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鉴定技术在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传承与应用*

2022-11-28 01:57姜晓燕杨水英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苍术饮片中药饮片

严 玮,姜晓燕,杨水英,蔡 艳,顾 艳

南通市中医院,南通226001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但现阶段中药饮片的质量不容乐观,其掺伪掺杂、伪品冒充正品等现象屡有发生。2017~2019 年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布13 期药品质量公告,涉及461 批次不合格中药饮片。从中药饮片不合格检测项涉及的批次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性状”项,为252 批次[1],性状不合格与中药师的饮片验收鉴定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医院中药师的传统鉴定技术的能力极为重要。

为了培养高层次中药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4 年启动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目前本院入选2 名药师,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中药栽培、药用植物识别、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传承者在工作中推广运用中药特色技术,培养中药传统鉴定技术人才,提高了医院中药饮片质量,使中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扬。

1 中药传统鉴定技术的传承

1.1 中药传统鉴定技术的概述

中药鉴定技术最常用的是性状鉴别,其为传统的经验鉴别法,主要是依据药材的外观性状(形、色、气、味),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必要时加上水试与火试等,达到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目的,具有简便、易行、迅速、可靠的特点,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一门技能[2]。

1.2 中药传统鉴定技术理论的传承

医药专家、中药鉴定前辈谢宗万先生提出了中药之“辨状论质”理论,是对传统经验鉴定的精髓概括。任何动、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外观性状和某些特性,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物种遗传决定的,“辨状论质”就是根据药材外观性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来判断药材的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如黄连(味连、雅连)经验鉴别认为,以身干、肥壮、连珠形,残留叶柄及须根少,质坚体重,断面红黄色者为佳,实验证明,经验鉴别认为质优的黄连,其小檗碱含量也高;红花、丹参、茜草要求色红,紫草要求色紫,甘草要求味甜等,无不与其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关。诸如此类,以形、色、气、味特征为质量优劣的标志,实际上都是药材内在质量在外部性状上的反映,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2]。

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刘绍贵先生,以50 余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感官质量评价的“十辨”:一辨品种,做到正品入药;二辨真伪,如冬虫夏草,最易乱真的是亚香棒虫草;三辨野生与家种,有的栽培品的质量与野生品的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外观性状也有变异,如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四辨新陈,如大黄贮存过久,颜色变为暗黑或黑黄色;五辨老嫩,中药材的采收,特别讲究时限,如桑叶、连翘等不按时采收,会导致其性状、色泽、质地有很大的差异;六辨清水和非清水,即有无掺杂;七辨含水量,即辨干燥程度是否得当;八辨生熟与加工炮制的合理性;九辨品规等级;十辨有无霉变、虫蛀变异现象[3]。

1.3 中药传统鉴定技术实践的传承

1.3.1 中药材市场的考察 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有17 个,如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广州清平、湖南邵东廉桥等。中药材市场资源丰富,譬如一本本立体的《本草纲目》,能让原本抽象的药材鉴定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把这些知识用在工作中,选择货真价实、性价比高的中药用于临床。

通过考察市场,了解了一些不常见的地方药材:如主产广西的牛大力、两面针、千年健等药材;四川的赶黄草、金莲花、羌活鱼等川标药材。辨认了一些来自多基源的药材:如白条党参、潞党参、板党和纹党:白条党参产自甘肃,潞党参产自山西,白条党参基源是50 年代甘肃引种的潞党参,白条党参和潞党参均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党参,两者整体性状没什么区别,只是潞党参比较细小一些;板党多产于四川,又名川党,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川党参,质地整体致密坚韧,断面整齐,少有裂隙;纹党产自甘肃文县,来源于桔梗科植物素花党参,其通体密布横纹,种植时间比其他3 种党参略长,整体味道稍微浓郁一些。对比鉴别了一些真伪药材,如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栀子与水栀子,酸枣仁与理枣仁;见识了鼠妇虫、沙棘、血三七、雷公藤等冷背药材;掌握了西红花、冬虫夏草、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的鉴别要点;熟悉了不同等级的药材,如川贝母的等级划分方法、不同规格与不同等级的川贝母之间的价格差异。

1.3.2 药用植物的识别实践 中药主要来自植物,通过对药用原植物的产地、形态、生长习性、采摘时间、加工方式的了解,有助于对中药饮片的鉴别。

通过考察不同产地的菊花,了解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形成的不同形态,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致功效也发生差异。如贡菊生长在纬度低的安徽歙县,花序几乎全为舌状花,适合快速干燥,采用炭火烘干,药材色香味俱全,是作为饮用的最佳品种,少作药用。杭菊地道产区是浙江桐乡,此处比贡菊产地纬度偏高,并接近东海,气候湿润,传统又分为两类:舌状花黄色者称杭黄菊,白色者称杭白菊。习惯上杭黄菊药用,杭白菊传统上是饮用。滁菊盛产于纬度偏高的安徽滁州,该品管状花序较多,菊花叶分裂较深,加工方法先是硫熏杀青后再晒干,其性不润不燥。亳菊产于安徽亳州,纬度最高,气候干燥,几无管状花序,加工采用直接阴干,该品燥性强、药性好,为菊花药用之佳品[4]。

内蒙古根河是我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这里物种丰富,有赤芍、防风、柴胡、苦参等野生药用植物,重点了解野生与种植的区别、鉴别特点。野生状态下环境恶劣,防风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需要生长6 到10 年才可采挖作为商品,而家种防风因为人为的干预,水肥充足,基本上2 到4 年就可以采收。野生防风外皮上呈现灰棕色或者是棕褐色,也有纵皱纹,但非常粗糙,会有点状的细根痕和皮孔样的突起;菊花心颜色更深,而且有裂隙,质地比较松泡。家种防风的外皮是黄白色、有纵沟,但是比较细腻,没什么凹凸;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呈菊花心,颜色比较浅,质地较为紧实,基本上没有裂隙。辨识野生防风和家种防风,在采用时就不会以几百元的野生防风价格去采购几十元的家种防风。

1.3.3 中药标本馆的参观学习 通过参观中药饮片厂,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的标本馆,见识了许多具有地方炮制特色的中药饮片及一些名贵药材,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鉴定知识。

樟帮饮片素有“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枳壳凤眼片,川芎蝴蝶双飞片,槟榔切108 片,一粒马钱子切206 片”的美誉,观察了这些选料上乘、切制精良的饮片,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作为资料。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材标本馆展示了独特的“陕西七药”,如桃儿七、长春七、朱砂七、红毛七、盘龙七等,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中药。辽宁中医药大学标本馆里珍藏有野山参、鹿茸、麝香、冬虫夏草、牛黄、羚羊角等名贵中药材和国家禁止入药的犀牛角、虎骨等,通过介绍和仔细辨识牢牢掌握了这些名贵药材的鉴别要点。

2 中药传统鉴定技术在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 成立院内中药质量管理组织

为了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成立了医院中药质量管理小组。实行三级验收制度:第一级为中药库验收人员,严控饮片入库验收关;第二级为中药饮片周转库,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巡查中药饮片质量,按月作出质量评估报告;第三级为中药房调配人员,发现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及时上报。通过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层层把关,保证了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2.1.1 加强对中药饮片问题品种的监管 在实际验收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某些品种出现问题,通过传统经验的鉴别,有效地阻止了这些不合格饮片流入医院。如在苍术的伪品中有关苍术等,苍术断面有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越红越好,茅苍术折断后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茅术醇和β-桉叶醇的混合物);而关苍术其断面有黄点或无点。逄健[5]等通过分析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和白术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茅苍术挥发油成分以茅术醇和β-桉叶醇为主;北苍术挥发油成分以β-桉叶醇、苍术酮、奈嵌苯酮为主;关苍术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以苍术酮为主。医药专家谢宗万先生认为,关苍术在多方面与白术相接近,则今后可改变药用习惯,将关苍术视为白术的类同品使用,而且在药名上最好将“关苍术”改成“关白术”为妥[2]。《中国药典》要求桑叶搓碎去柄,宜霜后采收,表面应该发黄(黄绿色或浅黄棕色),若来货是青桑叶、腐败叶子,颜色发黑,这些都不符合药典及临床要求,都要拒收。王笃军[6]等应用现代药理模型评价桑叶经霜前后功效物质对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功效的影响,结果为经霜的桑叶清肺润燥的功效优于未经霜的桑叶,进一步证明桑叶经霜采收的合理性。茜草也是一个问题品种,正品茜草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外表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具有细纵纹,切面皮部狭,紫红色,放大镜看茜草切面小孔(导管孔)密集散在,大多数中央没有大孔,而伪品每个饮片中央都有一大孔;茜草的质量问题还有掺入非药用部位的地上部分,用其他植物的根染红后冒充茜草[7]。

2.1.2 对名贵中药的鉴别 名贵中药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疗效确切、资源稀少,如冬虫夏草、西红花、川贝母、人参、西洋参、铁皮石斛、牛黄、鹿茸等,其价格昂贵,因此常有伪品出现,而且一个品种常有多个规格等级,不同的规格、等级其价格、质量又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学会甄选上述品种,保证其质优效佳。如川贝母按照性状分为松贝、青贝、炉贝3 种规格,每种规格又分选货、统货,而松贝的选货又分为5 种等级,选购松贝要以完整、粒小匀称、色白粉性、质坚体重、味微苦甜者为佳[8]。李瑞琦[9]等通过分析川贝母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贝母的个子越小总生物碱含量越高。松贝的来货有时会混有一些小平贝,两者的区别点主要是川贝母大瓣与小瓣的高度几乎相等、顶部有小尖;小平贝大瓣小瓣不等高,小瓣仅为大瓣的1/2~2/3[7]。

2.1.3 对毒性中药的鉴定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将有毒中药饮片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 大类。大毒饮片有川乌、草乌、马钱子等;有毒饮片有天南星、半夏、洋金花、雷公藤等;小毒饮片有地枫皮、鸦胆子、川楝子等。通过加强对这些毒性中药的性状鉴定,可保证其质量,降低毒性中药饮片引起的副作用,减少中药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栽培的半夏会有侧芽,但和珠芽不在同一个平面,容易掉落。半夏的伪品有虎掌南星、水半夏等;虎掌南星扁球形,边缘生有侧芽,但和珠芽在同一个平面;水半夏顶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茎痕,有的下端略尖。虎掌南星和水半夏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不法商贩常将虎掌南星侧芽削掉、水半夏两端切掉来冒充半夏,来货时要仔细鉴别。半夏与水半夏的功效和临床应用有明显的不同,半夏的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要用于呕吐、咳嗽气逆、痰湿壅滞、瘰疬痰核、痈疽、梅核气等症;水半夏燥湿、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水半夏没有半夏的降逆止呕的作用,因此临床上要严格区分,否则会贻误病情[10]。

雷公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同时又对生殖系统、肝肾系统产生急慢性中毒损害。《江苏省炮制规范》中记载雷公藤注意事项:“本品有大毒,皮部毒更大,务除尽”,炮制时务求去尽残留的根皮。雷公藤来货带有根皮者必须作退货处理。

2.1.4 对草类中药的鉴别 草类药从原植物到饮片颜色变化较大,叶子多破碎,花和果实、种子多散落缺失,气味淡薄,因此给草类药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度。草类药鉴别时要将饮片摊薄观察,在比较中找差异,尤其是同种同属的药材,如在验收过程中常发现以留兰香冒充薄荷的现象,它们的区别是薄荷轮伞花序腋生、茎叶常有绒毛、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而留兰香花序是顶生穗状,茎叶表面近乎无毛、清凉味淡。薄荷与留兰香两者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薄荷的主要成分为薄荷脑,不含香芹酮,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而留兰香的主要成分为香芹酮,少含薄荷脑,具有疏风、理气、止痛的功效。因此,以留兰香替代薄荷将直接影响临床药效[11]。草类药鉴别时要抓住草类药重点部位的特征细节,如马齿苋的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种子(俗称盖碗小芝麻);半枝莲的宿萼有两种:一种像小铲子,一种像小帽子[5]。

2.2 培养中药传统鉴定技术人才

加强中药饮片传统鉴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定期对药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能力,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2.2.1 培养对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 对药用植物的识别是培养中药鉴定技术人才的基础,熟悉掌握原植物的形态有助于中药饮片的识别,只有亲眼所见中药饮片原植物的特征,记忆才会深刻。如观察到补骨脂在原植物上长有宿萼,虽然是非药用部位;但在饮片中会时有残存,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鉴别特征,尤其是与伪品区分。在培训学习过程中,蒐集各个学习基地的药用植物资料十分重要,对植物图片分类整理,并在关键点上加以文字说明。通过PPT学习、微信公众号分享等形式,让受训者通过图文能够精准掌握药用植物的特征;定期组织受训者去野外了解药物的生长习性,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亲自采摘制作标本,加深对药用植物的了解;举办药用植物识别技能竞赛,促使大家勤学多认,培养兴趣,锤炼本领,为中药鉴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2.2.2 加强对中药传统鉴定技术的实践 中药传统鉴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长期的实践与历练,要多学、多看、多请教。从多个角度观察每个药材的鉴定要点,将所学的中药鉴定要点整理成册,配以图片说明,使受训者尽快地掌握中药的鉴别特征。如山豆根的鉴别要点为“月饼边”,指山豆根外皮有许多纵棱,各纵棱的距离相近,高度相近,而其他伪品极少有这个特点;白头翁“皮部有环状裂隙,木部蛛网纹理”;地骨皮“糟皮白里甜不香”等。

中药传统技能竞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中药鉴别和中药真伪鉴别是竞赛的核心项目,也是参赛选手拉开差距的关键项目。还有,通过在医院中药房、标本室及中药材市场的现场观摩学习,掌握中药饮片的生品与炮制品、正品与伪品的鉴定技术,强化中药鉴定知识,不断提高本行业的业务素质。

中药饮片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临床疗效,而中药传统鉴定技术作为中药特色技术之一,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务必要加以传承和创新,确保中医临床疗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苍术饮片中药饮片
基于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快速筛查苍术混伪品*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选购中药饮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使用这些问题中药饮片,当心
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经验及体会
田横祭海节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
中药小包装饮片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