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仆固怀恩为官事迹及叛唐原因论述

2022-11-28 01:07裴永亮孟艳霞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郭子仪突厥

裴永亮,孟艳霞

(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仆固怀恩生年无载,卒于765年,为唐中兴之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并且指挥完成了此次叛乱的最后平定,可谓功勋卓著。但就因为其最后的反唐,而被《新唐书》列入叛臣之列,且鲜被提及。因此有必要对仆固怀恩的事迹进行梳理考证,以推理其叛唐之前因后果。

一、仆固怀恩事迹考证

据《旧唐书》卷121《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铁勒部落仆骨歌滥拔延之曾孙,语讹谓之仆固。贞观二十年(646),铁勒九姓大首领率其部落来降,分置瀚海(位于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境)、燕然(位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境)、金微(位于今蒙古国肯特省境)、幽陵(位于今蒙古国东方省境)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别为蕃州以御边,授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拔延生乙李啜拔,乙李啜拔生怀恩,世袭都督。”[1]

《新唐书》卷224《叛臣》记载:“仆固怀恩,铁勒部人。贞观二十年(646),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别为蕃州,以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讹为仆固氏。生乙李啜,乙李啜生怀恩,世袭都督。”[2]新旧唐书对此记载几乎一致,《旧唐书》记载有一误,“拔延生乙李啜拔,乙李啜拔生怀恩”[1]3477,则仆固怀恩当为仆骨歌滥拔延之孙,而非曾孙,这已经为学界所公认。

但在2009年7月,于蒙古国中央省扎穆日苏木发现的一处墓葬中出土一合名为《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仆固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墓志,该墓志记载了一位大唐金微都督仆固府君的事迹,该墓志的主人为乙突,据墓志记载,其祖歌滥拔延,其父思匐。杨富学先生依据此墓志及相关历史文献将仆固怀恩的世系身份由歌滥拔延下延了九代,即歌滥拔延→思匐(子)→乙突(子)→佚名(子)→设支(弟)→曳勒歌(子)→勺磨(弟)→乙李啜拔(子)→仆固怀恩(子)[3]。由此可以看出,仆固怀恩非歌滥拔延之孙,而是六世孙。杨富学先生还对仆固怀恩的生年进行了考证,认为应定在 716—718 年之间。笔者认为杨富学先生对仆固怀恩世系及生年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墓志第4行行文“祖歌滥拔延,皇朝左武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4]记为“左武卫大将军”恐有误,应为右武卫大将军。史籍中皆记为右武卫大将军,而非左武卫大将军,则“左”恐为“右”之讹。

关于仆固怀恩的记载,在安史之乱以前只见记载为其从西北边军统帅王忠嗣,其余史籍无载,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仆固怀恩跟随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叛乱,其事迹才开始见于史书,因此对其事迹的考证也就是从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开始的。

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于范阳(今北京)反叛,史称安史之乱。朝廷愕然,急派时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平叛,而怀恩时为朔方军左武锋使,随郭子仪平叛。是年十二月,仆固怀恩随郭子仪“讨高秀岩于云中,破之。又败薛忠义于背度山下,抗贼七千骑,生擒忠义男袭下马邑郡(位于今山西朔县境)。”[1]3477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郭)子仪、(李)光弼率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廻光等阵于嘉山(位于今河北曲阳),贼将史思眀、蔡希徳、尹子竒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眀露发跣足奔于博陵(今河北定县)。”[1]3450在这次大战中,“怀恩功居多”[1]3477。唐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唐肃宗继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市西南),仆固怀恩与郭子仪前赴灵武,此时,同罗部落自西京叛乱,北寇朔方。郭子仪与怀恩“击之,怀恩子玢领徒击贼,兵败而降,寻又自援而归,怀恩叱而斩之。将士慑骇,无不一当百,遂破同罗千余骑于河上,尽收其器械、驼马。”[1]3478在此一战中,怀恩亲自斩杀了自己的儿子以震军威,将士们士气大振,遂击败同罗部落。

至德二年(757)正月,仆固怀恩“又从(郭)子仪下冯翊(今陕西大荔县)、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西)二郡走,伪将崔乾佑又袭破潼关,贼将安守忠、李归仁自京率众来援,苦战二日,官军败绩,怀恩退至渭水,无舟楫,抱马以渡,存者仅半,乃奔归子仪于河东,整其余众。四月,子仪赴凤翔,李归仁以劲卒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窘急,使怀恩及王昇、陈回光、浑释之、李国贞等五将伏兵于白渠留运桥,以待之,贼至伏发,归仁大败而走。”[1]3478怀恩领回纥兵“伏兵于营东,怀恩引回纥驰杀之,匹马不归,贼乃大溃。”[1]3478而后又大破贼于陕西新店(今河南三门峡西),收复两京。此一役因立殊功,仆固怀恩“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同正员,同节度副使。十二月,封丰国公,食实封二百户。”[1]3478乾元元年(758)九月,怀恩又从郭子仪领朔方行营破安太清,攻下怀州(今河南沁阳)、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围相州(今河南安阳),战愁思冈。凡经五月,常为先锋,歼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

乾元二年(759),仆固怀恩进封大宁郡王,迁御史大夫、朔方行营节度。后“又从李光弼守河阳,破周乂,擒徐璜玉、安太清,拔怀州,皆摧锋陷敌,功冠诸将。”[1]3479上元二年(761),从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邙山(位于今河南洛阳北)。肃宗以“怀恩功高恩顾特异诸将,至冬,加工部尚书,敕李辅国及常参官送上,太官造食以宠之。”[1]3479代宗即位后,拜怀恩为陇右节度,未行,改朔方行营节度。宝应元年(762)十月,代宗以雍王为中军先锋,以怀恩为副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河东、朔方节度行营及镇西回纥兵马赴陕州(位于今三门峡西),并令诸道节度一时齐进,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先锋,对安史之乱叛军发动了最后的攻击,与叛军史朝义战于黄水,史朝义大败,怀恩于是收复东京及河阳城。怀恩且追且战,至于郑州,再战,皆捷,进至汴州。史朝义且战且退,最后自缢。自此,河北悉平,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怀恩与诸将班师。郭子仪以怀恩有平定河朔之功让位于怀恩,遂授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加实封四百户,通前一千户。是年春,又加太子少师,充朔方都知兵马使,同节度副大使,食实封五百户,荘、宅各一所。

在安史之乱期间,仆固怀恩还担任了唐与回纥之间使者的身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以其女嫁于回纥可汗;二代表唐朝前往回纥借兵。乾元元年(758),毗伽阙可汗代其少子请婚于唐,唐肃宗以怀恩女妻之。毗伽阙可汗死后,少子继位,即登里可汗,登里可汗立怀恩之女为可敦(相当于皇后)。这次和亲,促使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期间还担当了唐与回纥间使者的身份。

安史之乱期间,怀恩曾两次前往回纥请兵助唐。第一次为唐肃宗时期,肃宗想借助番兵以壮声势,于是派遣怀恩与燉煌王李承寀出使回纥请兵结好,回纥可汗提出了与唐联姻的请求,肃宗应允。毗伽阙可汗以可敦妹为女嫁于李承寀,肃宗则将其幼女宁国公主嫁于毗伽阙可汗,以怀恩之女嫁于毗伽阙可汗的少子。如此,才从回纥借到了兵马。第二次在代宗时期,当时代宗派刘清潭请兵于回纥登里可汗,而登里可汗已为史朝义引诱,以倾国入塞,率众号称十万骚扰关中,登里可汗请求与怀恩及怀恩之母相见,代宗下诏从之,但怀恩仍有顾虑不敢前往,于是代宗赐铁劵手诏以遣之,即令其母前往,怀恩与登里可汗相见于太原,登里可汗大悦,进而答应助讨史朝义,于是进兵历太原、汾晋,于陕州扎营以等待发兵。就是有了回纥兵的助讨,唐朝才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尽收河北之地。广德元年(763),朝廷为三十二位有功之臣画像入凌烟阁时,仆固怀恩与其子仆固瑒位列其中,如此殊荣,足见唐朝对仆固怀恩家族的重视。

就在平定了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64),仆固怀恩却走上了反叛唐朝的道路。在平定完安史之乱后,怀恩奉诏送回纥可汗还朝,途径太原时,太原节度使辛云京以回纥可汗为其子婿,疑其与回纥勾结,闭关不开,怀恩自以为功无以让,至此又被辛云京所拒,遂怒,上表陈其状。辛云京则言:“怀恩与可汗为约,逆状已露”[1]3482。骆奉先回朝亦“奏其反状”。怀恩奏请诛杀辛云京及骆奉先,但皇帝偏袒此二人,未诛杀。怀恩上疏陈情,认为皇帝“不垂明察,采听流言,欲令忠直之臣枉陷谗邪之党。”[1]3487

广德元年(763)八月,仆固怀恩拒命于汾州(今山西汾阳),九月朝廷派黄门侍郎裴遵庆“使汾州谕旨,且察其去就”。裴遵庆到达汾州后,“怀恩抱其足号泣而诉,遵庆因宣圣恩优厚讽令入朝,怀恩许诺。副将范志诚说之曰:‘公以谗言交构,有功高不赏之惧,嫌隙已成,奈何入不测之朝,公不见来瑱、李光弼之事乎?功成而不见容二臣以走诛。’怀恩然之。明日又以惧死为辞,许令一子入朝,志诚又不可。”[1]274广德二年(764)正月,仆固怀恩与河东都将李竭诚密谋取太原,被辛云京察觉,杀了李竭诚,怀恩令其子仆固瑒率众攻打辛云京,辛云京出战,仆固瑒大败,转而围攻榆次,朝廷深以为患。因此,代宗打算派颜真卿前往宣慰仆固怀恩,但未成行,后又因怀恩将士多为郭子仪部曲,于是派郭子仪前往,行至河中(位于今山西永济市境),仆固瑒已为朔方兵马使张惟岳等四人斩其首。怀恩听闻,率麾下数百骑弃其母渡河,北走灵武,留下的众将士听闻郭子仪到,束甲来归者达数万人。怀恩至灵武收拾余众,其众重振。

广德二年(764)二月,怀恩杀朔方军节度留后浑释之。广德二年(764)冬十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兵二万寇邠州(今陕西彬县),节度使白孝德闭城坚守。同年,又寇奉天(今陕西乾县),京师戒严,先锋郭曦与仆固军战于邠州西,俘斩数百人。郭子仪屯兵于泾阳(今甘肃平凉市西),蕃军挑战,郭子仪不出……十一月乙未怀恩与蕃军自溃,京师解严。广德二年(764)十一月,河西节度使杨志烈与怀恩战于灵州(今宁夏中宁县灵武西南),败绩。永泰元年(765)八月,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刺山贼任敷、郑庭、郝徳、刘开元等三十余万南下。先发数万人掠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期自华阴趋蓝田以阻断唐军南路,怀恩率重兵继其后,回纥、吐蕃自泾阳、邠州、凤翔数道寇京畿,掠奉天、醴泉,京师震恐,天子下诏亲征。永泰元年(765)九月,怀恩暴死于灵州鸣沙县(今宁夏中宁县北),其时怀恩正率领吐蕃数十万寇邠州。

关于仆固怀恩的事迹还有一事为史书无载,那就是其曾与伊西北庭节度留后周逸密谋杀害了一位身兼河已西副元帅的尚书,这位尚书亲巡安西、北庭,计划于两道征点兵马,以救援河西,岂料被害于长泉,这从法藏敦煌文书P.2942中可得到印证。该文书第 190 行:“伊西庭留后周逸构突厥煞使主,兼矫诏河已西副元帅。”[5]第 191~192 行:“副帅巡内征兵,行至长泉遇害。”[5]630文书第226行:作者准备“条表录奏”朝廷《周逸与逆贼仆固怀恩书》,表明这位“副帅”的被杀为周逸与仆固怀恩合谋的结果。而法藏敦煌文书P2942的写作时间为永泰元年(765)至大历元年(766),大历元年即永泰二年,则此事当发生于仆固怀恩死前,即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以前。著名唐史专家唐长孺先生认为这位副帅为杨志烈,安家瑶、陈守忠、王小甫等先生也认为这位副帅为杨志烈。王小甫认为,此事为仆固怀恩唆使周逸所为,周逸并不知道仆固怀恩已经于永泰元年(765)九月暴死于鸣沙县,于是年十月将杨志烈杀害。而著名的敦煌学家史苇湘先生则认为,这位副帅为杨休明,马德先生亦持此观点。被杀副帅是谁,在此姑且不论,但此事为仆固怀恩唆使周逸所为,已为学界认同。

二、仆固怀恩叛唐原因剖析

仆固怀恩刚刚平定河朔,却走上了叛唐的道路,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以为这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一)历史因素

对于仆固怀恩反唐的历史因素,要从仆固部与唐朝错综复杂的关系说起。仆固部本为铁勒九姓之一,与唐朝最早产生关联是贞观三年(629)十一月,“突厥俟斤九人及拔野古、仆固、同罗、奚酋长并率众来降。”[6]据《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记载,唐朝以仆固部置仆固州都督府,将其安置在朔方县。但这次来降的仆固部只有122户,673口,当非全部仆固部人。贞观二十年(646),铁勒九姓归附唐朝,“回纥俟利发吐迷度、仆骨俟利发歌滥拔延、多滥葛俟斤末、拔野古俟利发屈利失、同罗俟利发时健啜、思结酋长乌碎及浑斛薛奚结阿跌契苾白霫酋长皆来朝。”[1]3690

贞观二十一年(647),唐政府于漠北设置六府七州来安置归附的铁勒九姓,仆固部安置于金微府,以首领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此次随歌滥拔延归附唐朝的仆固部落并非全部,而仍有一小部分滞留在漠北,此小部分仆固部并非仆固怀恩家族一部,因此本文姑且不论。在仆固部归唐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对唐的开疆拓土起到了重要作用。贞观二十二年(648),唐以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击龟兹,仆固部当在其中。贞观二十三年(649)对东突厥的战事,俘获乙注车鼻可汗,仆固部亦为主力。上文所述《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金微州都督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仆固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墓志中亦记载有乙突率部伐贺鲁、东征(高丽)、西讨吐蕃的史实,“俄以贺鲁背诞,方事长羁,爰命熊罴之军,克剿犬羊之众。公乃先鸣制胜,直践寇庭,无劳拔帜之谋,即取搴旗之□。策勋叙绩,方宠懋官,诏授右武卫郎将,寻授护军,封林中县开国子,俄除左武卫大将军。至麟德二年(665 年),銮驾将巡岱岳,既言从塞北,非有滞周南; 遂以汗马之劳,预奉射牛之礼。服既荣于饰玉,职且贵于衔珠,厚秩载隆,贞心逾励。及东征□□(高丽)(1)此二字已漫漶不清,笔者推测为“高丽”。此次东征应发生于麟德二年銮驾巡岱岳以后,西讨吐蕃之前,即咸亨元年以前,那么在此时间内的东征,为总章元年(668)以薛仁贵为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高丽的军事行动。以此看来此缺失二字疑为“高丽”。,西讨吐蕃(2)西讨吐蕃的时间应在麟德二年十月封禅泰山以后,此年以后最早一次征讨吐蕃的时间为咸亨元年(670),据《旧唐书》卷5《高宗(下)》记载:“咸亨元年四月,吐蕃宼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与于阗合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罢安西四镇。”那么乙突参加的征讨吐蕃的军事行动当为此次。,并効忠勤,亟摧凶丑,裒录功绩,前后居多。寻除右骁卫大将军,依旧都督,加上柱国、林中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3]70-72。

可见,自贞观二十年,仆固部归附唐朝后,完全依附于唐朝,并对唐朝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长久,仆固部走上了反唐的道路。

突厥于永淳元年(682)年建立了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回纥诸部开始逐渐附属于后突厥,仆固部亦在其列,但并没有公开反唐。直到武则天时期的垂拱元年(685),仆固部和同罗部正式叛乱,攻安北都护府及回纥部。唐自河西派兵出居延海平定叛乱,仆固部、同罗部大败,这次战争使仆固部元气大伤,部落散落。唐政府曾将安北都护府迁至同城(今甘肃山丹县境内)以安置来降的仆固部、同罗部。垂拱三年(687),突厥趁唐军南移之机,进入漠南,遭到唐军的抵抗,败突厥,突厥北退至阴山一带,转而攻打铁勒诸部,铁勒诸部不敌,一部分退至土拉河,一部分南下附唐,被安置于河西走廊一带。仆固怀恩一族当在南下附唐的一部分中。退至土拉河的部分铁勒势力并未放弃对突厥的反抗,但终被突厥征服。开元三年(715),突厥可汗默啜又一次发动对铁勒九姓的战争,铁勒战败,大部分南下归唐,少部分仍居留漠北坚持对突厥的反抗,这其中就包括仆固部。开元四年(716),默啜为铁勒九姓所杀。

开元五年(717),新继位的突厥毗伽可汗对漠北的铁勒进行大规模报复性围攻,铁勒诸部不敌,南下归唐,被安置于长城沿线,仆固怀恩家族一部被安置于河北蔚州(今河北巍县)一带,这时的仆固部首领为曳勒哥。后又将来归附的仆固部迁于受降城,“时突厥足夹跌部落及仆固都督勺磨等散在受降城左右居止,且谋引突厥共为表里,陷军城而叛。”[2]5859由这条记载可以看出足夹跌部和仆固部并不是真心归唐,还意图与突厥里应外合,反叛唐朝。后仆固部又重新归附突厥,但随着突厥内部的分裂,势力日渐减弱,回纥逐渐摆脱了突厥的统治,并强大起来,取代了突厥,建立了回纥汗国,称雄漠北。仆固大部也就归附了回纥汗国,但仍有小部分留在了唐境,这其中就包括仆固怀恩家族一部。

仆固部在对唐朝时附时叛的复杂关系中,与突厥、回纥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成为仆固怀恩反叛的历史因素。

(二)唐朝对朔方军的政策

仆固怀恩的反叛还与唐朝对朔方军将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唐朝对朔方军一直采取削弱、分化的政策,这从多位朔方军将领的遭遇中可看出。仆固怀恩原为西北边军统帅王忠嗣部下,王忠嗣主帅西北时,统朔方、河西、陇右、河东四镇,控制万里,兵强将猛,势力强大,深为玄宗所恐。朝廷先后除掉了王忠嗣、安思顺等西北军主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朝廷不得不起用朔方军平定叛乱,就在朔方军成为平叛主力,叛乱甫定时,朝廷还是数次褫夺曾为朔方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光弼的兵权。朔方军的实力不断被削弱,安史之乱平定后,朔方军损失了三分之二,仅剩天宝年间的十分之一,实力大为削弱。即便如此,朝廷还是不放心朔方军,将郭子仪的兵权一分为三于李怀光、浑缄、常谦光三将,朔方军的实力再次被削弱。德宗因猜忌率朔方军平叛“泾原之变”的李怀光,逼其反,另一部朔方军因其统帅浑缄的死而被编入神策军,至此朔方军已被割裂诛锄,所余无几。

(三)汉将以夷狄视之

如果说仆固怀恩与辛云京等人的矛盾是导致其反叛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广德二年(764)正月,其子被杀则是导致其反叛的导火索,“仆固玚为帐下枭首来献,怀恩闻玚死,烧营遁入吐蕃”[7]。怀恩本是有功于唐的大将,最后却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怀恩本为藩将,又与回纥关系密切,被部分汉将以夷狄视之。代宗又“忌速将难制”,派宦官监军控制军队,这引起了诸将的不满,怀恩亦是如此。“广德初,监仆固怀恩军者(骆)奉先恃恩贪甚。怀恩不平,既而惧其谮,遂叛事平擢。”[7]1592而骆奉先回朝后上奏编造怀恩的“反状”,因而激怒了怀恩。大历七年(766),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就曾言:“仆固怀恩不反,正由汝辈激之。我亦不反,今日为汝反矣!”[7]1852皇帝如是,下面的臣子们也多视怀恩为藩将,对其存有芥蒂之心。赵城尉马燧就曾云:“今仆固怀恩恃功树党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田承嗣分授疆土,皆出于怀恩。其子瑒佻勇不义,以燧度之,将必窥太原、西山以为乱,公(李报玉)宜深备之。”[7]1592朝廷上下对藩将本就存有防范之心,一方面削弱兵权;另一方面又捏造“反状”,如此更加激化了矛盾,将仆固怀恩逼上了反叛的道路。

可见,并不能将仆固怀恩的反叛简单地归咎于其自身,而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既与仆固部与唐朝时附时战的历史因素有关,又与唐中央政府对朔方军的政策有关;既与代宗对仆固怀恩的“忌速将难制”“密为之备”的提防之心有关,又与汉将以夷狄视之的芥蒂之心有关。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仆固怀恩的反叛。

猜你喜欢
郭子仪突厥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以德报怨,终将化敌为友
郭子仪有仇不报
郭子仪感动奸臣
突厥是李世民争权夺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