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选择
——以安徽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为例

2022-11-28 01:07吴文明朱志远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思想

吴文明,朱志远

(安徽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并从学理的角度提出“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成员提供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型大学”。“办学40年来,学校累计招收各类学生2 050余万,培养毕业生1 512余万。”当前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430多万人[2]。作为一所新型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开放大学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开放大学职责与使命。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居于关键地位。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加有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代开放大学学生的新变化提出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开放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千万名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开放大学的学生以成人为主,大多是在职人员,但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统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刚刚跨出原学校大门,又迈进了开放大学的门槛。2020年以安徽开放大学学生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近2 000名学生中,18~35岁之间的占总数的76%,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学生占比达46.96%。由此可见,开放大学学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些年轻人“三观”还很不稳定,甚至尚未形成,价值理念还很脆弱,很容易被外界同化,甚至受当前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价值观的多元性、多变性在一些年轻人中也表现得较明显。结合在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务实高效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成为新时代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增强开放大学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3]。“所谓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思政课对大学生所具有的亲近、吸引的潜在功能”,“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解学生之所惑”[4]。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思政课是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中国化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具有无比强大的理论魅力,对大学生具备亲近、吸引的潜在功能,关键是创新传播和灌输的形式,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亲和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世界观,更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具有强大的实践解惑力。思政课教学要聚焦当前社会热点与难点问题,聚焦开放大学学生思想实际,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理论分析回应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分析和看待问题,有针对性地铸魂育人。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取得思政课实效,这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牛鼻子”,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和判断思政课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要求,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成为时代必然。

二、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境况

(一)成效显著

面对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开放大学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开放大学着力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新型思政课育人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1.建立团队工作机制,构建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教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着思政课建设的质量,是思政课供给侧改革重点。开放大学是体系办学,上有国家开放大学,中间有各省、直辖市开放大学及行业学院,基层有市级学院和县级工作站,各教学单位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差距很大。为有效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开放大学建立了教学团队工作机制。国家开放大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思政课程教学专家团队,负责课程教学顶层设计、指导制作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在教学实施层面,以课程为单位,建立两级教学团队,国家开放大学建立网络教学核心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指导,各省、直辖市开放大学、行业学院建立思政课网络教学实施团队,负责思政课教学组织和落实,做好思政课网上学习支持服务。安徽开放大学积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网络教学核心团队建设,组建并推进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思政课网络教学实施团队建设。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展示、教学观摩等教学研讨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教学、以团队聚人心,体系联动,齐心发力,共同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2.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模式

开放大学实行“两级统筹、四级办学”的分级办学模式,教学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思政课作为统设必修课,由国家开放大学统筹教学,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进入新时代,国家开放大学立足远程教育教学实际,不断优化顶层设计。2018年出台的《国家开放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2019年出台的《关于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立德树人及相关内容的通知》,则是在中观层面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立德树人相关内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对各专业思政课教学做出明确要求。2020年出台的《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则是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了开放大学体系思政课改革创新顶层设计。

3.立足空中课堂,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放大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国家开放大学建成了教、学、管、研、服一站式和一体化运行的远程教育云平台。为满足成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需要,开放大学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专题化远程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目前建成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5门思政课高质量微视频资源400个,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以知识点为单位,以音频、短视频、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源作为核心要素,每个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实现了“颗粒度微小”和“逻辑关系完整”的有机结合。“大片式”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思政微课,让书本上的知识“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远程教育的情景式学习,将价值观、理论评述“化整为零”地融入故事讲述中,以客观的事实表达主观的意识形态,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6]。

4.加强在线思政课教学规律研究,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开放大学学生具有工作经历,阅历丰富,思想政治状况复杂,新时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放大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开放大学凝聚系统力量,开展“大规模在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模式和途径,取得积极进展,为助力学生成长、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提供理论指导。

(二)尚需改进的问题

1.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尚缺乏“深度”

当前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注重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建设了高质量的“五分钟”思政课大片,满足了在职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和学理性很强的课程,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等思政课的价值追求,碎片化知识的学习难以完全实现。

2.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尚缺乏“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3],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大思政”格局。开放大学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造成当前思政课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协同度不高,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合作度不高,“大思政”工作格局尚在构建中。

3.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尚缺乏“效度”

当前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以网上学习为主,考核方式主要为完成网上专题测试及期末网上大作业,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了知识的考查,对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缺乏有效考量。

4.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尚缺乏“温度”

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直接的“教”与“学”主客体关系,将师生关系转化为“老师—网络—学生”,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将传统的面对面的温情教学转化为学生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进行网上学习,缺乏教学的“温度”。

三、开放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

(一)线上线下融合贯通,提升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深度”

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远程教育教学优势,利用国家开放大学高质量思政课网上教学资源,在导、学、测、评一体化学习环境中,努力满足在职成人学生分散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需要。但仅有网上资源学习是不够的,且网上学习资源难以实现及时更新,必须以线下专题教学方式给予有效补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可以以网络直播课方式开展。专题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教材知识、网上学习资源进行扩展和延伸,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重点问题和教材理论有机结合,实现教材体系、网上学习资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深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在学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章节时,可以专题教学方式,选取当前经济领域发展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围绕着“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一新时期经济发展热点问题,采用理论讲授、学习研讨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等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适应新时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再比如结合当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与就业等学生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题教学,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有真正获得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就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学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安徽开放大学开展的“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江淮英烈故事”专题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专题教学是对网上学习的有效补充,能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二)融入“大思政”格局,提升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广度”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积极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近年来,安徽开放大学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首先,思政课教师积极加入班主任工作群、班级学习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学习指导和思想引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安徽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全省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师发出倡议,提出延伸思政课课堂,倡议思政课教师主动关心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思政课教学延伸到学生心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格局中积极发挥作用。召开安徽开放大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研讨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展示与观摩会,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及交流总结会等活动,通过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良好态势。最后,与学校学生处共同开展面向全省开放大学的学生活动,与宣传部合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提升开放大学思政课的“广度”。

(三)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提升开放大学思政课的“效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7]上好新时代思政课,功夫在课内,也在课外。开放大学作为“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系,可以积极整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育人,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打造符合在职学习者学习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近年来,安徽开放大学深化校地共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进乡村社区、工厂车间等,推动实践教学与学生自身工作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在职学习者教育特点的体验式教学、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教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升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温度”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8]。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开放大学相较于普通高校,师生关系更为薄弱和淡化,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更是没有多少交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难以达到思政课教学效果,为此,必须重新构建开放大学新型师生关系。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关注学生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及时了解学生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对于正能量的事物多点赞,发现负能量的内容,及时交流、引导;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共同制作实践教学微视频等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