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动物传染病流行3 个环节的预防措施

2022-11-28 03:13张伟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染源病原体传染病

张伟

(山西省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033600)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是任何一种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缺少哪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要降低传染病的流行,必须针对这3 个环节进行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1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1 早期发病动物的发现和处理

在流行期间,逐日清查和报告疫情。发现有病动物要立即隔离,并给予有效治疗,使之早日痊愈。

1.2 隔离有病动物

发现传染病动物时不论确诊或疑似都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立即进行隔离[1]。

1.2.1 对经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应对饲料、饲草、饮水、用具进行严格检查,尽快确定病原及其病原微生物,针对性地选择消毒药进行消毒或更换全部被污染的食物。对患畜粪便、呕吐物也要进行消毒和彻底清理,并在指定地点堆积,表面盖土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经一定时间后方可利用。对饲养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要做好必要防护,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凡接触人员要进行药物预防,接触后要消毒双手。

1.2.2 对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

加强通风换气。对厩舍进行喷雾消毒,选择对呼吸道刺激性小的消毒药,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接触人员要佩戴口罩,接触病畜后消毒双手。

1.2.3 对接触皮肤途径引起的疾病

如布鲁氏菌病等,在剥离难产胎衣或进行胎儿和子宫清理时要佩戴防护手套。皮肤有破溃的人员不要接触。

1.2.4 急性传染性疾病

如诊断尚未确定也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隔离地点需和已确诊的健康动物分开。

1.3 对泄菌、泄毒者的措施

某些传染病患畜虽然已无症状,但患畜可继续排出致病微生物,我们称之为泄菌、泄毒者。这些动物无明显症状而易被忽略,往往是造成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泄菌(毒)有两种情况:①恢复期泄菌(毒),如价值很高的珍稀动物或受保护的动物,可继续隔离直到不排菌(毒)为止:对于价值不大的动物应以扑杀和无害化处理。②慢性泄菌(毒)则应逐步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清净畜群,彻底消灭传染源(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

2 针对传播途径的防疫性措施

2.1 切断传播途径

2.1.1 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传染病

如口蹄疫、猪瘟等,其传播媒介主要是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源的分泌物、排出物污染了饲草、饲料、饮水传给易感动物而发病。日常应防止饲料和饮水被污染,做好相应的防疫消毒卫生管理。

2.1.2 经呼吸道途径传播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结核病、猪气喘病等。这类病畜经过咳嗽或喷嚏把含病原体渗出液喷射出来,被易感动物吸入而感染。

2.1.3 经污染土壤传播的传染病

如炭疽、气肿疽等。这些病原体随着病畜排泄物或尸体而污染土壤,一旦形成芽孢,在污染周围环境、动物圈舍、草场后,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而成为长久的疫源地,随时可传播给易感动物而发病。经污染土壤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一般难以根除,因此,应特别注意对病畜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体和尸体的处理。

2.1.4 经活的媒介物传播的传染病

节肢动物:如虻类、蚊、蠓和蜱等。它们通过在病、健畜间的叮咬吸血而散播病原体。它们可传播炭疽、气肿疽、结节病等传染病。野生动物:在受感染后再传染给畜禽。如鼠类传播沙门氏杆菌病等。人类:饲养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如不遵守防疫卫生制度,消毒不严时容易传播病原体。

2.1.5 由皮肤途径感染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传播途径的切断随不同疾病而异。要切断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则需避免犬的咬伤。预防这类疾病必须依照不同疾病特点,使受伤皮肤避免和病原体有直接接触的机会,以免感染。

2.2.消毒

2.2.1 消毒的时间

消毒依时间分为随时、终末和预防性消毒3 种。(1)随时消毒:疾病未愈时,病原体不断从患畜体内排出。为了不让其传播,需随时将排出物和已被污染的用具进行消毒。(2)终末消毒:患畜痊愈、死亡或迁往另地隔离时,对厩舍及所有物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使其不再具有传染性。(3)预防性消毒:在没有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消毒工作。在所有预防措施中,预防性消毒占主要地位。

2.2.2 消毒方法的种类

消毒方法分物理、生物、化学3 种。当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时,必须考虑病原体特性、随病原体排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特性、被消毒物品的特性,使消毒剂不受分泌物的影响而降低效能,又不损坏用具。①物理消毒法:物理作用(包括光、热、蒸气、压力等)杀灭病原体。②生物消毒法:包括粪便垃圾的无害化生物发酵处理。③化学消毒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氢氧化钠、生石灰、漂白粉、过氧乙酸、甲醛、高锰酸钾、酒精等。

2.3 杀虫

虻、蝇、蚊、蜱等节肢动物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2],也同样要用物理杀虫法、生物杀虫法和药物杀虫法来杀灭这些媒介昆虫,以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3 针对易感动物的措施

动物易感性是群体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也就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抵抗力、容易被感染[3]。群体中易感个体的占比和易感性高低直接影响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动物对病原体的敏感程度与病原体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主要是由动物本身抵抗力决定。当气候突变、饲养方式转换等应激因素出现时,动物机体防御功能和免疫水平会急剧下降,导致疾病易感性增高,进而发生传染病。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平衡,饮水充足清洁,保证通风换气和经常性消毒等,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可采取特异性措施,如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类毒素使机体产生抗体。注射患病康复后单位的血清,鸡新城疫和法氏囊病用高免的蛋黄抗体,在病畜禽接受注射后,可立刻获得疾病抵抗力,但有效期仅1~2 周。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不久,还未引起症状即给接触者或潜伏期动物服用有效药物,以避免疾病发生。当疾病流行、药物易得时可用有效剂量,在当地进行普遍服药,这对消灭疾病流行,保护健康易感动物具有较好效果。

4 小结

动物传染病防控必须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在具体操作上也要根据每种疫病的特点及不同流行环节采取重点措施,力求做到“早、快、严、小”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同时要通过改善饲料营养、卫生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传染源病原体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