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规模化养猪场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8 03:13鲁印国孙文静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养猪场疫病生猪

鲁印国 孙文静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区域畜牧兽医站 719100)

近年来,随着生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猪饲养场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生猪疫病趋于复杂,近年来,对我国影响比较大的生猪疾病主要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炭疽、猪肺疫、猪囊尾蚴、猪布鲁氏菌病等。以上疾病中因猪瘟致死的生猪头数最多,其次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些疾病的发生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目前的形势,利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和陈旧的养殖观念不利于疫病防控,不仅提高了治疗和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还制约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1]。因此,当代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防疫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生产水平。

1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体系的概念

防疫体系这一概念源自国外,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防疫具有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内涵,部分学者认为防疫体系是将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拒之门外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是较为综合的体系工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防疫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做好隔离、防疫和消毒,以保护和提升畜禽的健康状况。养猪场防疫体系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有效保护易感猪群的方法,以提升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措施。养猪场的防疫体系内容非常复杂,涉及生猪养殖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场址选择、引种转群等生猪移动控制,也包括各个生产环节的饲养与管理、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兽药、饲料的使用规范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防疫体系不完整,致使猪群发生疾病。

2 养猪场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猪场选址与布局不合理

部分规模化生猪饲养场是从散户养殖逐步转型而来,在发展初期并没有很好的预估养殖规模,因此,选址和布局没有综合考虑,出现单位面积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另外,在部分地区,由于人口密集,适合进行生猪养殖的面积有限,因此,在建设和布局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防疫要求,甚至不区分的行为[2],在猪舍建造过程中也没有科学的方法,猪舍过于简陋,既不能做到夏季防暑降温,也不能做到冬季防寒保暖,采光条件也比较差,缺乏通风设施,常出现千头猪共住同一猪舍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进行猪疫病防控,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很容易迅速传播,控制疫情也相对困难,当有人畜共患病发生时危害将更加严重。

2.2 疫病防疫体系不完善

部分规模化生猪饲养场没有比较完善的疫病防疫体系,或疫病防疫体系构建不科学,措施较单一,甚至有一部分生猪饲养场的防疫体系是照搬其他养殖场的经验,没有结合本养殖场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疫病防疫体系缺乏专业性。

2.3 基层防疫队伍薄弱

我国防疫体系从全国层面看比较完善,但从基层角度来分析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动物疫病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不仅在人数上偏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也相对较弱[3],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乡镇兽医服务站被裁撤和合并,原本从事基层动物防疫的工作人员被分流到其他工作岗位,使基层兽医人员人数锐减,基层聘用的兽医人员因编制数目限制较难取得高级职称,不少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在基层服务。从规模化生猪饲养场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基层防疫队伍薄弱,当猪群出现疾病时很难及时找到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虽然部分养殖场雇佣驻场兽医进行猪群疫病防控,但不能取代官方兽医的角色,导致部分生猪疫病发生时基层防疫技术人员无法满足防控需求。

2.4 生猪疫病的预警监测能力较弱

根据《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国动物疫情主要由从事畜牧养殖、经营和生产的个人和机构及县级疫情监测监督机构进行统计上报,但由于生猪养殖环节中的疫病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众多,随着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出现了很多非典型病例,致使从事畜牧养殖的个人、机构不能在疾病初期进行准确判断,大多数生猪饲养场不具备专业的诊断仪器,仅靠肉眼和经验进行疾病诊断,还有部分养殖户因考虑到自身利益因素,出现漏报、瞒报现象,使疫病监测无法顺利进行,也没办法在疾病初期进行合理控制。

2.5 养殖场的防疫管理不力

由于一些生猪饲养场单一猪舍内养殖数量过多,无法完全实现全进全出、彻底空栏,因此,在消毒工作中只能采取带猪消毒或局部空栏清洗消毒的方式,而无法进行空栏大消毒,消毒也仅限于对地面、墙面和饲养用具的消毒,对空气的消毒基本无法实现。还有部分生猪饲养场对生产区进出的人员、车辆没有很好的管控,进出人员、车辆不进行消毒或消毒液长久使用,影响消毒效果,使得很多病原微生物进入厂区,感染猪群。

3 对策

3.1 优化猪场选址和布局

规模化生猪饲养场的选址是疫病防控中的关键因素,科学选址能很好地控制传染源,因此,在选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地势较为干燥,交通便利,供电通畅,排水方便的地方;②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集贸市场、屠宰加工厂有一定的距离;③远离支干流,污水应经过处理,符合条件后排放,不得污染水源;④远离肉类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在布局方面也应符合防疫需求,合理进行规划。通常规模化生猪饲养场应分5 个功能区,分别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区,依据地势和主风向依次向下排列,场内的道路要严格区分净道和污道,并独立通向各个功能区域,不得交汇、混用。生猪饲养场应设有围墙,门口要有独立的大门,有人员和车辆的专用消毒通道。在建设猪舍时,应考虑到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且猪舍要有充足的采光,便于通风,配备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的设施。根据生猪的不同生理阶段进行分群,防止疾病在猪群间传播[4]。

3.2 完善养猪场防疫体系

目前,仍有很多生猪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尤其是像非洲猪瘟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会对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应采取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疫病防控理念进行养殖。从业人员应对生猪疫病的防控有清晰的认识,结合本养殖场生产事件和常发疾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制度,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的角度出发,切实降低疾病发生频率和传播速度。

3.3 强化基层防疫队伍

我国动物防疫法中规定,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生猪日常检疫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是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范畴,因此,各个地区政府应建设公共服务供应体系。由于基层兽医力量较为薄弱,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能力较低,因此,应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提升基层兽医的待遇,提高基层防疫一线人员的经费补贴,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基层防疫队伍中。积极促进基层防疫力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专家和养殖户的培训联系通道,提升养殖户对生猪疫病的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

3.4 加强生猪疫病的预警监测能力

当代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自身疾病检验和监测体系,定期在猪群中监测主要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生,监测猪群整体免疫情况,必要时应开展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5]。县级疫情监测监督机构也应充分负起责任,把生猪疫病预警监测能力纳入工作人员的考评指标中,不断发现监测能力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5 规范养猪场的防疫管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按照生猪生理阶段进行分群,确保做到全进全出,便于消毒和防疫。在养殖模式上尽可能自繁自养,确需引入种猪、仔猪时应严格检查检疫合格证明,不从无经营许可证、生产情况不明的猪场购入种猪和仔猪[6],新引入的生猪在进场后要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对常发疾病进行检疫,确保其健康后与其他生猪混群饲养。在生猪养殖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家畜、家禽,以防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畜种间进行传播。当发现有生猪患病后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对其使用过的圈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病死生猪应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和垫草等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污染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方针,根据当地常发疾病采取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制定应急预防反应制度,当暴发重大动物疫病时能第一时间上报、封锁,防治疾病进一步蔓延。

4 小结

做好规模化养猪场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对养猪业健康发展、降低养猪生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养猪场应根据生猪饲养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防疫措施。对新建的养猪场应对其选址和布局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场区规划符合防疫标准。各地方政府也应积极促进基层防疫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防疫能力,给生猪养殖场做好疫病防控的引导、指导工作,确保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探索出绿色环保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场疫病生猪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