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2022-11-27 02:10田送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成长型体系管理

文/田送(深圳市爱博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诸多大型公司逐步将完善公司内控体系付诸实践。高科技公司也纷纷从实践角度对内部控制展开研究。然而许多成长型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公司自身在内控方面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但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仍然需要持续关注与研究。分析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管理特征以及内控体系的优势与局限,是探寻公司管理缺失的有利途径。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高科技成长型公司实际情况,对内控体系建设策略进行探究与思考,有利于突破公司发展瓶颈,从而利用高效的内控体系为高科技成长型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特点

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特点,可以从经营角度和管理角度两个方面,概括为以下几点。

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其一,由于高科技公司具备较为明确且优良的高新技术,同时公司拥有特定领域内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或项目,因此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且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在过往的经营年度中具备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二,高科技公司经营的产品范畴较为局限,一般情况下只生产特定领域内的高科技产品。但产品专精,因此可将特定产品作为公司的主导产品,用于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其三,公司产品类型集中,但是却能够在经营领域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因此公司正处于发展与扩张的阶段。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其一,成长型公司的管理机制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往往更看重高收益,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较弱。部分公司由于规模较小,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彻底的分离。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所有者与经营者具有高度一致的目标,会压缩内部激励与监督方面的成本。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管理者的控制方法或管理流程可能缺乏规范,会影响内控体系的完善性;其二,管理流程不规范。这也是诸多高科技成长型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公司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公司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于产品和项目研发、销售拓展等流程中,因此对内控执行存在一定的忽视。此外许多业务流程并未设置执行标准,极有可能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三,人才结构不平衡。高科技公司关注自身拓张发展,因此更注重的是高端人才的引进。相对来说,内部事务方面缺乏人员配置。同时部分公司在人员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难以留住人才。

二、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势与局限

(一)优势

1.管理者更重视内部控制

管理者的意愿以及管理模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于成长型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及发展的阶段,因此管理者在内部监督与内部激励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大。一部分高层管理者在公司创业初期就参与到公司经营管理中,因此更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能够结合公司的特性构建更具有针对性的内控模式,有利于公司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流程,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

2.内部管理沟通更为频繁

管理者扎根于公司经营管理中是成长型公司的特点之一。因此,与大型公司相比,管理者对于公司运营的关注度更高,投入精力更多。一般来说,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有着更为广泛的控制,对于公司研发以及项目推进有着更高的参与度。这种直接的控制模式,使管理者与公司员工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均可实现直接、频繁的沟通。高效的信息沟通模式,使内部管理更加流畅。频繁的内部管理沟通也能够避免信息失真,促使公司管理更加高效。

3.信息化管理程度更高

高科技公司因其独特的产业特性,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信息化系统的引入。因此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信息化管理程度更高。除在主要的业务环节注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以外,在研发、制造等环节中,也同样注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应用与升级,不仅提高了公司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流程的效率,同时能够助力公司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规避各类内部风险。

(二)局限

1.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

高科技成长型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处于快速扩张时期,需要大量内外部资源的支持。此时,稳定的资源供给以及合理的资源分配是公司抵御风险的前提。而相较于大型公司来说,成长型的高科技公司缺乏长期经营累积的管理经验和资源基础,造成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管理层面上,未将风险评估活动考虑到经营策略中。很多管理者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不注重风险分析。公司的内控体系中缺乏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极大地削弱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2.制度体系建设仍需完善

规范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从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公司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不够完善。部分公司的制度体系是公司初创期设计构建的。由于当时的业务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制度体系较为笼统,不够精细化。随着公司进入到成长期,原有的规范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的业务处理需要。业务规模的扩展、业务量的增加,增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公司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堵住风险漏洞,构建稳定的内控环境,从而确保内控水平不断提高。

3.内部控制难以形成闭环

公司的内部控制需要兼顾内部控制流程和标准,具备内部监督的功能,实施内部管理活动,最终对内控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闭环。但成长型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不完善的。很多公司受到规模的限制,或受到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缺少一部分内控活动,或部分内部控制工作的负责人员、机构由其他人员或机构兼任。例如,有些公司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公司缺乏内控评估和反馈流程。这些问题的出现,均导致公司内部控制难以形成闭环管理,不仅削弱了内部控制力度,同时难以对公司长期管理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三、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策略

(一)充实内部控制机构设置

高科技成长型公司要根据自身特性,基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实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专职管理部门。首先,公司要在董事会下设置专职的内控委员会。委员会的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各部门内控工作,统筹领导公司总体的风险防控、内部控制管理,并建立内控制度;其次,在委员会下,增设专职内控管理部门。内控管理部门的作用在于,督促各类内控制度的执行,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公司各层级内部控制工作,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及业务指导。此外,还要在各部门内增设专职的内部控制岗位。通过专业人才的配置,保证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也借此强化各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反馈。除常规的内部控制工作以外,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内控岗位人员要负责在本部门的宣传内控工作,以便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1]。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公司要做好可持续经营的准备,注重人力资源的维护,建立更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要根据高科技公司特有的人才需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高科技成长型公司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也要根据内部业务需要,引进大量的专职人才。公司要考虑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特征,结合公司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方案。激励方案的主体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更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也就是物质激励;二是更能够给予员工尊重与肯定的精神激励。尤其是对于高端人才来说,薪资福利待遇等,只是员工关注的一部分。具有高端技能的人才更注重归属感。因此,公司要将此作为侧重点,在激励过程中注意拉近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同时,针对科研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的激励,要注重持续性。例如公司可设置分年度领取激励金等。将研发成果通过分年度领取的形式与员工共享。当优秀员工取得一定的研发成就或工作成果时,即可按年度领取相应的激励金。若领取过程中员工离职,则无法获得后续的激励金。持续的激励策略,既能够有效地引导员工成长,同时能够帮助公司留住高端人才。

其次,成长型公司要设置更加通畅的晋升渠道,将员工的未来成长与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到一起,使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公司要为员工设置合理的晋升规划,同时通过公开、公平的晋升机制,给予员工清晰的发展预期。

最后,公司要注重绩效管理。高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要注重不同岗位之间的业务差异性,并将这些差异性反映到具体的员工评价指标中。例如,针对科研岗位的员工评价,要考虑其科研项目的参与度、完成性;针对财务岗位的员工评价,要注重其关键事项的完成性、规范性等。针对员工的考核,不能够盲目设置指标,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地展开员工评价。同时考核过程要注重公开、公平、客观。

(三)强化风险分析与预警

高科技公司的内外部经营风险是十分复杂的。从内部角度来看,公司经营战略存在治理风险、投资风险、战略规划风险;财务方面存在融资风险、现金流风险、财务报告风险等;操作方面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等。从外部角度来看,技术方面存在技术研发风险、技术替代风险、项目风险等;市场方面存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资本市场波动风险等。面对如此复杂的风险环境,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不能够脱离风险管理。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高科技成长型公司要强化风险分析预警。

针对公司内部的战略、产业、财务、运营、操作,以及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技术、市场、政治、法律与合规,共11 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取风险预警指标。并将预警指标与公司各业务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识别公司面临的各项风险。选取预警指标的基础上,公司还要结合各项风险因素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对公司面临的各项风险事件进行分类,便于对关键性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与分析。同时,为了强化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公司要实时掌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设定风险等级。当发生风险时,公司通过风险预警指标的提示,启动风险防控机制;通过评估风险等级,判断风险影响;通过风险分析结果,提升防控策略的可靠性,进而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管控风险,减少风险对公司的影响[2]。

(四)重点突出预算的刚性

预算既是公司财务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科技成长型公司要注重预算体系的构建,在财务管理中重点突出预算的刚性。

首先,要加大预算宣传力度,重点宣传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全体员工都对预算有正确、深刻的认知时,才能够保证全员参与预算、确保预算管理的落实。

其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编制方式,突出预算编制的多样性;预算目标要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除财务目标外,突出业务、市场、客户等多样化的指标。

再次,将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上,强化预算执行的监控。一方面,公司要明确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管理及审核权限;另一方面,公司要体现预算对公司经营发展的指导意义,将预算目标通过指标分解的形式具象化,通过指标下达的方式严格落实。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标准,按照相关流程执行预算要求。

最后,公司要强化预算制度的约束,并建立长效的预算监督机制。针对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考核等各个环节,明晰管理权责,保证预算过程的有条不紊。

(五)侧重于资金的审批控制

资金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尤其是对于高科技成长型公司来说,资金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要强化其审批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稳定经营。

首先,公司要设立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针对资金支出设立多环节的审批控制。通过审批,强化对资金支出的监管;其次,将资金审批与预算控制结合起来。在特定的审批环节中,增设预算监管节点。依照预测的预算指标,约束资金的支取。一方面有利于设定资金支出限额,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预算目标的达成;最后,高科技成长型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大额资金支付审批环节。针对不同的支出项目,增设对应的审批环节,体现资金的监管职责[3]。例如,针对超过5万元的资金支出,增设财务主管的审批;对于超过10 万元以上的资金支出,增设总经理审批等。

(六)加强项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管控

研发项目与开发活动是高科技成长型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此类活动关系着公司的产品性能,以及公司主营业务是否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因此,强化对项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监管,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针对项目与开发活动要注重可行性分析。一方面要对项目及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客观地描述项目的性质、类型,考量其资源的投入、为公司带来的收益等。为提升决策的可靠性,在项目研发立项前,公司要组建专业团队,为项目可行性提供客观、真实的报告。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外部团队力量,对重大项目进行评审,保证研发项目及开发活动的科学性,避免决策失误为公司带来损失。

其次,公司要针对不同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采取不同的审批程序,以便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对策。一方面要对研发项目或开发活动的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项目性质,将研发项目或开发活动划分为重大专项项目、重点项目以及一般项目;另一方面,采用不同的审批程序。不同的审批程序,对应不同的决策级别,同时设定相应的通过比例,用于筛选、判定项目的可行性。例如,针对重大专项项目,由内部评审小组、外部专家组、研发部门共同参与审批,董事会进行最终决策。针对此类项目,不仅要保持评审专家的独立性,同时最终决策要通过董事会审议决定。

再次,针对项目研发过程要建立研发进度评估及反馈机制,引导研发小组控制研发质量,同时约束研发周期的延长。公司要组建专家团队,对项目研发流程进行评审,并提供评审报告。针对研发过程中的经费,要建立完善的报销制度,确定列支范围、审批权限以及支出标准等,严格结合公司预算,控制研发成本。

最后,针对各项开发活动要注重成果的保护。各类开发资料要实施严格的保密管理、降低泄密风险。同时要实施开发成果奖励制度,结合激励机制,建立长效的开发活动管理。

四、结束语

对于高科技成长型公司来说,内部控制工作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公司要结合当下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局限,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充实内控机构、完善人资管理、强化风险分析与预警、突出预算刚性、侧重资金审批、强化项目与开发活动的管控。通过制定符合高科技成长型公司特点的内控体系,为公司长远发展制定清晰的指引。

猜你喜欢
成长型体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管理的另一半