022-11-28 03:13乔钰洁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胎衣产科母羊

乔钰洁

(山东省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65100)

近年来,羊肉、羊奶等羊产品和制品因具备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养羊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广阔。但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模式逐渐普及,对围产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越来越程序化,部分妊娠母羊出现产科疾病的概率有所增加。产科疾病是影响母羊繁殖性能,降低羔羊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充分了解羊常见产科疾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致病原因加以预防和治疗。

1 流产

母羊流产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导致胎儿或胚胎与母体的正常生理关系遭到破坏,提前终止妊娠的现象[1]。流产主要包括隐性流产、小产和早产。隐性流产在实践中最不易察觉,往往在母羊妊娠初期,胚胎形成后但尚未发育成胎儿就发生死亡,胚胎在子宫内发生组织液化,被母体吸收或排出,母羊主要表现为怀孕后一段时间腹围没有明显增大,经过6~10 周后再次发情。小产主要是指娩出不足月的胎儿,与正常分娩的征兆和过程相似,在胎儿娩出前1~2d,乳房和阴唇有轻微肿胀。小产则是分娩出死胎,分娩前没有明显征兆,娩出的胎儿和胎膜都比较小,如果死胎没有及时娩出,也称为延期流产。

发病原因:引起流产的因素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流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流产及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的流产。布鲁氏菌病、毛滴虫病、弯杆菌病等病原微生物侵入妊娠母羊体内会造成母羊流产;子宫畸形、胎膜炎、外伤、败血症、肺炎、肾炎等非传染性疾病也会引起流产;此外,对妊娠母羊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生拥挤,饮水不充足,饲喂冰冻、发霉饲料或有毒植物中毒等都能导致流产。

防治措施:当观察到妊娠母羊有流产先兆时,应先肌内注射黄体酮,提高体内黄体酮的水平,起到保胎作用,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E。如果胎儿已经死亡,但子宫颈没有打开,可以肌内注射己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性激素帮助子宫颈开张,而后人为将胎儿拉出。本病的预防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不给妊娠母羊饲喂冰冻、发霉的饲料,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控制饲养密度,避免因羊只相互拥挤造成的机械损伤。此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有可能导致母羊流产的疾病进行积极预防,及时清扫粪污,定期进行圈舍消毒,保障母羊健康。

2 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指母羊分娩后4~6h 没有自主排出胎衣的现象。患病母羊主要表现为弓腰努责,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加快。胎衣长久滞留在子宫内可能会发生腐败,导致从阴道口流出污红色腐败恶露,也有的在恶露中夹杂灰白色未腐败的胎儿碎片。还有的母羊分娩后胎衣自阴门垂露至跗关节附近。

发病原因:发生胎衣不下的母羊多是在产前没有进行充分运动,产力不足,或饲料中缺少必要维生素、矿物质等,导致体质虚弱[2]。另外,也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布鲁氏菌病等也能导致母羊胎衣不下。

防治措施:母羊分娩后6~24h 可肌内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配合催产素进行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仍不明显可以进行手术。一般手术剥离胎盘多应用于药物治疗48~72h 后胎衣仍没有完全排出的患病羊只。保定好患病羊后进行术前消毒,术者一手握住部分胎衣稍向外牵拉,另一手沿着胎衣进入子宫内,用拇指剥离母子胎盘结合边缘,将子胎盘从小窦中拨出[3],实现胎盘的分离。在手术剥离胎盘后应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品,以降低术后感染概率。除手术治疗外,也可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使胎膜自行排出,常用的药物是土霉素,可将其制成胶囊后置于子宫内。预防胎衣不下一方面应在分娩前保证母羊运动量充足,合理配制日粮,保证营养均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3 子宫内膜炎

这一疾病是指子宫内膜有化脓性、坏死性炎症,患病羊只主要表现为久配不孕,阴道中常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慢性子宫内膜炎多数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发病时会出现努责,尾根、外阴等处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尤其是当母羊趴卧时,阴道内会有白色、污秽样的脓性分泌物流出,患病羊食欲减退,时间越长越消瘦。当出现败血症时,可表现为精神高度沉郁、体温升高、可视黏膜有出血点。

发病原因: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患病羊多为经产母羊,往往是由于之前的分娩和助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消毒,或发生流产后胎衣滞留在子宫内造成的。

防治措施:将2%的来苏水注入子宫内,第二天再向子宫内注入0.1%高锰酸钾后用虹吸法将子宫内的消毒药品排出,连用3~4d。冲洗过后给子宫注入碘甘油或土霉素胶囊进行消炎。当出现自体中毒症状时可以注射葡萄糖、林格液、碳酸氢钠等溶液纠正自体中毒。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应减少母羊难产、流产及胎衣不下等其他产科疾病的发生。

4 子宫脱出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一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门外,年龄较大的母羊发病率较高,有时也会发生于母羊分娩后。子宫完全脱出后,子宫内膜翻转在外面,内膜呈粉红色、深红色或紫红色,可以看到脱出的子宫上有很多子叶。子宫脱出后由于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子宫黏膜出现水肿、淤血,黏膜质脆,容易发生损伤,有时也会出现高度水肿,子宫因翻转脱出阴门外,随着母羊的趴卧和行动,子宫黏膜会被粪便、垫料、草渣等物质污染。患病动物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情绪,弓背、努责,排尿困难,很少表现出全身症状。

发病原因:多数患有子宫脱出的患病羊是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加上分娩过程中环境较为恶劣导致的,当母羊怀有多胎时更容易发生本病,妊娠期间羊水过多,分娩时间过长或出现难产也会增加子宫脱出概率。

防治措施:发生子宫脱出后,要先将脱出的子宫托起,在下面垫上干净的塑料布,找到尿道口后及时对母羊进行导尿,以防因尿液蓄积引起膀胱破裂。而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溶解时应使用40℃的温水)冲洗脱出的子宫,将残留的胎衣和异物冲洗干净。助手用手提住患病羊的两后肢,双腿夹住患病羊的头颈部,术者用纱布将脱出子宫沿着子宫基部把子宫缠成圆柱状,从阴门两侧缓缓将子宫还纳于腹腔内,在子宫内注入37℃的0.1%高锰酸钾水200~300mL,注入后助手可摇动患病羊的后肢,帮助子宫在腹腔内回到正常位置。部分十分虚弱的患病羊或子宫脱出较长时间的羊可在整复术前后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100~200mL,同时注射维生素C 以保持患病羊的体力。

5 阴道脱出

该病是指阴道由骨盆腔向阴门方向翻出,最终脱出阴门外的疾病。患病初期羊只仅在趴卧时能观察到阴门处有拳头大小的粉红色肉球,患病羊站立后自动缩回。随着病程延长,脱出程度逐渐提高,患病羊在站立时也不能完全收回,且伴随不断努责,脱出部位越来越大,呈排球大小,有时还会在顶端看到子宫颈口。

发病原因:阴道脱出多发生在产后母羊群内,分娩后的羊只体质虚弱,再加上腹内压力增大,又会有努责表现,容易发生阴道脱出。怀孕后期盆底肌肉松弛,也会因腹内压力较大而造成阴道脱出。

防治措施:对于脱出的阴道应尽早使用0.1%的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缓慢通过阴门将阴道推送回骨盆腔,完成整复后使用约60mL 的75%酒精,配合4mL 的1%普鲁卡因,用盐水放气针在阴道黏膜外两侧的软组织内注射各30mL。也可肌内注射黄体酮10mg,每天1 次,连续使用3d。

6 不孕症

该病是母羊养殖环节中最易发生的产科疾病之一,会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患有不孕症的母羊表现为达到繁殖年龄,发情周期规律,但久配不孕,有的患病羊有明显的生殖器官畸形,有的患病羊则是阴道有炎性分泌物,膘情也会受到影响,多伴有子宫内膜炎。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病羊的发情不规律,出现“慕雄狂”症状,卵巢有囊肿样改变,或在配种时阴道流血,阴道内可能会有滴虫。

发病原因:引发不孕的因素很多,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或营养性的,生理性的多为先天生殖器官畸形,如果不能治愈应及时淘汰。病理性的是由于子宫、卵巢的后天性炎症导致的不孕症。当羊只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时也有可能会发生不孕症。

防治措施:对子宫和阴道有炎症的患病羊,应先进行冲洗、消毒,使用0.1%的高锰酸钾或0.2%的雷夫奴尔对子宫进行灌注,用虹吸法将冲洗液导出,每天冲洗1 次,最后向子宫内注入10mL 的碘甘油。对患有卵巢萎缩或永久黄体的患病羊,应使用激素疗法,采用己烯雌酚进行肌肉注射,或三合激素进行皮下注射也可起到较好疗效。对患有卵巢囊肿的患病羊可使用地塞米松和硫酸镁配合治疗。

7 小结

综上所述,羊的产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母羊的产科疾病与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息息相关,繁殖成活率越高的养殖场经济效益也越高。因此,应对羊常发产科疾病进行积极预防,针对不同疾病的发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逐渐降低产科疾病的发病率,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对于畜牧业而言,科学的防治方法不仅能给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便利,也能降低养殖环节家畜疾病的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胎衣产科母羊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探索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吃狼肉
提高母山羊一胎多羔的三措施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